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项目化学习区域的创设与实施
2020-10-29陈丽英袁吟雪
陈丽英 袁吟雪
摘 要:《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强调了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游戏进行的自发学习。目前区域实施存在:教师预设为主、自主发展相矛盾、评价单一等问题,而项目化区域基于儿童视角创设,过程开放,能更好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等多元发展。本文从项目化区域的生成、推进、分享三个阶段入手,阐述其创设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项目化区域 问题 意义 策略
项目化区域,指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创设、开展、实施区域活动,在区域中依据某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课题”或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在共同研究探讨中自主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
一、当下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起始:教师预设难维持
区域游戏是孩子们的自主时光,也是最喜欢玩的地方,但目前大部分区域仍以教师预设为主,创设中幼儿参与较少。每学期开学老师们都颇费脑筋的布置,新区角、新材料的投入让孩子们一哄而上,教师的高控设计导致了孩子被动参与区域游戏。有心的老师会对区域做一定的留白,但缺少持续性探究。
(二)过程:自主发展相矛盾
很多区域游戏中,孩子们看似玩得很欢,但仔细观察发现,如放手让孩子自主游戏,则大部分孩子们会重复游戏情节,喜欢简单的游戏情节。诸如此类的区域游戏虽能让孩子们保持愉悦心情,但长线看对孩的发展促进较慢,看似自主、愉悦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
(三)结束:评价单一走过场
部分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模式化,不能很好地呈现孩子的游戏发展情况,更无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化区域的实施策略
(一)缘起生成策略
1.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多元生成项目
项目化区域的生成可以是幼儿引发,也可以是教师引发,主要由孩子们的兴趣和问题而来,让孩子们参与决定生成怎样的区域活动,共同享有决策权。
主题延伸式:在《巧手裁缝》主题中,小朋友们对裁缝制衣兴趣浓厚,大家也想试试制做衣服,由此项目化区域手工坊开张了,孩子们开始了自主的制衣之旅。初期孩子们用报纸、塑料袋做衣服,区域后期孩子们还众筹买了小型的缝纫机,织布机等等。
偶发问题式:在自然角的豆子种植中,孩子们有组豆子一直没有发芽。孩子们对这盘豆豆进行了一系列的猜测,排除了水源、空气、土壤等生长环境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原因豆豆才不会发芽呢?在一次网络搜寻中,大家偶然发现转基因的豆豆是不会发芽的。围绕一系列问题我们的“豆豆大探秘”项目化区域开始了。
节日活动式:在踏春节孩子们探寻春天的秘密时,对可以吹的蒲公英、马兰头、艾草等草本植物很感兴趣,蒲公英为什么会像小鸡小狗一样有毛?艾草的背面反面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哪些草是能吃的?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于是“百草园”项目化区域开启了。
新闻实事式:以新闻为基础,由教师引发的“黑洞探秘”“救火英雄”等项目区域,也得到了关注时事的孩子们的喜爱,区域开展如火如荼。
2.关注孩子的发展点,评估项目计划
对于孩子们感兴趣的项目,师幼要广泛收集资料,同时教师要对孩子们呈现的前期经验、初期问题网络进行梳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资源,对照《指南》目标等,评估区域实施的可行性,是否能为不同个体幼儿和整个小组带来潜在价值等。在确定项目可行后,师幼再次共同绘制问题网络,价值挖掘,持续丰富项目化区域。如在《鱼》的项目化区域中,根据孩子们的问题兴趣、原有经验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后,去掉了难度较大的鱼泡泡实验,生成了鱼儿的家、鱼鳍实验、鱼儿最爱吃什么、鱼儿捕食表演等小组项目化区域活动。
(二)创设推进策略
1.灵活化建构策略
在项目区域中教师、幼儿互补互主,弹性构建项目过程;区域的焦点随时可变;同时区域纵横两项发展,建构的深度广度均弹性灵活。
(1)师幼共建项目区域内容
项目化区域是师幼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孩子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支持引导相辅相成,教师在幼儿项目区域推进的同时,也要计划应提供哪些策略以支持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思考:“通过我的介入和指导,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经验和发展吗?”,并做好上位梳理和相应的计划。
在“笋宝有约”的项目区域中,部分孩子对挖笋工具很感兴趣,老师在思考后与幼儿协商提炼了“工具改造”的小项目,从工具的实用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工具收集、工具改良。
(2)弹性深入的项目区域焦点
项目化区域活动可调整可变随时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走,因此我们不用像过去那样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而是把計划看成了一种弹性的、可以做调整的方案。在美食城项目化区域中,孩子游戏的探究点从美食城的创设、开展,变焦到对厨师用具的制作,最后聚焦到厨师帽的设计上,在一次次的项目变焦中,充分体现孩子们自主探究深入的过程,也展现了孩子们多元能力的发展。
(3)横向联动及纵向深入的双轨发展
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探究点的持续深入,项目化区域活动可以“一角深入”也可以“角角联动”,既有区域间的横向联系,又有区域内的纵向深入,不但可以调动幼儿参与区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带给幼儿比较完整系统的操作体验和知识经验。“豆豆大探秘”中,“农科院”里幼儿探究着豆豆的生长条件,网购转基因的试纸进行实验,“创意屋”中孩子们制作着绿色食品的宣传单和菜单,“童言童语屋”中,孩子们自主策划了转基因食品辩论赛。
(三)自主化创设策略
1.场地创建
在确立“儿童医院”的项目化区域后,孩子们兴奋期待医院成立,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全程参与区域布置。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参访医院、规划区角场地、分工承担任务、筹划建立科室、自主收集材料、制定各项规则等等。敲敲打打,粘粘画画,瞧由孩子们设计完成的医院开张了!
2.材料开发
项目化区域活动的材料更具自主性和开放性,所有材料的提供都源于幼儿对活动的需要而自主收集和投放。随着活动的推进和发展,材料不断被调整,呈现出动态性,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在医院角中,一名孩子拓展了做胃镜的游戏情节,胃镜的机器是怎样的?怎么使用?有哪些部件哪些操作步骤?随着问题的推进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丰富材料不断完善区域创设。
(四)个性化学习策略
项目区域是学习者群体围绕项目进行开放式探究,最终建构意义的一种模式。区域中的项目学习往往包含问题解决、深度理解、知识迁移等深度学习的关键要素,需要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1.探究驱动法
在创意屋孩子们兴致勃勃探究怎样用毛线量头围,对起点终点、测量圈数、位置、做测量标记等进行了反复探究。最终习得正确测量头围的方法。
2.以“问”引思法
孩子们天性喜欢重复的动作,在项目化区域中,孩子们会以一种“循环往复”的方式探究知识和观点,逐一解决问题,不断加深对重要观点的理解,促进知识的稳固。扎染项目化区域中,孩子们一次次探究捆扎松紧、颜料量不同,扎染效果也不同。
3.同伴学习法
同伴学习能更好地促进不同能力的孩子们在项目化区域中的经验分享,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多元能力,如扎染的不同方法等等。
4.个体建构法
在项目化区域中可以引导或让不同幼儿自主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能更好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项目区域实施更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发展层次,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构建经验,在小组中通过融合学习,扬长避短或均衡发展。
(五)深入化拓展策略
1.玩法拓展
随着区域的开展大家的游戏玩法会不断加码,随之孩子的语言、探究、表征、协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如扎染区中孩子们收集了很多小木棍和小石块,来尝试新的扎染方法。由吃点心不小心沾了火龙果引发汁,大家发现很多水果和蔬菜可以染色,天然的染色更环保!小朋友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经过区角里的多次试验,合作扎染白T恤、包包,作品越来越多了。
2.情节拓展
项目区域进行中,教师要尊重幼儿兴趣,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并进行分析。在孵蛋的项目化区域中,孩子不但收获了科探能力的提升,还在小鸭取名馆、鸭鸭“豪宅”设计馆等区域中得到了更多社会情感的细腻体验。弹性可变的生成情节和低结构材料包含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能为幼儿提供更多思考、创造和自主探究的空间。
3.喜出望外——高潮分享策略
(1)自主策划式展示
项目区域进行到结束阶段,高潮分享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更多的表达机会。以缝纫机筹款为目的的义卖活动,同时也是前一阶段区域成果展示“扎染时装秀”中,孩子们自主完成了邀请函制作、工作人员分工,给设计作品取名,自主排练,推选小主持人等一系列筹备。在布置场地中还落实到椅子摆放、灯光设计、场地线条布局、道具制作等细节。
(2)多元整合式评价
项目区域的评价中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多维度的评价分享。建立由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多元性评价体系,能使幼儿、教师、家长通过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真正为项目区域更好地开展服务,助力幼儿多元发展,将区域的自主性和个性学习方式优势进一步发挥。
(3)目標后置式反思
由于项目化区域动态开放的建构形式,区域的目标可以在过程中随时补充,也可用游戏在前,目标在后的形式。不强调目标必须在区域开展前完整制订,但在区域结束后教师需再一次梳理区域中幼儿所达到的目标,用于今后再次建构、区域优化,区域评价等等。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郭冰清.项目式区域活动实践研究[J].教育评论,2018(9):138—140.
[3]洪福财.方案教学——从Project method 到Project approach[J].早期教育,2005(2):12—14.
[4]朱丽梅.项目教学活动及其运用——项目教学活动概述[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2(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