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力支撑

2020-10-29

共产党员·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现代化体系经济

经济富裕,是衡量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全面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

在此基础上,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重大战略部署。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建立起现代化经济体系。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显然,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最根本的就是要促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改善GDP的质量和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性能;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以一定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或者获取一定的产出,使得投入最少;改变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创新驱动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發,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地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也才能为全面小康社会及整个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那么,到底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概括起来说,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1.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其基本特征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为此,要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得以优化。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其基本特征是,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为此,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3.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其基本特征是,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此,要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4.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其基本特征是,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为此,要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其基本特征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此,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景象。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其基本特征是,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要求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7.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相结合,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新格局。

由此可见,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近年来,党中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循序渐进地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市场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变革,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加强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三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我国高技术产业遇到的阻击表明,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靠市场换不来的,必须靠自己艰苦创新。为此,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四是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乡村振兴,确保广大农村和城市同步实现现代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东中西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继续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加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五是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竞争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同时,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六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政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和能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全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80.0%,提高2.0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与上年持平。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9821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593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22473万平方米,减少2618万平方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教育、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7.7%和37.2%。“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377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2亿户。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3万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新动能保持较快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2.7%。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3%,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9.8%。全年服务机器人产量346万套,比上年增长38.9%。全年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5%。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如何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把握新机遇、开拓新空间的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课题。2020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构建双循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广大市场主体能够实现更大发展。具体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第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第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第四,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总起来说,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既立足当下,又谋划未来,为我国新一轮发展锚定了新航向,找准了新动力,开辟了新境界。

猜你喜欢

现代化体系经济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我的女巫朋友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经济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