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2020-10-29马建国
摘 要:课程标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信息技术课程的角度来说,该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感。执教于一线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运用科学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教学行为与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鉴于此,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高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引言
新时期的教学形势已经有了巨大变化,促使新课标也发生了转变。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新课改总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一部分,仍然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期尽早实现整体目标。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结合不同学科,达到提升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概述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概括来说就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创新与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1]。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主要展现的是学生个人的文化素养;数字化学习创新主要是对人和技术的关系,还有数字化环境和资源的有效应用进行研究,展现了信息技术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以期能够符合数字化环境下的学生发展;信息社会责任不只是学科范围内的素养要素,还包括对高中生社会化的要求,可以说是个体参与生活应该具备的品质,与人的社会性需求相贴合。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很难掌握信息技术学习的要领。而且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也得不到提升。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活泼好动,上课时容易走神,很难集中注意力。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也就无法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学习效率。
三、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研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促进教与学相统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这一观念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当前广泛应用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解决的是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过程与方法”确定的是学生“怎么学”,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要求,也关系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及提升问题。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确保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与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体会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乐趣,增强其对科学技术学习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独特的心理状态进行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教师可利用游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进而掌握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三)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字化平台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高效利用数字化平台授课,还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字化平台學习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建真实的学习与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或形成创新性的数字化成果。通过这样的学习经历,学生才能获得高于学科知识的、适应现实与未来数字化学习的思维、能力。
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个以设计果汁广告为题的作业,让学生有效地利用数字化平台完成任务,如利用FLASH、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创作。而以设计广告为题材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通过这样不拘一格的目标任务,给学生很大的创作空间,每一个学生设计出来的广告都会是不一样的,通过利用网络数字化平台自主获取信息进行创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适应未来数字化生活的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提高道德素养,强化责任意识
在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意识是前提,能力是关键,创新是动力,信息道德则是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保障。德育在当前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要渗透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当前信息网络方面的问题很多,如网络诈骗、不良信息、恶意侵权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的网络信息技术使用者。同时,通过案例教学法,介绍一些简单的应对技巧,当面对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等情况时能够正确处理。不少学生喜欢用一些短视频软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注意内容尺度,如嘲笑同学、歧视特殊群体、破坏班级形象等内容均不能出现,因为无论任何人,使用自媒体都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五)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独特的心理状态进行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教师可利用游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进而掌握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电子邮件”这一课时,就可以询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做过贺卡?”然后,教师让学生将贺卡与电子邮件进行有效的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电子邮件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电子邮件发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和事件给好朋友,使学生能够在互动和实践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写电子邮件和发电子邮件。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还要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端正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理念,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主动地投身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洁.核心素养下中职信息技术多元化评价探究[J].亚太教育,2019(10):157.
[2] 张华宝.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01):224-226.
[3] 齐小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01):238-240.
作者简介:马建国(1972,10-),男,宁夏,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信息学奥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