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实践
2020-10-30胡赞
胡赞
永康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永康职技校专业建设接轨地方五金产业成为地方特色的职业学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中等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016年两项科研成果获省人民政府成果二等奖,2017年成为浙江省“三名工程”立项学校。近三年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七金二银成绩,学生华杜刚、施彦登、胡剑三位同学被评为“全国最美中职生”;编写的12本教材省级获奖,其中6本教材被评为省A类选修教材,是全省获奖教材最多的学校。2017年有56位学生考上本科,接近全金华考上本科数的一半,学校招生半天即爆满,毕业生供不应求。永康职技校诸多荣誉取得的秘诀在哪里?永康职技校创新發展的思路是什么?主要在于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立足区域地方经济,加强中职学校内涵建设,动态进行“顶层、中层和底层”设计,根据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积极投入各种评建活动中,通过评建活动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师资队伍。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三大领域”建设开展学校、教师和专业教育创新发展实践。在“十三五”期间将通过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的“名校”“名专业”和“名师”三名工程项目建设探索学校、教师和专业的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一、动态“设计三层”明确学校创新发展方向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和企业对中职职业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以创新发展思路迎接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挑战。在中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中,需动态“设计三层”明确学校创新发展方向。
(一)从顶层设计着手抓办学目标体系构建
顶层设计是指办学目标体系,它包括办学模式、学校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运行机制等。在顶层设计里,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产业需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是办学目标体系的核心。永康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有上万家五金企业,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对中职学校提出培养更多更高技能人才需求。永康职技校校训是“高能手、大匠心”,校风是“向善、强技”,教风是“爱生、乐教”,学风是“好学、力学”。对学生培养分升学和就业两条腿走路,对于有升学愿意且成绩比较成绩的学生,选择“综合理工学部”和“综合财商学部”两个学部的“预科班”和“3+2”大专班,三年在本校就读后参加高职考升入大学就读;对于动手能力强就业愿意迫切希望取得高级工或技师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选择“机械电工学部”和“财贸汽修学部”的高级技工班,在学习期间参加大专函授班,取得“大专文凭”和“高级工或技师证书”双证书。
(二)从中层设计入手抓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中层设计是指专业组课程体系,包含人才培养途径、教育教学手段和教育教学内容等。学校在校领导主持下,在教务处牵头下,在实习处、科教处等部门配合下,由各教研组推出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专业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如由教务处吕主任担任机械专业教研组长、由财贸汽修学部李主任担任财会教研组长,由全国优秀技能指导教师郭丽华担任电工教研组长,由综合商贸学部陈主任担任语文教研组长等等。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专业调研和论证,结合“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选择性课改指导性实施方案”,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发展方向、人才规格和课程分析,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专业师资和设备配置标准等。对于各专业的选修课程建设在科教处带领下,由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带领专业组成员进行选修课程开发。
(三)从底层设计着眼抓保障体系完善
底层设计是指保障体系,包含师资队伍、干部队伍、基本条件、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等。学校注重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培养。通过“名师工程”、“优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培养教师梯队,对近三年入校的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进行考评。每学期对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进行考评,对教师备课、听课、作业批改、工作量和学生反馈等情况进行考核,对技能比武、创新创业、课题、论文等方面进行考核加分,通过考核激励人,促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学校对学生品德修行、学科学习、技能训练、校外实习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与评价,要求德育学分、学科学分,替代学分和顶岗实习学分达到规定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不能按时毕业,需要补考,延期毕业甚至不能毕业,避免学生出现混日子、拿文凭的现象。
二、创建国家示范校实开展学校教育创新发展实践
学校积极参与省中职教育发展的各项评建工程,因为上级组织的各级各类等级学校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一所学校应有的丰富内涵作了明确详尽的描述,根据上级评建要求,能及时推动学校的专业发展。根据《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本校主要参与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财会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开展示范校建设,总共投资金四千万元对学校各专业进行软硬件建设,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三大领域”建设实现学校教育创新发展。
(一)建立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为了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需求,学校聘请企业专家、课程改革专家、学校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各个专业指导委员下指导下,在专业负责人的带领下,通过对企业主管、技术工人和毕业生进行调研或访谈。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工作岗位任务分析,确定各岗位的核心技能,提炼专业岗位能力。撰写各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根据专业人才需求,专业组多次组织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学校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复调研并举行论证会,构建了岗位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明确课程设置以及实施教学活动所需的教学计划、评价体系以及专业师资、场地和实训设备的配置标准。
(二)深化了课程改革
各专业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深化了课程改革,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以模具制造技术应用为例,牵头“浙江省模具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工作,与全省模具骨干专业学校一起,对全省模具专业进行企业调研,通过头脑风暴法对模具专业岗位任务进行分析,编制了模具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了《走进模具》《模具识图》《模具结构与设计》《AutoCAD应用——模具图样绘制》《模具加工技术》和《模具装配与调试》等七门核心课程,同时学校牵头完成“浙江省模具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七门核心课程为蓝本,牵头宁波、温州、台州、绍兴等中职学校模具骨干专业教师,设计了100个教学设计,制作了50个微视频资源,制作了5个教学案例。学校各专业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了机电、模具、汽修和财会资源库建设,机电专业还牵头国家精品课程《典型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建设。编写的12本教材省级获奖,其中6本教材被评为省A类选修教材,是全省获奖教材最多的学校。
(三)建成了“管理企业化”公共实训基地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加强各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对各实训室进行统一规划,对各专业的实训车间进行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各实训车间均建有多媒体教室,添置仿真软件,购置新设备,打造现代化信息化的实训车间。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主要建设“模具研发中心”,购置五轴加工中心、数控铣车、数控加工、线切割机、电脉冲等实训设备。机电专业新增机电控制技术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逆向工程实验室,新增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柔性自动控制生产线实训系统、三坐标测量仪等实训设备。各实训车间推行“7S”管理制度,完善了《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活动手册;在各实训车间建立文化墙,文化墙的内容包括实训车间的安全操作规程,车间的“7S”操作流程等内容;完善各实训车间的管理制度,制订《学生实习安全守则》等。
(四)培养了“三型”师资团队
学校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制订了青蓝工程实施方案、“雙师型”教师培养方案,通过国内外培训、高校学历进修和技能考证、下企业挂职锻炼、拜特级教师和工程师为师等方式培养教师。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比武、说课、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材编著等方面比赛,组织学生参加中职技能大赛、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近三年机电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等获奖达到43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七金二银”佳绩。马林刚、郭丽华被评为全国优秀技能指导教师。同时建立了能工巧匠兼职教师选聘机制,组建了“能工巧匠”的兼职教师队伍。
(五)建立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制订工学结合学生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生管理制度,签订校企联合办学协议、“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等。在高二时期开展到企业生产性实训,并进行轮岗实训。学校制订五金产品制造研发中心方案,聘请企业研发人员为师,成立“创新工作室”,鼓励教师参加创新比赛,申报专利等。学校开展社会培训,为企业培训维修电工、车工、模具工等高级工、中级工等技术人才。
三、进行“三名工程”建设探索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根据《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有关精神,本校通过“省中职名校”、“省中职名师及名师工作室”和“省中职专业”项目建设探索学校创新发展新思路,在“三名工程”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软硬实力,争创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名校、名师和名专业。
(一)创建“名校”探索学校创新发展新路径
学校主要根据省里要求结合学校特点探索学校创新发展新路径。推行“三建三化”深化中职课。即通过三年建设,重点加强教学软件建设、教学场所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三建”工作。同时,推进模块化课程体系、企业化教学体系、多元化教学评价等“三化”工作,保证课改常态运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探索“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现代学徒制管理体系,探索各专业6T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和培养方案。中职学生核心素养项目建设。以“职业核心素养”为核心,构建起以教学为抓手的能力培养平台、以实践为途径的能力考评平台和以向善为导向的养成教育平台,通过确定主题活动方案、编写向善教育读本、设立向善教育讲堂、成立向善活动社团、评选十大向善之星等。信息化校园建设,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智能班牌管理系统建设、云存储平台建设、校园安全系统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校情系统建设,网络中心机房改造和移动校园App的开发,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实现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开展产学研技术服务。建立非营利性企业,让车间成为准工厂,实施“企业化”运营管理,建立产学研中心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育人,培养师生创新能力,建设创业教育工作室,建设校外创业教育基地,扶持学生创业,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加强社会培训。
(二)创建“名师及名师工作室”探索教师创新发展新路径
有名师才有名专业。2017年浙江省中职机械胡桂兰名师及名师工作室成功立项。本工作室将以“打造三平台,建设三工程”为载体,通过打造专业竞赛平台、产教融合平台和信息化平台,进行名师工程、优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建设。经过三年建设,使工作室成为全省知名的工作室,并在省内外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名师工作室建设探索教师创新发展新路径。通过开展公开课教学,开展课堂教学诊断,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开展教师能力竞赛。全校上下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好教学氛围,让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培养的青年教师通过技能竞赛、参与说课和各种教学比赛、撰写课题参与论文、开发校本教材和制作教学资源等方面比赛,组织学生参加中职技能大赛、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在竞赛与活动中培养教师团队,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省名师工作室再建设市级、县级和校级名师工作室,形成以胡桂兰、周美巧、施立波等教师为主的科研型教师团队,形成以马林刚、郭丽华为主的技能比武型教师团队,形成以陈超杰、吕兴昌、陈窕等教师为主的教学型教师团队,形成以陈正敖、方根红等教师为主的技术创新型教师团队。并把名师工作室建设理念、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通过浙江教育云平台上的“胡桂兰名师工作室”网站进行展示。
(三)创建“名专业”探索专业创新发展新路径
有名专业才有名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是浙江省骨干专业,是省选择性课改试点专业,是省现代学徒制造试点专业,2017年“省中职学校品牌专业”成功立项。在近三年在全国技能比武中获得七金二银的成绩。本场专业有一个明确的项目建设目标,就是让积极向上的教师团队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和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掌握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方法,最终打造一支全省富有影响力的教师队伍。同时本专业是学校龙头专业,本专业将积极开展品牌专业建设,并带领其他专业的开展专业提升建设。本专业根据省里要求和本专业特点,将从深化中职机电专业选择性课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工程、建设“三型”教师团队、加强专业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名师工作室活动、加强五金制造产学研中心建设等方面探索专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并争取机电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取得佳绩,成为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