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三大产业发展现状及基于双循环的发展方向

2020-10-30殷红郭可为张静文

债券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产量疫情

殷红 郭可为 张静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冲击较大,但我国疫情控制早、产业韧性强。自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工业率先恢复,消费逐步企稳,能源、粮食保障有力,主要行业复苏势头良好。展望未来,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风险仍可能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向我国传导,与我国内部风险相互交织,增加了不确定性,但市场格局、经营模式和消费特征的变化也将带来结构性机遇。党中央在这一关键时期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思路,为我国化解内外部风险、加速产业升级、深化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三大产业复苏势头向好

目前,我国主要行业加速复苏,能源、粮食保障有力,工业生产强劲反弹,消费虽有恢复但速度较慢,整体呈现明显向好趋势。

(一)粮食风险整体可控

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今年我国夏粮和早稻同比均增产,8月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长0.9%1;早稻产量同比增长3.9%,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从全球范围来看,粮食库存也处于高位,8月末全球谷物库存达到8.08亿吨,主要粮食价格稳中有降,发生粮食危机的概率较小,风险整体可控。从需求来看,农产品需求依赖餐饮、化工等行业的复苏,短期内完全恢复难度较大。

(二)工业生产复苏加快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跌至35.7%,1—2月出口同比下降9.6%。外贸企业遇订单交付危机,部分外国厂商甚至关闭中国工厂。疫后工业部门加速复工复产,工业生产出现“V”形恢复,8月我国PMI升至51%。

1.能源保障有力,风电、太阳能电增长明显

从一次能源来看, 1—7月,原油、天然气、煤炭产量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4%、9.5%、-0.1%,疫情下表现相对稳健(见图1)。1—8月,我国原油进口3.68亿吨,其中6月、7月、8月三个月进口量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25%和13%,能源安全有保障。

从二次能源来看,发电量自3月触底后快速回升。截至7月末,发电量累计同比增速为-0.9%,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电源结构正在向清洁化转型。1—7月,火、水、核、风、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5%、-4.7%、7.1%、8.5%、7.5%;风电、太阳能发电在疫后恢复速度最快,核电表现稳定,火电、水电生产情况也于近期开始恢复。

(编辑注:请美编去掉右图,将前四个图例依次改为“天然原油产量累计同比增速”“原煤产量累计同比增速”“天然气产量累计同比增速”“发电量累计同比增速”,去掉其他图例;在纵轴上方增加“%”)

2.汽车行业恢复增长,新能源车产量增速加快

疫情对汽车行业影响较大,2月我国汽车产量同比下降80%。随着国内疫情缓解,汽车生产情况逐步恢复,6月、7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速均达到20%以上。其中,商用车、乘用车产量在3月后迅速反弹,近期增速有所趋缓;新能源车产量在7月加速上升,同比增速达到36.7%(见图2)。

(编辑注:请美编去掉左图,去掉前两个图例,将后三个图例依次改为“商用车产量月同比增速”“乘用车产量月同比增速”“新能源车产量月同比增速”,去掉右图中的右侧纵轴及数据)

3.基建投资复苏,建材价格上涨

1—7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V”形反弹,7月累计同比增速为1.19%,年内首次回到正增长区间。素有“基建晴雨表”之称的挖掘机销量已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在50%以上,预示基建投资复苏将持续。截至9月11日,主要建材价格持续上升,玻璃、铁矿石价格较上年末分别上涨25%和35%,螺纹钢价格与年初持平,水泥价格虽较年初下跌10%,但主要是受南方降雨因素影响,预计随着天气好转将有所恢复。

(三)服务业缓慢恢复,经营模式面临转型

疫情使“吃、穿、行、看、学”市场全面缩水,服务业出现亏损。一季度上市航空公司营收同比下降50%,餐饮业损失5000亿元,影院票房同比下降90%。客运交通和居民消费是受影响较大的领域,目前二者均出現企稳回升态势。更为重要的是,疫情将改变消费者行为和习惯,带来行业经营环境和模式变革,因此服务业在疫后将面临较长调整期。

1.铁路、公路、民航客运仍未完全恢复

铁路、公路、民航客运受疫情冲击最为显著,一季度运输量断崖式下跌,跌幅接近90%。3月后有所回升,截至7月,铁路、公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增速分别回升至-41.7%、-42.5%、-34.1%。若全球疫情持续1~2年,客运交通相关企业将面临困境,尤其是产业链上的四、五级供应商风险将显著加大,疫后行业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

2.消费缓慢恢复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万亿元,同比下降15.8%。自4月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步恢复,7月为3.2万亿元,同比仅下降1.1%。

3.企业经营模式面临转型

疫情催生了健康、清洁、无接触等诸多消费新需求,并将深刻影响传统零售业态。未来我国传统零售业将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消费需求存在不确定性的挑战,目前输入性疫情及秋冬季疫情反复的可能性将对消费需求恢复产生影响,并对产品定价持续产生压力。二是在线模式需不断升级的挑战,客户对线上消费的依赖和需求增强,企业需基于数字模式调整经营方式、客户管理和客户体验。三是线下模式面临更新的挑战,如健康卫生要求更加严格等。不适应新趋势和新变化的消费类行业企业将面临淘汰。

风险与机遇并存

(一)风险因素“内外交织”

1.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外贸恢复面临困难。目前,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中,美国、印度、巴西、墨西哥疫情形势较为严峻,日本、韩国在三季度出现二次暴发。为控制疫情,多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停工、封锁和隔离等措施,相关行业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从2019年我国前十大进口国情况来看,铁矿石、大豆、半导体、飞机、汽车等产品和行业可能面临进口中断的风险(见表1)。从前十大出口国来看,智能手机、计算机、玩具等行业可能面临需求萎缩的风险(见表2)。

二是疫情加速产业链外迁。疫情期间,为了分散全球制造业产业链集中在中国的风险,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纷纷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迁出中国;印度、印尼等国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试图从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还组建了供应链联盟。虽然我国产业链韧性强、完整度高、配套齐全,但从中长期来看,制造业迁出我国的步伐可能加快,医药、战略性产品、原材料及汽车零件等领域可能率先受到冲击。

2.国内风险因素值得关注

疫情使地方政府开支增加、收入下降,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增大。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基金预算本级收入同比下降5.1%,支出增加1.2%;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上涨至23.9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5万亿元。据笔者估算,预计未来5年地方政府债券到期还本付息规模近20万亿元。地方政府负债增加、偿债能力减弱将抬升城投公司风险,中期基建行业表内风险将加大。

以非金融部门债务/名义GDP计算的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较快,上半年上升13.1个百分点至164.4%,企业债务负担增加。相较而言,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债务风险较大。

(二)结构性机遇值得关注

1.5G产业迎来窗口期

今年1—8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生产双升,8月进口额达到3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1%,表明企业生产需求恢复,为防范海外断供而主动增加库存。同时,1—7月我国集成电路累计产量达1389.5亿块,较去年同期上涨29.8%,显示集成电路的国内替代正在加速(见图3)。

(编辑注:请美编将左右轴每个数据各去掉“0000”,将图例依次改为“出口金额(左轴)”“进口金额(左轴)”“产量(右軸)”,左轴、右轴上分别加单位“亿美元”“亿块”)

展望未来,5G将有望带动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是工业互联网。未来,在5G支持下的超高清视频将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5G+远程控制、移动控制等业务有望实现技术突破。二是车联网。基于5G的车联网信息娱乐类应用将最先走向成熟,语音交互、增强现实(AR)导航等产品将加速发展;高级别无人驾驶应用具有长期成长空间。三是智慧医疗。基于4K/8K高清医学影像的远程诊断已具备广泛应用的条件;远程手术、区域远程医疗全联接将成为未来医疗主要模式。四是数字生活。基于5G的虚拟现实(VR)云游戏、教育、电竞、营销、云K歌、健身将进入快速增长期;VR/AR垂直行业应用及云VR社交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五是智慧城市。短期来看,智慧城管、智慧水务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远程巡检等模式将陆续出现。长期来看,城市全域感知和精细管理将成主流。

2.消费类行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着力点

随着疫情过去、信心修复,加上激励政策不断出台,补偿性消费、住房消费、消费升级等领域都将步入增长期,尤其应当关注线上消费的巨大潜力。1—8月,从吃、穿、用三大类商品的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来看,吃、用两类受疫情的影响较小,同比增速分别为38%、18%,穿这类受影响较大,同比增速为-0.9%,三大类均好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的同比增速。

线上消费推动3月以来快递业务量和收入加速上升(见图4)。8月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6.5%,收入同比增长17.9%。未来增速仍有望持续。

3.国家战略相关产业的国产替代将加速

受逆全球化思潮影响,我国部分战略性产业在面对“卡脖子”问题时,寻求国产替代的步伐将加快。一是能源产业将加大上游开发力度并加速构建多品种能源供给体系,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二是军工产业改革将持续推进,行业战略重组将加速,以保障我国国家安全。三是农业基础将进一步得到巩固,现代化农业发展将加快,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基于双循环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继续支持出口型企业发展

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应继续加大力度保护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业。短期内,应鼓励出口型企业根据国内市场需要调整阶段性经营策略,扩大内销份额,可考虑对出口转内销的企业或产品免征增值税或其他税费;长期来看,应帮助出口型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一是利用好我国疫情率先得到控制的窗口期,培育并发挥中西部地区在要素成本、市场空间、产业门类、配套设施、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引导产业链向国内迁移,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

二是重视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优先发展与东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关系,高度重视与日本和韩国的产业链配套和衔接,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重构;鼓励中国企业主动到东南亚、东欧、墨西哥等地落地,融入区域产业新格局。

(三)鼓励科技创新

要从体制、机制和文化等方面入手,培育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研究和创新的氛围,完善创新成果的产业转化政策和市场培育机制,推动基础学科发展,力争在新一轮全球科技创新中赢得战略主动。

(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要坚持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公平竞争,激励企业创新,提升营商环境;要积极融入国际治理,对接全球标准,共创全球规则,建立共同话语体系,与全球企业和人民建立密切联系。

(五)完善能源和粮食进口渠道多元化布局

巩固与俄罗斯、中东和南美多国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适当加强国家储备。同时,应加大力度开展技术攻关,以提高我国能源和粮食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相应成本。

注:

1.本文数据除特别标注之外,均来自国家统计局。

责任编辑:刘颖  罗邦敏

猜你喜欢

产量疫情
疫情中的“梦境”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