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学方法探究
2020-10-29吴培忠
吴培忠
摘 要: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此时的学生比较叛逆,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三观尚在发展阶段,容易受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走上歧途。应对这种现象,初中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提升日程,结合初中生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德育教学策略,促使学生逐渐地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三观。基于此,本文将从多方面探究初中德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学;教学策略
当下,青少年道德缺失问题严重,有关青少年校园暴力、盗窃、殴打父母的事件频发。应对这些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承担起属于自身的职责,将德育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初中教师更需要在充分了解初中生个性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多方面探究初中德育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助力教育的发展。
一、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发展学生道德品质
学生所需接受的德育教育多种多样,初中教师可以开展主题式的德育活动,借助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如,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以此为构建美丽家园做出贡献。因此,笔者在教学时,便会在植树节开展与义务植树有关的德育活动。在征得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同意的情况下,笔者会将学生带领到校外,让学生在山坡上进行义务植树。笔者会向学生讲授植树的方法,并会在讲授方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向学生讲解关于乱砍乱伐等不良的行为给环境、人造成的伤害。这样,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渐地建立起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够维护环境,并将这种意识应用于实践中。
总之,初中教师有必要关注到学生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地开展在保护环境、感恩、关爱他人等多个方面的德育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身的道德品质。
二、加强与学生沟通,解决学生道德问题
很多初中生缺乏良好的辨别是非的观念,存在着丰富多样的道德问题。应对这种现象,初中教师有必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地解决学生的道德问题,使得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
如,笔者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发现班级上的几名学生存在着随意欺负他人这一不良的行为。应对学生所存在的这种问题,笔者并没有直接性地指责学生,而是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笔者会选择课余时间,与这几名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内心中的想法,及时地发现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接着,笔者便会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了解到欺负他人这一行为是不好的行为,并会让学生能够换位思考,促使学生具备同理心。当然,笔者也会搜集当下有关校园暴力的电影,引导学生观看,促使学生在电影的引导下,更好地了解到校园暴力的危害性,促使學生转变自身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向被欺负的人道歉。在与学生进行完深入的沟通后,笔者还会监督这几名学生,了解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会持续地与学生沟通,促使学生逐渐地转变自身的思想,停止欺负他人的行为,使得学生因此能够消除自己的道德问题,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总之,与学生的沟通十分的重要,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多多了解班级上的学生,明确学生的一言一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地解决学生的道德问题,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三、巧用信息技术,增强德育教学效率
当下,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中了。初中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教学,以此增强德育教学的效率。
如,当下很多学生往往会在网络上比较活泼,愿意在网络上吐露自己的心声,因此,笔者便会借助网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笔者会关注学生在社交网络上所发布的动态,及时地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心理,并会借助社交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解决学生不良的心理。笔者也会多多鼓励学生,使他们在互联网上倾诉自己当下所存在的对遇到的相关的事情的困惑,笔者则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解决学生内心中的困惑,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思想。当然,笔者也会借助信息技术构建QQ群,在QQ群中每天分享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文章、书籍和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这些资源,促使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内容,逐渐地汲取到其中所展现的美好的品德,并会让学生能够将这些品德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使得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总之,初中教师有必要关注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让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学生获取到更好的德育思想,从而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获得有效的提升,增强教师的德育教学效率。
综上,德育教育是初中生所需接受的基础性且重要性的教育,初中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思想的革新,将德育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作为重要的教学目的,以此为基础,长期且针对性的对学生施行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美德,让学生能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赵光元,傅敏.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J].皖西学院学报,2008(04).
[2] 谢恒锋.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西江教育论丛,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