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0-30杜泽辰赵云双

乡村科技 2020年26期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吉林省销售

杜泽辰 赵云双

[摘 要]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产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人均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特色农产品销售不畅成为制约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促进吉林省特色农产品销售,更好地帮助农民增收,成为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研究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优化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模式解决特色农产品滞销问题。并通过“一主多辅”的市场模式带动多种特色农产品销售,从而提高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打造专有品牌,从而带动吉林省整个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发展。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销售;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F323.7;F752.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6-26-3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吉林省走出了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1]。2012—2016年,吉林省粮食阶段性生产能力已稳定在350亿kg以上,2016年达到了371.7亿kg,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吉林省多措并举,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使得商品粮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高产创建步伐更加坚实,特色农产品销售之路更加顺利。

1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产品质量高,并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而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018年,各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库存较多的稻谷和玉米种植,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全年粮食产量高位走稳,粮食品质不断攀升,这背后凝聚着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甘霖,也凝结着吉林省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综合发展的汗水[2]。然而,2019年长春海关对吉林进出口贸易的统计调查显示,吉林省一般贸易进出口共计250.9亿元,下降12.8%;对欧盟进出口155.5亿元,下降20.1%;对东盟和美国进出口分别为15.4亿元和11.4亿元,分别下降5.4%和8.0%。由此可见,吉林省农产品总体出口贸易形势呈下降态势,特色农产品出口优势减弱[3]。究其原因,主要与吉林省出口农产品加工层次较低、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有关。为了改善这种现状,2016年,国家在东北三省实行市场化收购,同时建立生产者补贴制度,对农产品生产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2017年,吉林省实施农业补贴政策,补贴金额达20.5亿元,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22.8亿元,农机购置补贴3.2亿元,并获得省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资金2 960万元。2019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并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和国务院相关部署,在春耕前向社會公布具体的补贴方法。

图1表明,吉林省粮食产量处于高位且发展稳定。因此,吉林省农产品产量不是吉林省农特产品销售不畅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深入挖掘销售背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索吉林省特色农产品销售的新模式,才能使吉林省特色农产品销售更加顺利。

2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销售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意识差,品牌知名度缺乏

许多特色农产品因宣传力度不够、龙头企业较少而缺乏品牌知名度。以大米为例,针对黑龙江五常大米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推广。线上五常市政府与“天猫”达成独家战略合作,正式建立官方旗舰店,成功入驻国际级电商平台;线下将产品实物展示、现场免费品鉴进行有机融合,采用“现代、简约”的风格,打造耳目一新的官方主销渠道,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反观吉林大米,品牌杂而散,加工企业长期处于小、散、乱状态,而且很多出口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对打造品牌不够积极主动,严重影响了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2.2 统一管理缺乏,集成化程度低

多数出口加工企业长期缺乏集约化生产、加工、运输的完备管理体系。以人参加工企业为例,吉林省登记在册的人参加工企业有3.4万户,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加工条件、工艺设备参差不齐,收购的人参在品种、数量、质量、价格等方面也很不稳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各自为战,集成化程度仍较低,难以做到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吉林人参在高端市场的销售以及对外竞争力。在此形势下,吉林省农业品牌建设持续发力,助推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2015年,吉林大米产业联盟应运而生,依托联盟核心企业,以大联盟带动区域小联盟,解决企业小、散、弱的问题。目前,联盟核心企业已达27家,遍及全省水稻主产市县,但仍存在一些企业无法实现集中生产而延误了销售时机。2017年,吉林省吸取教训,使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246亿元,比2016年增长8%。新建续建农产品加工业项目105个,完成投资193.5亿元。

2.3 企业规模小,发展缓慢

许多发达国家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量,不断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力度。例如,德国企业由银行提供的信贷支持比例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例不到10%,吉林省更是远远低于全国比例,企业资金严重短缺。此外,吉林省除德大、皓月、康大、华正等少数企业具有一定规模,技术设备及加工质量标准符合国际市场要求以外,其他大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发展缓慢,而且深加工、精加工能力较弱,技术力量、设备水平均与国际市场的标准有较大差距,企业群体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3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销售问题的解决方案

3.1 打造多样化市场模式

将“质量优,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作为吉林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核心理念,同时发掘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和较大知名度的主打农产品,以这种优先获得政府扶持的农产品为主,以其他地方因为宣传闭塞、加工分散而不宜销售的农产品为辅,采用“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用主打农产品带动周边农产品,扶持地方特色农产品发展。例如,可将吉林大米与珍珠红小豆和葵花籽、乾安黄小米、扶余四粒红花生、双辽黑花生等进行捆绑销售,在各大渠道配套宣传,从而形成“一主多辅”的市场模式,避免了发展不平衡的缺陷。

3.2 与外埠企业合作,进行跨地域销售

吉林省所销售的农产品并不仅仅是原材料等初制品,某些品牌销售的其实是加工制成品或半制成品,如鲁花压榨花生油,其原材料之一的葵花籽产于吉林省;同仁堂药品,其药材来源大多由吉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提供。此外,中粮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均采用加工外来原材料的方式,与吉林省农产品基地合作,共同推动特色农产品发展。与知名品牌合作,扩大外埠品牌对本土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借势推动本土品牌销售,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影响力,而且使销售方式更加多样。吉林省由于地域限制,本身对外出口口岸数量较少,且主要是对朝鲜俄罗斯等固定地区开放的口岸,外销渠道较为单一。因此,与外埠企业合作,不仅可以将农产品进行跨地域销售,而且可以借用其原产地的地理优势,将产品销售去往更多的地方。另外,可以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借鉴国外农产品销售的宝贵经验。例如,日本农产品流通的保鲜、冷藏、运输、仓储服务体系十分完备,批发市场能发挥信息中心的机能,达到不必现场看货、实物交易,只看样品信息便可以完成一笔交易的效果。这种加工冷链与信息共享技术不仅可以节省线下成本,而且能对农产品物流及农业生产交易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3 电商平台销售,线上线下相结合

如今线上资源丰富,宣传渠道多样,特别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网红带货”更是一时间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例如,吉林省每年举行的雪博会就是推动特色农产品销售的方式,通过雪博会,农户与“网红”共同开发了100多种商品,陆续打造了蜂蜜、蓝莓、人参、大米等產品,借助新媒体、网红帮忙推介农产品,助力脱贫攻坚,扩大吉林省扶贫农产品和品牌的社会效益,进而提升其经济效益。此外,吉林省可与中央电视台达成合作,在黄金时段可以看到关于吉林省农产品的介绍与宣传。现如今,新媒体方式层出不穷,灵活调整宣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如现在大部分受众人群都集中在网上,所以特色农产品可以采用线上直播方式,与网友面对面交流,并及时收集整改意见,方便对农产品做出优化,这样不仅节省成本,也对意见收集更为精准快速,随着各种直播平台、短视频等软件平台不断涌现,不同平台都在努力做出自己的特色,像“小红书”这类软件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抖音”更多的是偏娱乐成分,且时间较短对宣传者要求较高,“快手”则偏向三四线以下的城市居住者。从业者要先了解直播行业、视频媒体平台的不同定位,根据自己的产品特色进行市场细分,找准适合自己的平台。同时各个地区的农户可以建立一个专有平台,在平台上面交流种植心得。例如,如何引进优良品种或高经济收益的农作物,创新农产品种植方式等。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拓展思路。

4 结语

从好产品到好品牌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并非遥遥无期,只要不断注重品牌效应打造,创新销售方式,吉林省特色农产品销售之路会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翟劲涛,孙翠翠,杨慧.吉林省农业发展这五年:千里沃野满眼春[EB/OL].(2017-10-13)[2020-08-05].https://www.sohu.com/a/197920919_677374.

[2]唐坤宁.优良果桑品种:台湾长果桑[J].农村新技术,2016(9):38-39.

[3]2017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长春日报,2018-04-26(05).

猜你喜欢

特色农产品吉林省销售
奔跑的小浪花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冷链标准化研究
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如何拓展国际市场
基于电商平台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探究
四川特色农产品推广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销售数字
品牌销售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