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土地流转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2020-10-30王岩

新农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规模化农村土地劳动力

王岩

目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坚持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做到精准扶贫,脱真贫、真脱贫。农村精准扶贫有助于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积极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土地流转是当今我国农村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最近几年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的热点和重点,逐渐成为我国农村土地资源优化再配置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结构转型以及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对解决我国当前农地细碎化及撂荒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目前仍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处于贫困状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使扶贫方式由“输血”转为“造血”,拓展扶贫的新模式,扩大产业规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是实现产业规模化的关键。现如今,农村的土地流转模式不断扩大,并且流转的形式也在持续创新中,其主体更趋近多元化,但这一形式的改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部分地区土地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土地流转方式缺乏创新性,并对当地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土地流转是调节土地承包与土地经营之间的重要机制,也可根据当地情况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作物产量,打造属于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正在逐步走向多样化,由最早的农户代耕、转包,渐渐发展到有偿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多种不同的流转形式。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不少贫困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进一步陷入贫困的泥潭,给精准扶贫带来严峻的挑战。

1 土地流转助推脱贫的实例分析

对于农村农业种植户来说,依法获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宅基地等土地权利是其拥有的主要经济来源。以河北省沽源县小西沟村为例,全村共有人口400余户、10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仅有20%,外出人口高达80%,属于典型的空巢村。全村行政面积2万余亩,其中耕地面积、草场面积均约7000余亩,林地3200亩,剩余不到3000亩均为荒山,人均擁有耕地6.5亩。小西沟村在未进行土地流转前,倘若赶上恶劣的天气状况,村民们基本处在“靠天吃饭”的局面。在得知这种情况后,扶贫工作人员多次积极协商,最终确定优先使用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种植区进行劳作,并利用其他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2 土地流转新模式的成效

2.1 形成新的经营机制

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零散的土地整合到一起,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合理优化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促进当地企业与农民签订合同,采用“企业+基地”的模式,建立现代的生产基地,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方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2.2 促进劳动力的转移

传统的农村经营模式是较为封闭的,通过土地流转,将某个村的土地整合起来,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大量解放农村的劳动力,优化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改变其就业方向,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3 降低风险促进发展

土地流转帮助农民稳定收入,而且通过企业、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经济方面的人进入农业产业领域,进而实现了农业规模化发展,扩大劳动力的使用量,使农民就近就业,在保证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部分“留守”问题。

3 结语

土地流转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土地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和流转为农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土地流转对探索“内生性”扶贫、实现“造血式”的扶贫以及精准扶贫机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精准扶贫视域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有效解决当前土地流转工作当中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整体的水平,强化广大农民的思想意识,保护其合法利益。

猜你喜欢

规模化农村土地劳动力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