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科专业顶石课程实践与思考
2020-10-30周展锋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文科专业存在自我封闭与孤立、缺乏纳新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科技融入不足、专业实践理念落后、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水平低、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有缺陷等弊端,探讨在2019年《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新文科理念的指导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运用顶石课程理念引导高职文科专业改革、使教育对象参与顶石课程后自我效能感得到显著提升的教学实践;思考运用顶石课程理念推动跨专业整合课程、融入新技术、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师资培养等高职文科建设的参考路径;提出平衡高职文科专业的工具性和价值性、全球视野与本土视角、外部改造与内部变革及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与显性技能特长培养等专业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高职 文科专业 顶石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132-04
根据教育部2015年版《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的分类标准,可认为高职文科专业包括旅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新闻传播大類、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及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其余部分大类也包括一些文理科交叉的专业,因其主要学习协调、领导、决策、人际沟通、情境意识等“软技能”,被认为具有“素质内隐性”的特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及在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新文科”政策的导向下,高职文科专业需要正视自身存在的弊端,明确发展方向,探索改革路径,培养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文科人才。
一、高职文科专业的弊端与改革方向
长久以来,高职文科专业存在着诸多的发展问题。第一,专业细分化形成了专业壁垒和藩篱,窄化了专业的知识体系,造成专业的自我封闭与孤立。第二,高职文科专业缺乏纳新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科技融入不足,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降低。第三,专业实践理念落后,一方面偏重于虚拟化的实训,与工作情境耦合度低;另一方面是未形成适合文科专业的实践理念。第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水平低,校企双方缺乏合作的原动力,文科人才工作成果难以转化。第五,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有缺陷,囿于传统细分专业知识与技能,与时代需求脱节,教育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
针对高职文科专业的弊端,蔡平曾提出为回应现代服务业对高职文科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文科专业应与现代制造业和国际商贸业交叉融合,强化网络信息技术,扭转其侧重于传授知识的学科化倾向,增强文科的实用性。马联合认为高职文科专业的发展应融合职业技能本位论、就业导向本位论及德育教育本位论三种价值观。2019年4月30日,教育部宣布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明确要推进新文科建设,提高文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新文科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将新技术融入课程中,为教育对象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其突出特征分别是跨学科交叉融合及新技术融入学科。这是一种文科改革的新理念及方法论。总体而言,当前高职文科专业改革有三个导向:一是跨学科融合,对过去知识专业化、学科化和细分化进行反拨;二是价值观融合,倾向于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三是新技术融入,为学科注入新的生命力。为实现“三融”,高职文科专业可以借助顶石课程(Capstone Course)理念突破教育瓶颈,规划发展新路径,展现出高职文科的新面貌。
二、高职文科专业顶石课程实践
(一)顶石课程的内涵与功能
顶石课程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为基础,强调以教育对象为本和情景式教学,是教育对象毕业前的终极性课程。顶石课程的目的是解决大学课程过于专业化、培养标准下降及传授知识零散破碎导致的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的问题。顶石课程被认为是大学课程的顶端,是将零散的知识整合成系统的课程或学习经历,能够为教育对象提供回顾和理解所学知识并思考发展的机会,甚至被认为是毕业生的“成人礼”。如今,顶石课程实施的形式较多,包括实训实习、解决单个问题或专业建设等。这说明顶石课程是一种方法论,并不局限于某个环节、某门课程使用。
顶石课程的作用有五个方面,第一,提高教育对象的自我认知能力,促进教育对象发现优劣,甚至扭转自我认知偏差,培养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第二,促使教育对象对曾学知识进行整合,根据实践需要构建知识体系。第三,促进教育对象从学校向职场的顺利过渡,促使教育对象将所学知识与具体任务相关联,思考职业发展。第四,制造问题情境引导教育对象通过不断学习,实现知识、技能迭代以适应形势需求,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第五,根据企业、教育对象的反馈改革专业教育教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顶石课程的特点包括终端性、整体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终端性指时间意义上的终端性和学习过程的终端性,即课程设置在教育对象毕业之际和结课之际。整体性指教育对象对知识整合及对全场景的整合,包括学习场景、工作场景等。综合性指顶石课程关注教育对象综合素质,包括职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发展。灵活性指顶石课程没有固定统一的形态,可根据专业发展、教育对象成才需要具体设计,如大/小班教学、多样化的项目、师资的多元化等。
当前关于顶石课程的研究大部分都与本科教育有关,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特点来看,顶石课程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已有部分研究对高职理工科与顶石课程的关系进行探讨,如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均使用顶石课程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有效改进了课程,培养了教育对象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了教育对象的实践能力,为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顶石课程在高职文科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仍有待研究。
顶石课程的理论主张与当前高职文科专业改革导向有高度重合的内容,一是跨学科学习,拓展知识面;二是强调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升职业技能;三是突出任务导向,培养教育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顶石课程对高职文科专业教育的启示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第一,知识整合与拓展,以实践为引领,促使教育对象总结知识,构建能力体系;第二,跨学科、跨领域型学习,强调学科交叉和实践领域间的相互补充;第三,职场规划与角色过渡,课程内容与今后从事的工作高度相关,帮助教育对象做好心理准备、技能准备和职业规划;第四,问题导向与项目体验型,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促使教育对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第五,素质评价型,为教师提供评估教育对象学习成果的途径,为教育对象提供审视自我素质的机会。
本文将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秘专业为例,总结其开展顶石课程推动高职文科专业改革的经验。
(二)个案介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秘专业系典型的高职文科专业代表,其传统目标是培养具备办文、办会、办事综合能力的文秘人才。文秘专业最大的劣势是缺乏明确的产业进行对接,导致专业的存在感弱,需重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文秘专业在顶石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出了“跨行业接岗位”及“传统文秘技能+新媒体工作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课程调结构。文秘专业根据前期调研以顶石课程理论为指导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一是与新闻传播专业及经管专业联合建立共享课程,包括新媒体写作与新媒体运营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及财会课程;二是培养教育对象的技术能力,包括摄影摄像、视频制作及网络信息技术,培养“非替代性”显性技能;三是通过项目制的毕业设计帮助教育对象整合本专业知识、跨专业知识,进行自我反思与提升,学会解决问题,见图1。
2.实施过程。以新媒体技术服务项目为核心,在真实情境下完成任务。要求教育对象在指定时间内各自独立联系企业,与企业商谈并确定企业的新媒体工作需求,根据企业需求整合知识,甚至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最终为企业完成新媒体服务。成果需得到企业方的认可并公开发布于网络。
3.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1)研究对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大三学生,共118人,年龄在19~23岁之间,在毕业设计动员会上发放问卷实施前测,在毕业设计答辩之后再次发放问卷实施后测,问卷有效率为100%。
(2)研究工具:研究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采用4点计分共10个条目,从“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确”分别计1~4分。
(3)数据处理方法:使用SPSS对自我效能感前测及后测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4)结果分析。检验结果发现经过顶石课程的干预,教育对象的自我效能感(M=25.36),高于未參加顶石课程前(M=22.86),前测和后测中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P<0.01),后测的得分显著高于前测,表明教育对象经过顶石课程的训练,其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改变,见表1。
4.实施效果。顶石课程的实施效果良好。第一,教育对象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显著提升,反映在教育对象专业知识得到拓展和巩固、专业技能获得提升、职业竞争力变强,对顶岗实习和就业充满信心。经统计,因新媒体工作表现突出,有48%的教育对象获得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有56%的教育对象得到企业为其提供工作岗位的承诺。第二,文科专业融入网络信息技术为教育对象增加核心竞争技能。第三,验证文科专业“跨行业接岗位”的实践理念,搭建文科实训平台。第四,文科专业技能实现成果转化,产教融合切实产生效益。第五,校内教师因课程推进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专业水平与能力明显提升。
三、高等职业教育文科专业建设思考
经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的改革实践进行总结,结合当前高职文科专业存在的弊端,本文认为高职文科专业建设应树立注重人才综合能力和社会效应的人才观,利用顶石课程理念推动专业变革。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三个“新”,分别是新的专业课程、新的技术融入及新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专业建设要密切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专业助力社会发展,社会支持专业建设,形成良性育人机制。
第一,打破专业壁垒,推动高职文科课程跨学科调整结构。在现实环境中,文科专业应主动适应时代的需求,与其他专业进行融合,从其他专业中汲取养分,培养复合型的文科人才。同时借助顶石课程理念,以项目为引领,促使教育对象反向思考与整合,将跨专业、不同课程的内容进行统合,构建自我知识、能力体系,发展出基础扎实的显性技能。如文秘专业应中小微企业需求,将新媒体课程、摄影摄像课程、视频制作课程及财务课程等融入专业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知识面,帮助教育对象培养出新媒体写作与运营等原属于其他专业的技能。再使用顶石课程理念对毕业设计进行重塑,促使教育对象在毕业前反思提高,为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知识、技能及心理准备。最终使教育对象成长为专业知识储备扎实、动手能力突出的高职文科人才。除了文科与文科的融合,还可以进行文科与理工科的融合,如将理工科中的基础课程作为文科专业选修课程进行普及性的教育,帮助文科教育对象了解理工行业知识,为今后文科教育对象服务各行各业奠定基础,同时也能提升企业对文科教育对象的接纳度。
第二,文科专业融入新技术,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从现实条件看,文科专业可融入网络技术,重构专业生态。一是从应用层面进行融入,即文科专业引入网络应用,将网络应用作为专业能力输出的窗口。如文秘专业引入新媒体应用,并将新媒体写作与运营作为新时代文秘人员的核心能力进行培养,要求教育对象熟悉各个新媒体平台的操作,能够熟练地开设、运营、管理新媒体平台,并且将文秘专业的核心传统技能—— 写作,通过新媒体工作来体现。二是从网络应用的开发层面进行融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程序开发变得越来越简便,如微信中的小程序开发、微信公众号的开发功能等。依赖开发技术的支持,文科专业的技术特征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第三,转变专业实践理念,跨行业接岗位。部分文科专业的行业特性不明显,在社会上留下了专业无行业可对接,职业教育属性弱化的刻板印象。对部分文科专业而言,因为企业的岗位需求有限,无法同时提供大量的实习实训岗位,所以文科专业应转变实习实训思路,将实践教学、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集于一体,如像文秘专业一样在顶石课程理念的驱动下采取分散型的实习实训方式,跨行业、跨企业对接岗位。评价方式以企业评价为主,校内教师评价为辅,结合公众评价机制(如新媒体文案中的阅读量、点赞数)等方式综合进行,突出外部评价对教育对象的正向鼓励作用,提升教育对象的自我效能感。
第四,设计产教融合的共赢模式,破解企业合作动力不足的难题。文科专业一直以来均面临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难以开展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共赢机制。因此,必须根据文科专业特点设计良好的共赢模式,让企业有所收益。如文秘专业的实训模式,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新媒体工作痛点进行布局,为企业提供技术与文案创作、设计等服务,既解决了企业的困境,又促使教育对象提前找到了顶岗实习岗位,甚至是毕业工作岗位。共赢模式的设计必须找准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帮助专业向行业渗透,在行业实践中表现出文科专业的技能特点。文科专业与企业的共赢模式设计比理工科要困难得多,其面临着如何量化效益、如何评价人才能力等问题。
第五,深化师资校企共同培养,调整教师能力结构。有了高职文科变革的顶层设计,就得要有相应的师资配套,高职文科的教师大多局限于传统的细分学科专业知识,对跨学科专业知识、新技术的关注和学习不够,缺乏对教育对象的指导能力。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切实深化师资培养,一是通过短期培训等方式鼓励教师跨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二是教师进入企业挂职,在企业项目引领下,驱使教师熟悉企业运营管理,磨炼专业技术,成长为“双师”。教师的教育教学与学习实践应形成闭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不足从而寻求学习实践,又通过学习实践促使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平衡高职文科专业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工具性强调手段与目标的关系,价值性强调人文精神,我国的高职教育经历过从偏重价值理性到工具理性,最终价值理性回归的调整过程。高职文科专业建设要思考平衡二者的问题。强调文科专业知识、技能与就业、服务区域发展的关系体现了高职文科专业的工具性特点,但如果仅仅把人当成工具则弱化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征。因为工具是独立的,可与主体分离的,而对于同样的技能,个体的表现是有差异的,这就意味着个体内在的精神影响着工具性的表现。职业教育不是把人培养成生产工具,而是要培养成掌握工具的人,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知识、技术追求者、创新者与改革者。新文科的“新”体现在人文精神的追求上,工匠精神是高职文科专业的人文精神内核,大国工匠精神要依靠个体精神凝聚而成,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高职文科专业建设既要联系现实生活,突出职业的工具性,又要注重个体心灵的塑造,激发个体追求卓越的内在驱动力。
第二,平衡高职文科专业建设的全球视野与本土视角。高职文科专业的改革一方面要进行跨专业的融合,另一方面要融入新技术,在改革的过程中视野应足够开阔,关注全球范围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关注全球技术大变革对文科专业的影响,同时因高职文科的形成及特点受制于地域文化、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要关注本土对高职文科人才的实际需求,缓解地方结构性就业矛盾。缺乏全球视野,高职文科专业的发展必定会滞后,而脱离本土,高职文科专业的发展可能会缺乏生长的土壤,导致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脱节,这就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二者的平衡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如何寻找到平衡点是高职文科专业教育始终要关注的问题。
第三,平衡高职文科专业的外部改造与内部变革。高职文科专业的发展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与替代,而应借助外部力量从内部进行继承与革新。一方面,高职文科专业建设要重视不断汲取其他专业的养分,保持专业的旺盛生命力;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保持专业的独立性,维持专业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既要与专业群中的其他专业共享课程、共享师资,又要对其他专业的资源进行吸收与改造,使其彰显出本专业的特点。正如文秘专业吸收了新闻传播专业的新媒体内容,并将其差异化改造为中小微企业行政人员的附加技能,而不是与新闻传播专业的从业方向构成同质竞争关系,削弱本专业存在的合理性。
第四,平衡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与显性技能特长培养。全面发展与特长培养应统一在人才培养目标之下。一方面,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为教育对象提供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素养训练,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就业创业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教育对象的技能特长,使其具备外显的技术能力,提高人才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展锋,沈有禄.高职文科教育对象“非替代性”显性技能培养策略[J].职教通讯,2018(21).
[2]蔡平.高职文科专业发展的困境解析——基于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数据统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3(29).
[3]蔡平.高职文科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高教学刊,2018(1).
[4]马联合.高职文科专业内在教育价值问题探析——基于系统论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
[5]张俊宗.新文科四个维度的解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6]马世年.新文科视野下中文学科的重构与革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7]李永杰.推进新时代文科建设[N/OL].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6-03)[2019-08-03].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CSHK201906030010&DbName=CCND2019.
[8]张学良,王润孝,杨永.美国高校顶石课程评介及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7(5).
[9]Durel R J.The Capstone Course:a Rite of Passage[J].Teaching Sociology,1993(3).
[10]杨茜.大学“顶点课程”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2).
[11]Dunlap Joanna-C.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Self-Efficacy How a Capstone Course Prepares Students for a Profession[J].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5(1).
[12]刘小强,蒋喜锋.质量战略下的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本科教育顶点课程的改革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
[13]钱政.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顶点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
[14]王蕾,张方园.基于Capstone理念的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综合实训类课程建设研究——以“通信设备组网综合实训”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10).
[15]Henscheid J M .Professing the Disciplines:An Analysis of Senior Seminars and Capstone Courses.The First-Year Experience Monograph Series No.30.[M].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the First Year Experience and Students in Transition,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2000.
[16]蓝洁.高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政策:变迁、反思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7(13).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高职新文科‘核心技能+新媒体特色专业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GXGZJG2019A047);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大数据视角下的就业政策研究”(2019KY1252);2018年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服务区域发展视角下的示范特色文秘专业内涵建设策略研究”(2018JG48)
【作者简介】周展锋(1986— ),汉族,广西兴业县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責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