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应用

2020-10-30黄锦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2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微课

[摘 要] 微课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演示教学重难点,为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有效解决知识点微观、抽象的教学难题。分子生物学实验微课教学方法可从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几方面开展,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效果及教学反馈。

[关键词] 微课;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 黄锦龙(1986—),男,广西东兴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来入侵动物危害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2-0142-02    [收稿日期] 2019-11-20

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学最前沿的基础学科,是生物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医学、农学等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分子生物学实验属于分子生物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导致研究手段越来越丰富。如何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最基本实验技能、更多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新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学生可通过视频、网络进行学习,教学课堂信息化顺势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式[1]。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演示教学重难点,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微课是近年来课堂教学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在10分钟以内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能够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教授则将微课定义为,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3]。在高等教育中,微课教学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4-7]。基于微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成为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时代课堂的改革新模式。

一、传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不足与微课教学的优势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分子生物学知识,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技能[8]。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基本操作、仪器使用技巧等对学生来说都较难理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仅依赖于教师实验课堂上的讲解和演示,学生难以融入课堂、做起实验来手足无措,一头雾水,对实验的细节把握不到位容易造成实验失败。即使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也能完成实验,但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技术的应用理解得仍不够透彻。微课因其专业性强、内容简短、知识精致、重难点详细对实验重难点有很好的讲解作用,教师可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提前预习接触重难点,同时微课具有重现性,可以反复观看,对于学生不能理解部分,几十兆的小视频在课后帮助他们复习和巩固知识点,更好地延展了课堂。

二、分子生物学实验微课教学方法

(一)选题

一个实验教学课堂不宜过多播放视频,教师应于课堂开展前选好合适的微课内容,确定每个微视频的主题。用于课堂开展前的预习微课,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对即将开展的实验课堂内容有较直观的理解,如在开展DNA提取实验前,学生通过预习微课提前了解核酸的性质,才能在实验课当中较好地理解分离方法。用于实验课堂上播放的微课,帮助讲解重要的实验操作,如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有关技巧。用于实验课程后播放的微课,可用于帮助学生梳理教学重难点以及实验应用的延伸。

(二)教学设计

微视频是教学设计和微课设计的核心的体现,教学设计在微课制作中始终起着最根本的指导作用[9]。教师可根据所选的微课内容进行微课设计,收集用于微课的图片、数据、各类教具,微视频的录制方式包括教师讲解展示式、PPT播放式、课堂实录式、讨论式、二维动画式、画中画式等,教师们应根据各自所要讲授的知识点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录制方式[10]。比如在讲解“移液器的使用”时可采用教师讲解展示式,便于每一位学生能看到仪器使用的细节。

微视频并不是整个实验操作的完整录制,需要留出一定的步骤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的空间,避免学生“照葫芦画瓢”而失去教学意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目的与意义不知所以然,往往做完实验后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在录制微视频的过程中,可设置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比如,“植物DNA提取实验中哪个操作步骤可以提高DNA的完整性”,“提取质粒DNA实验中加入溶液Ⅱ后为什么不能长时间放置”,“电泳实验中加入loading buffer的意义是什么”,以及“感受态细胞制备与转化实验中如何提高转化效率”等,这些小问题能反映学生对实验原理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做完实验后需要回忆或回看视频并且需要联系理论知识才能去解答这些问题,有助于加深原理的理解记忆。微视频的播放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以内,便于学生记忆实验过程。

(三)教學组织与实施

微课可用于实验教学课堂上直接播放。完成好的微视频也可通过网络向学生输出,如发放到对应班级的各种交流群、各种网盘、网络视频平台等。学生可通过平台及电子载体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相应实验操作过程、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与实验技巧等,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生物学教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微观、难理解的知识点。同时促进学生自学与教师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独立思考能力。

微课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也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互动性较差,知识传递还是以教师单向输出为主,学生的反馈较少;二是知识碎片化,很多微课的产生只是为了各种公开课和比赛,整个学科教学没有连贯性,没有形成体系,学生难于构建整体知识框架;三是耗时多、技术门槛高,好的微课需要经过精心的选题、制作以及后期处理,对于非视频制作相关专业的教师来说所需要的时间多、精力大,这也是好多教师不愿用微课教学的原因;四是学生在课后主动复习微课的积极性不够高,达不到教师的预期,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教师在实施微课的过程中应不断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如建立交流渠道,专门解答学生在观看微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加强对重难点的考查或考核,以评价微课教学的效果,才能完善微课的制作质量。

參考文献

[1]马超,李卫民,王宏祥.基于微课的大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3):113-116.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0-12.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3-14.

[4]刘转利.互联网环境微课资源在高职院校化学实验教学应用[J].粘接,2019,40(08):171-173.

[5]陈文艳.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免疫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250-251.

[6]杨阳,张春华,贾琦,王芬,王加.高职院校《药物分析》微课资源的开发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2):157.

[7]崔琴琴.微课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9(01):184+183.

[8]李惠敏,秦新民,邓婷.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8,35(05):120-122

[9]王志勇,于胜文.网络环境下的“微课堂”实验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2016(2):140-142.

[10]孙红艳,刘仙俊,李增波,王潇潇,郝秀丽.微课在高校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设计及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50):121-122+352.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olecular Experiment

HUANG Jin-lo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6,China)

Abstract:Micro-lecture us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and demonstrat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teaching.It is a new way in teaching 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It effectively solves teaching difficulties of micro and abstract knowledge points by video rather than language description.The teaching method of 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 micro-lecture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topic selection,teaching design,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participation,teaching effect and teaching feedback.

Key words:micro-lecture;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course reform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