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教研引领教师成长
2020-10-29蒋树林
蒋树林
摘 要:自踏上工作岗位二十多年来,就一直觉得我市有一股浓郁的联合教研之风。以前,总是误认为这类活动带有很大的表演性质,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相去甚远,因此,总带着那种旅游者似的心态,走到哪儿,就权且欣赏一下。精彩之处,也在闲聊时与同事聊两句,并没有觉得这对于我们会有什么实在的、好的影响。反倒认为:若我们每天都这样,不把人累死,也让人疯狂……自打去年写反思录以来,在仔细回味、咀嚼了一些联合教研课之后,这才猛然觉得:我以前白白浪费了多少学习的机会啊!于是,把以前参加联教活动的资料搜出来读了又读,发现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看表演,更主要是让我们观摩,于我们平时的课堂也有很大的启发。现将本人参加联合教研后的一些感触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联合教研 引领 教师成长
一、开课联心,师生共创融洽氛围
不论哪一节优质课,都十分注重课的开头与学生交流的那几分钟。虽说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也可能会影响你对这节课的感觉和教学信心,也可能影响学生对你教学这节课的兴趣。因此,一定要在开课之初,多与学生“套近乎”,亲近学生,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窦桂梅曾说:“要让学生对你一见钟情。”只有在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时,你的课堂才会更容易吸引住学生。如在教学《不确定现象》时,开课之初,老师可以这样来处理: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看,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可能会嘀咕,窃窃私语:我猜是男的。我猜是女的。肯定是小孩子。……)然后老师再说明:这位新朋友就是我。你猜对了吗?……接着谈话引出课题。这样类似的谈话,不仅可以让气氛融洽,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情感准备。
二、巧解知识,抓好知识“来龙去脉”
这里的来龙去脉并不仅仅是指对知识的理解,而是说要让知识从生活中来,最后要再回到生活中去,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简单的问题。如“人民币的认识”:在学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就有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换钱”:100元钱可以换( )张10元的;10元可以换( )张2元的……不仅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最终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辩证的哲学理念,更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新课程理念。
三、抓住细节,精彩呈现课堂亮点
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整体意识,也要有关注细节的片段意识:随时关注从学生那儿获得的信息,及时加以点评,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智,更是一种教学智慧,久而久之,将成为一种教育艺术。在前次的名师华蓥行的窦老师上的作文课上,一学生曾两次说到“我的爸爸很伟大”,但两次受到的评价大不一样:第一次是委婉的批评;第二次却是极大的夸赞。如果没有对课堂细节的关注,就没有这样精彩的亮点闪现。又如一教师在联合教研中教学“认识周长”,有一环是让学生说出他所看到或想到的物体的面的周长。一学生指着柜式空调说:围空调最前面那一个面一周的长度,就是空调最前面那一个面的周长。老师立即表扬:“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准确,把老师还未来得及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对,对,只有平面图形才有周长,像空调是立体图形,有很多面,我們就只能说某一个面的周长。”经过这一细节处理,教师把个人漏讲的地方也补圆了,而且也对学生做了恰当的评价,鼓励其发现能力。这一“缺憾”,反而成了课堂凸显的亮点。
四、妙设延伸,上升课堂理论层次
笔者曾记得在张齐华老师上“认识分数”中,有三个很好的延伸练习:巧克力、分蛋糕、猜分数。正因为那几个延伸,让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思维能力,同时又为将来学习分数做好准备。以不确定现象为例,在课的最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带问题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的善人,将要被一个糊涂县官害死了,临死,要玩一个抓阄游戏:两个字团,一个“生”,一个“死”,若抓着“生”,就免死。有好心人告诉他,其实两张纸上都写的“死”字。可他竟然没有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里,不但巩固了本节课内容,而且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训练,也渗透了人文素养的教育。
五、融汇反思,竭力做好防微杜渐
听完一节课,或讲完一节课,我们不能只对这一节课进行反思,那对我们的成长并没有多大益处。正确的做法是将相同内容或相关内容、相似做法的课都去分析分析:相比之下,这样处理有什么优势?为什么那样做更显效果?我们平时又该怎么做,今后又该怎么做,怎样做到防微杜渐,这才是联合教研于我们的真正意义。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这些年的联教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或许看法很不成熟。不过,通过这些年的活动,让我明白了要上好一节课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也许在平时的课堂中并没有做得那样好,但这也算是联合教研给我的启发,至少它让我比以前有了进步,让我在联合教研和日常教学中逐渐成长。这是本人的一点真实想法,希各位同行在看后能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