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GSD能力的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20-10-30李静

职业·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职业教育

李静

摘  要:本文根据笔者所在项目组的经验,探讨运用PGSD能力分析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工业机器人专业核心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结合前期、中期、后期和续期的时间顺序,形成各学段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PGSD能力;工业机器人

课  题:本文系2016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课程开发”(GXZZJG2016A016)的阶段性成果,2019年广西技工教育“十三五”期间第二批立项科研课题“新建构主义的工业机器人技术SPOC课程的实践研究”(2019JGZ11)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要求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等办学模式,职业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目的是“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

一、PGSD能力体系

能力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运用知识(包括理解、技能、信息、态度和价值观等)以满足自身需求的特征。从广义的范畴理解,PGSD中,P(Professional)是指职业能力,代表胜任职业活动所需的技术技能;G(General)代表通用能力,包括数学、语言、科技、运动与健康、信息技术、人文与社会、艺术等方面;S(Sociology)代表社会能力,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环境保护、安全、与人合作、交流沟通、项目管理、跨文化与国际视野、公民责任等内容;D(Development)是指发展能力,包含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问题解决、创业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四者有机结合形成统一整体的PGSD能力,则是高水平职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体系。

二、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的课程系统。按照职业教育改革的最新要求,项目组将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按照时间的顺序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续期。

(一)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前期

前期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做职业人才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研本专业就业面向的行业企业受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影响程度、国家政策与发展规划提出的要求、企业对人才层次和数量的要求、行业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制度;分析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根据对人才的要求不同明确三个层次岗位群,分别是目前可以直接胜任的岗位群、在3至5年内可拓展的岗位群以及通过实践可逐步胜任的可延伸的岗位群。另一方面是在众多企业中选择最优企业作为主要合作企业。在对珠三角和长三角众多企业调研之后,项目组选择了南京某企业作为主要合作的企业。

(二)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期

中期的工作主要是与合作企业进行交流和学习,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学校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交流、授课;学校建设实训基地,确定教学设备。中期阶段的工作进度根据學校场地的准备情况、资金到位情况、企业研发教学设备的速度情况灵活掌控。例如有的学校中期阶段持续了3年。当合作企业将校企共同确定的教学设备准备就绪,学校的资金到位并有空余实训场地的时候,按照设备采购的流程,学校购回教学设备,建成实训室,中期工作基本完成。

(三)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后期

后期的工作是构建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学校教师充分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要领,企业技术人员熟悉学校教学安排、课堂教学组织程序之后,进入后期,即学校教学骨干和企业技术精英共同以PGSD能力分析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工业机器人专业进行核心职业能力分析。

1.工业机器人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分析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是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岗位。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岗位为例,通过PGSD能力分析会,专家共同讨论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的岗位定义和主要工作任务。首先定义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是指使用操作面板、示教器等设备或者与之相关的机械工具,对工业机器人和工作站进行工艺参数更改、工装夹具更换、编程、装配、调试及其他辅助作业的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共包括7项,根据工作顺序依次为:一是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如工艺指导文件等)做好作业准备;二是按照工艺文件、电气图、装配图等要求,正确使用工具、仪器进行工业机器人系统或工作站装配;三是使用计算机、示教器、组态软件等相应软件和硬件工具,利用视觉、位置等传感器,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动机、人机交互界面、工业机器人等设备进行编程,调试单元功能和联调生产等;四是使用操作面板、示教器等设备完成菜单功能的选择与配置、生产过程参数的设定或修改、程序的切换与选择;五是完成工业机器人系统工装夹具等装置的确认、检查、复位与更换;六是监控工业机器人系统或工作站的状态变化,做好遇到异常情况即刻执行急停等相应准备;七是完成设备装调、操作等记录填写。

2.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解析工作任务、典型职业活动以及胜任该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深入挖掘完成典型职业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要素,包括数学、科技、语言、艺术、人文与社会、运动与健康、信息技术等通用能力,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环境保护、安全、与人合作、交流沟通、项目管理、跨文化与国际视野、公民责任等社会能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等发展能力。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行动为导向,将工作过程系统化,将行动领域转换成为学习领域,完成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语文、数学、物理、英语、礼仪、就业指导、安全教育、公共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第二部分是专业技能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与CAD、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装调与保养),专业方向课程(包括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操作职业资格认证)和综合实习(包括工业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习)。

(四)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续期

随着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领域每年都有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出现。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职业教育管理部门根据本区域企业发展的情况,每5年修订一次专业目录,中等职业学校依据目录每年调整一次专业。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之后,按照文件精神,校企继续合作与交流,每年修订一次合作流程。

PGSD能力体系应用于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为主线对课程进行编排,凸显了科学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

(作者单位:广西机电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工业机器人职业教育
浅谈工业机器人的安全生产
基于力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力控试验系统的研制
基于虚拟样机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液压夹持器的设计
工业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