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子登科”降“石魔”

2020-10-29

党员生活·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封山育林西畴登科

当阳光洒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岔河村时,茂密的山林、平坦的道路、错落的民居、清澈的池塘,过去石漠化严重的岔河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石漠水乡。

村民王海莲对现在的日子甚至有点“不可想象”。“过去我们都讲,‘吃粮靠救济、喝水远处挑、出门行路难、用钱到处借,日子实在是太苦了。”王海莲回忆道。

苦日子是因为石漠化。西畴县是中国石漠化最為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西畴75.4%的土地呈现石漠化状态,水土流失严重,人均耕地不足0.78亩。“三光三光,树林全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过去的“三光片区”是石漠化重灾区。一位外国专家在考察此地之后,留下了“基本失去人类生存的条件的地方”的评价。

困难没有吓倒西畴人民,依靠着“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西畴人民不畏顽石,不怕艰难,用勤劳的双手不断探索治理石漠化的路子。如今的西畴又有了当初“喀斯特绿洲”的模样。

西畴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封山育林、炸石造地,石漠化治理有了一定的效果,村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这还远远不够。

十八大以来,西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实施“生态建设、水利设施、土地整治、道路建设、村庄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机制建设”八大工程。在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在一起,开启了“六子登科”治理模式。

——“山顶戴帽子”:封山育林2万亩、退耕还林6000亩;

——“山腰系带子”:种植猕猴桃5000余亩,发展烤烟3000亩、三七1000余亩,种植核桃4000亩、李子等林果3000亩;

——“山脚搭台子”:建设“三保”台地2.2万亩,打造“石漠梯田”;

——“平地铺毯子”:对原来的基本农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改造,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

——“入户建池子”:安装农村太阳能热水器1000台,实施节柴改灶2000眼,维修沼气池810件;

——“村庄移位子”:实施美丽乡村建设9个、房屋改造680户。

如今的“三光片区”,山变绿、水变清、村变美、产业兴,石漠变绿洲;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星罗棋布,山区小水网遍布乡村田野;路网、电网、通信网通村达寨渐次铺开,彻底结束了出门靠走、照明靠油、通讯靠喊的历史;“三保”台地层层叠叠,特色产业点缀在漫山遍野之中,形成万亩石漠梯田壮丽景观,吸引着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度假,呈现出勃勃生机和美好前景。现在的“三光”,不再是过去的光秃秃之地,而是有着美好的前景的光明之地。

猜你喜欢

封山育林西畴登科
封山育林在森林资源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西畴,在时代的大浪中扬帆起航
披荆斩棘斗顽石
不朽的丰碑
西畴之秋(外一首)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浅论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