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共鸣
2020-10-30乐黛云
领导文萃 2020年19期
乐黛云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神曲》中说:“交流是互相选择,需要共鸣,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
中国人与外国人在一起,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等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视角。存在共鸣很重要。也许有一些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并不是特别了解,也没有认真研究,可是却能有一种共鸣,产生一种灵感。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灵感的共鸣不是一般汉学研究所能代替。
18世纪法国著名学者伏尔泰,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共鸣者的典型。他穷尽一生精力孜孜追求的理想,就是将法国变成一个能够具有宗教宽容精神的国度,而在他看来,中国就是这样的理想国的最优秀的范例。这是我们理解伏尔泰为什么推崇中国文化的关键。
其实,伏尔泰的这些看法虽然不完全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但对于当时的西方文明有共鸣的反思作用,反过来对我们今天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有所助益。找到共鳴,这就是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出发点。
如果文明是“巨人”,文明的本性就更是超越,就是开放与包容、学习与借鉴、纠错与创新的升华过程,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不是这样,人类走不到今天,更没有未来。过去,我们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现在我们也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这就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的根本出发点。
(摘自《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