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汉字差异框架下的日语汉语词习得难点探究

2020-10-29张宝红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1期

张宝红

摘  要: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中日汉字差异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的学者开展探讨,探索中日汉字存在的不同。日本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汉字,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扩展出不同的汉语词汇,基于此本文从中日汉字差异框架下的日语汉语词的发展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明确其现状,提出习得难点,以帮助日语学习者掌日语中汉语词,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日汉字;差异框架;日語汉语词习得

引言:

中国与日本是隔水相邻的近邻,在一千年以前就已经开展往来互通,例如在唐代日本从汉语中借去大量的汉字融入自身的日语中,因此促使现阶段的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形式,无论是在字形上还是在词义上均与汉字存在明显的共同性。但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的难度较大,需要明确其学习的难点,以提升学习效率。

一、中日汉字差异框架下的日语汉语词的发展

现阶段,中日两国的外交越来越频繁,商贸、外交、文化、经济、政治、旅游等,促使我国现阶段日语学习者的数量逐渐增多,主要是将日语作为自身的第二语言以及日语专业的学生,如根据JASSAO的相关调查发现,2018年我国在籍的在日留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二十四万,其中台湾人数最多,占日本留学生总数的比例最大,超过十万人。在日语学习过程中,词汇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其语言交流的基础,如果词汇掌握不足将导致其交流沟通受限。日语词汇实际上与汉语词汇在本质上存在相似之处,也是现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其日语汉语词是指以汉字书写形式为特征共同存在汉语与日语两种语言中的词汇,例如现阶段日语中常见的汉字约为1945个,其中有1908个与中国的汉字呈现出重叠情况,其占比超过98%,由此可知日语汉语词与汉字之间的关联性。在学习日语词汇过程中,部分学者根据其与汉语词汇之间的相似性的优势来学习,以提升学习效率,但该方法经常导致现阶段学习者出现错误的解释,影响自身的语言能力提升。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日语汉语词的重视力度,分析两国文化之间存在的特征,深入分析现阶段的影响因素,在学习与理解词义过程中尽量从多个角度分析,避免出现错误的理解方向,深入分析其词语的本质。明确日语汉语词的难点与重点,帮助学习者掌握符合自身需求的日语汉语词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两国文化的认知,深入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以提升自身的日语水平[1]

二、中日汉字差异框架下的日语汉语词习得现状分析

中国与日本两国的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共同形态,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从中日汉字之间存在的差异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探索日语汉语词习得难点,以促使学习者学习效率提升,掌握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以我国某高校为例,选择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现状,该专业学生以汉语为母语,第二语言为日语,选择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调查的学生200名,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选择现场填写问卷的形式调研,明确学生的日语汉语词的习得情况,根据学生的问卷来整理分析,总结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日语汉语词汇。通过调查问卷结果的回收与整理,其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

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年级的提升其对日语汉语词的掌握能力逐渐提高,加深对词汇的记忆与理解,综合日语水平有所提升。例如,问卷中显示,1-4年级学生对日语汉语词相关项目的所得成绩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回答日语汉语词相关问题的正确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整体的标准差呈现出递减趋势,如1-4年级学生的问题正确率分别为0.44、0.71、0.73.0.89,学生的标准差分别为0.22、0.16、0.14、0.08,由此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其自身对日语汉语词的掌握能力提升,优化整体的日语水平[2]

另一方面,现阶段学生对日语汉语词习得情况与日语汉语词自身的难易程度并无直接的关联性,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解决日语汉语词问题过程中,其答错的几率呈现出不规律性,并且正确率与问题的难度之间相关系数较小,其相关程度的之间无明显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学生针对日语汉语词的习得主要是由于正迁移因素的影响,如学生自身的因素,而影响的负迁移则是日语汉语词词性、词义、汉语词词汇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因素产生的影响,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中日汉字差异框架下的日语汉语词习得难点

(一)日语汉语词的理解难点

日语汉语词是通过汉语中的演变逐渐形成的词汇,其自身在形态上与汉语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但其实际的含义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别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母语汉语因素的影响,容易受到迁移因素的影响,产生主观意识思想,错误理解内容。汉语与部分日语相似部分较多,汉语使用汉字书写的部分内容较常见,甚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量的共通词汇,导致汉语汉字与日语汉字之间的区别性明显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下意识的学习理解,增大学习难度。从日语汉语词的书写角度分析,其与汉语存在明显的相似性,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较为容易,并且部分相近的词汇与汉语词汇的意义相近,因此该因素在某些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便于掌握知识内容。由此可知,在学生学习日语词汇过程中,日语汉语词与汉语词相似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双面性,部分词义、词形与汉语相近的词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使学生加深记忆,另一部分词义、词形与汉语不同或者区别较大的词汇容易导致学生主观记忆受到影响,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3]

(二)日语汉语词的应用难点

相对来说,对于日语汉语词的词形记忆来说,日语汉语词的词义理解与应用难度较大,学习者在学习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进而影响自身对日语的掌握。例如,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汉语与日语汉语词词汇存在大量的同形异词,其词形相同而词义却不同,导致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记忆不够深刻,并受同形类义、同形同义词、异形同义词的影响,学生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应用错误情况,造成学生的日语语句出现错误,最终影响自身的日语水平。通过分析发现,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现阶段日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母语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容易忽略日语汉语词词汇中的某些重点释义,最终产生负迁移,造成日语汉语词运用错误,对日语学习者的使用者带来严重的困扰,造成不良的影响。由此可知在学习过程中以汉语作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应合理的分析其重点与难点,在日语汉语词习得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对待知识内容,杜绝出现错误情况,提升日语的交际水平,提升整体的综合能力。

(三)日语汉语词的语音难点

日语与汉语之间的发音存在明显的区别,学生在学习日语过程中需要克服语音上的困难,以保证日语的准确发音。实际上,其发音难点在于日语与汉语中不相同的词汇发音,虽然日语与汉语之间存在大量的相同之处,但二者仍旧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在性质上属于不同的语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发音问题的困扰,其主要的原因是母语带来的干扰,负迁移的作用较为明显,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例如,在日语中的“音读”常常模汉语,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促进意义,帮助学生发音,但其常常会对发音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尤其是部分发音相近的词汇更容易出现偏误情况,如常见现代汉语中的“电”、“年”,就很容易被学生读成“でん”(den)、“ねん”(nen),产生语音错误。在早期阶段,日本的平安、奈良时代日本人就已经下意识的模仿汉语的发音来作为日语的发音,尤其是四声声调,在日语语音中最为常见,如日语中“てんぷら”一词后两个音节与汉语中的第一声相同,日语“ゆき”中“ゆ”的发音与汉语中的第二声相同,日语“わたし”中的“わ”的发音与汉语的第三声相同,日语中的语气词“さあ”、“じゃあ”发音与汉语中的第四声相同,导致学生容易出现发音偏误情况,降低学习效率[4]

(四)在词形词义方面的习得难点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虽然汉字与日语存在一定的相似指出,但其在词形与词义方面的习得难点较大,增大学生的学习难点,影响其对日语的掌握。以词形为例,日语与汉字差别较小时,学生实际上更容易写错,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容易忽视其重点,容易选择汉字来替代,如常见的错误中经常将“変”书写成“变”替代、将“対”书写成“对”替代、将“収”书写成“收”来替代、将“歩”书写成“步”替代、将“広”书写成“广”替代、将“経”书写成“经”替代。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学习过程中汉字与日语汉语词之间的相似性产生的影响,导致学生容易忽视其区别造成书写错误,产生负迁移,增大整体的学习难度,造成偏误出现。

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日语汉语词,从学习的易错点入手,消除传统中存在的定势心理,降低母语负迁移产生负面的影响,清除自身存在的阻碍,以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降低外界因素产生的干扰,提升学习质量。针对日语汉语词与汉语中存在的相似位置更需要加强重视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深入理解知识内容,正确认知汉语与日语中存在的问题,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加强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消除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影响,以提升日语水平。与此同时,深入分析词义与词形之间的关联性,做好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做好意义分析,促使其日语水平不断提高。

结论:

综上所述,在发展过程中,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汉语词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尤其是母语迁移的影响,因此应加强重视力度,分析该因素产生原因,从源头上入手分析,降低学习者的学习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已知的知识来帮助自身学习,充分发挥出汉语思维的促进优势,加强对日语汉语词的处理,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优势,贴近生活实际开展学习,践行与细化日语汉语词的习得难点,掌握词汇的含义,提高日语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婕.浅析日语汉字词与古汉语之间的语义联系——以称谓用语为例[J].汉字文化,2020,14(09):138-140.

[2]  兰月凤.日语指示词替代的功能分析——兼与汉语比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11):191-192+196.

[3]  王婷.21世纪以来现代汉语新词中日语借词的研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9,32(05):82-85.

[4]  王若楠,谭爽.日源流行语在日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9,12(19):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