APP下载

家国情怀在初中教学中的培养途径和策略研究

2020-10-30程璞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0期
关键词:家国爱国主义情怀

程璞

《大学》里“八条目”是对家国情怀的经典论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国情怀的核心内涵是在家尽孝,为国尽忠。

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和热爱,是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状态,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現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李,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以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

家国情怀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太阳,它向来是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初中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时期,历史科目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对于历史科目来说,家国情怀贯穿教学始终。无论是七年级的中国古代史中涌现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的戚继光”还是八年级近代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涌现的无数英雄,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家国精神,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呢?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关键在于加强学校教育,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学校需要加强中国历史、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教育,把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信念教育相结合,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建共同的家国记忆。因此在教学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青少年学生将爱国情感与报国之志相结合。需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爱国。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这一课中戚继光抗倭这一部分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材料研读和课后活动第二题重点讲解戚继光淡泊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他们身上的宝贵品质,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还需要重视正面引导和实践培养,充分发挥英雄模范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用优秀的事迹感染学生。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这一课中的康有为梁启超以及“戊戌六君子”他们为挽救中国所作出的牺牲,矢志为变法现身的事迹都表现着伟大的爱国精神,此时可以联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通过与语文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是在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之际,为了反驳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的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创作出来,通过这些背景来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和体会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还需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采取符合初中生心理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心理教育,初中正是从少年期到青年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急剧变化,学生们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增强、也具有反抗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渗透教学。历史学科本身的趣味性也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别开生面又富有意义的爱国教育,鼓励广大青少年不断增进学识,增长才干。课堂教学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可以采取观看纪录片、表演情景剧、开展辩论等方式开展第二课堂,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加具体、形象,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与素养。例如在八年级《辛亥革命》教学中,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缅怀先烈,00后有何担当”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们课下查找资料,结合自己感受畅所欲言,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还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校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双重作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 利用实践教育、假期实习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实地了解我国国情,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勇担时代重任。由于学生们缺乏历史知识与经验,对于一些事件难以理解,针对这种现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和博物馆,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历史,提高历史素养。例如我们可以结合鹤壁当地的历史遗迹让学生更加了解祖国的壮美,借助砥砺家国情怀的氛围,激荡起学生们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把浓浓的爱国情怀化作切实行动。民族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家国情怀,爱国主义不只是一个口号,它是切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学生们需要从教室走向社会,从历史文化遗迹中感受历史,从历史感悟中升腾起民族自豪感,从民族自豪中产生爱国主义。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还需要我们结合当今世界发展,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顾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我们之所以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之所以饱经风霜和磨难还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其根本原因就是贯穿在中华民族骨子中的家国情怀。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没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华民族就不能生生不息。尤其在今年新春时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之下,我们展现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我们中华民族展现出的凝聚力、团结心、责任心让世界惊叹。历史教学中我们需要让青少年对中国风采有更深刻的领悟,不断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树立坚定的家国情怀。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每位青少年都需要将家国情怀深埋与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而作为教育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需要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做到学思贯通、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家国爱国主义情怀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
初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