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亮急救勇士心中那盏灯
2020-10-29张桂霞杨桦
张桂霞 杨桦
[摘要]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非常状态,如何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急救中心思想政治工作者长期以来不断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疫情发生以来,北京急救中心承担着首都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始终冲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保障市民日常急救需求的最前沿。急救中心党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柔性管理效应,拓展其组织协调、疏通凝聚、动员激励、调适关怀功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防控; 思想政治工作; 生命线
[中图分类号] R184; D64 [文献标识碼]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09-0082-04
从2020年1月12日转运首例新冠肺炎病例至今,北京120急救网络全体干部职工连续奋战200多个日日夜夜,累计出车20多万次,转运新冠肺炎相关人员20000多人次。他们承担的工作压力之大、任务之艰巨,常人无法想象。作为北京急救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及时把握职工思想动向和心理动态,随时捕捉工作中带倾向性的苗头,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得到淬炼,不断走向成熟,在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凸显思政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因自然、社会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或损害的,需要立即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事件。1在对已经发生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回顾中,可以归纳出它的三个重要特性:一是突发性。由于它们都是以突然的方式出现的,人们很难对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作出预先的判断,事件一旦发生,公众和政府容易陷入慌乱和被动,对事件的处理也变得颇为棘手。二是公共性。它们的直接受众不一定范围很广,很可能只是某些小的区域或者为数不多的个体,但是事件却会因为迅速传播引起关注,成为公共热点。三是危害性。主要集中在社会公共生活上。其最常见的危害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发病和死亡,使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引起社会公众心理方面的普遍恐慌与不安全感。此外,它还可能波及局部地区甚至是全球普遍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公共性、突发性和危害性等特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往往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甚至可能引发区域乃至全国、全球危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得出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之广、危害之大,是一场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 1
2020年1月12日,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在北京确诊。作为首都院前急救机构,面对突发疫情,必须在第一时间冲上前线。同时,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除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外,面对每一个打来120呼救电话的患者,120都无一例外需要提供诊疗服务。一时间,北京急救中心人手高度紧张,防护物资紧缺,且由于对每名患者是否是潜在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情况不明,执行转运任务是否会被传染上新冠病毒的情况不确定,很多急救人员产生担忧,有些甚至产生焦虑的情绪,在出车后反复和患者确认对方是否确诊新冠肺炎,甚至出现出车后担心得睡不着觉等情况。面对这种危机,如果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将无法精准把握职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无法化解最初的遭遇战中因物资短缺等产生的矛盾,也无法在集中全体职工智慧、整合资源方面作出贡献。最后,急救人员如果由于恐惧而无所适从,无法提供高效安全的急救医疗服务,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脱岗逃避等情况,将会使疫情防控陷入困境。面对诸多困难,急救中心党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效应,拓展其组织协调、疏通凝聚、动员激励、调适关怀等功能,激发全体职工的动能,冲锋在疫情防控、日常急救的第一线。
以思政工作生命线筑牢急救防线
在与新冠肺炎的最初遭遇中,面对人手紧张、防护物资紧缺等困难,以及有些职工出现的思想波动,北京急救中心党委明确提出,沉着应战、妥善处理,积极疏导、促进稳定,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正面导向功能,包括组织协调、疏通凝聚、动员激励、调适关怀等功能,及时引导职工稳定情绪、坚定信心。
拓展组织协调功能。面对疫情,急救中心党委直面危机,迎难而上,以疫情为号令,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以最短的时间整合力量,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8个专项工作组,多次调整职责分工,制定多版院前转运、院感防控指南与流程。建立每日例会和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有效掌握工作动态,狠抓细节落实,使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同步在疫情专项转运组中成立临时党支部,负责队员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这些工作的落实使急救中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章可循、责任到人,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证。
拓展疏通凝聚功能。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其魅力不在于包办代替,而在于唤起主体本身的意志力和创造性。面对突如其来的各项任务,急救中心党委明确提出要尊重职工的知情权,保证及时、准确地向职工传达真实信息。通过每日例会和信息简报,将疫情防控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一个职工。急救中心党委把加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工作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成立消毒隔离管理小组,由高年资护士长负责监控消毒隔离网络,研究制定隔离区转运车辆的防护工作流程及路线,对执行转运任务防护实行“三查对”,即自己穿戴检查,车组人员互查,专业护士长查对,以保证防护穿戴万无一失。隔离区人员每次执行任务返回后,消毒人员均对转运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毒,并对医护人员驻地定时定点进行全面消毒检查。邀请北京市院感专家对中心传染病洗消防控工作进行指导,明确提出只要按照急救中心制定的防控流程来落实,病毒是可防可控的。严密的防护,加上专家的现场指导,让大家犹如吃了定心丸。同时,在抗击疫情期间,对上一线的人员、每一项重大活动,急救中心党委主要负责人都进行战前动员,使大家认识到“战时”的急救工作关系着市民安危,体现着政府形象,影响着社会稳定。信息的及时公开,防护的有效到位,让职工能够及时了解抗击疫情工作的动态与发展和政府的立场与决心,不仅消除了消极恐惧等思想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正面情感的共振,强化了大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认同感,大家纷纷请战,要求加入抗疫阻击战。
拓展动员激励功能。面对疫情,急救中心党委积极引导职工参与疫情防控,并使大家在此过程中产生更多共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抗疫工作中最有力的动员力量。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急救中心党委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组建转运组,派党员车组转运第一例确诊患者;建立临时党支部,委派党办主任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进驻隔离一线与全体党员共同战斗。发挥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力,让有经验的老党员带教新同志,以同志间的关心、帮助、默契配合,保证每一次任务的完成;注重在一线工作中发现先进典型,在火线发展党员,激励大家坚定信念、顽强斗争。一线人员逆向而行、甘于奉献,急救中心党委加强宣传报道,激发斗志,通过官网发布信息400余条,通过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发布信息898条,接待电视台等媒体采访81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北京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对北京急救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和急救人员的突出事迹进行联动报道,激发大家的斗志。尽管抗击疫情工作很危险,但在北京急救中心,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畏惧,近千名职工始终坚守在一线,以自己的无私奉献践行着救死扶伤的承诺。
拓展调适关怀功能。面对疫情,北京急救中心职工需要忍受严寒和酷暑,身穿全套防护设备,克服几个小时无法方便等人体的极限,完成各类转运任务;需要长时间连续奋战在工作岗位上,无法照顾家人;需要克服面对境况悲惨的患者而产生的沉闷、压抑、悲观等不良情绪。急救中心党委密切关注职工心理健康,联系北京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及北京回龙观医院工作人员,为急救人员提供心理咨询专线及信息等服务,建立“助心抗疫,心理支持”微信群,邀请心理专家在线通过音频课程、社群交流、热线支持、信息推送等多种方式,与急救人員进行及时沟通交流。派二级心理咨询师进驻隔离转运组,每日摸排职工思想动态,发现个别队员存在消极情绪,当天一对一沟通咨询,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引导队员积极投身到后续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加强对职工的关心关爱,摸排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实际困难的职工情况,协调上级相关部门为其解决老人无人照顾、小孩无人看管等后顾之忧;中心领导分头多次慰问战斗在一线的职工,送去水果、牛奶、酸奶等各类慰问品。为13名过生日的队员送去生日蛋糕,送上120急救大家庭特殊的生日祝福;为每一批一线轮休人员送去鸡蛋、牛奶等慰问品,叮嘱他们安心休息,保重身体。队员们纷纷感谢组织的关怀,再次请战要求加入到后续的防疫急救一线工作。
不断提升“拨亮”能力和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带来严峻考验。公共卫生机构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动员的全部社会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注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升应对能力。北京急救中心党委通过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正面导向功能,拨亮了全体急救工作人员心中那盏灯,带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提升,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抗疫之行验证了平时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抗击疫情工作中,北京急救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动员职工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与急救中心党委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内容是分不开的。针对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存在的缺乏针对性、工作方法简单、职工缺乏积极性等问题,急救中心党委高度重视急救文化的建设,在凝聚精气神上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近年来,北京急救中心加强行风建设,不仅在社会上树立了急救形象,更重要的是鼓舞了职工的士气,凝聚了人心,打造了团队精神;急救中心党委还结合实际,规范急救行为,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加强职工的学习教育,树牢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急救意识和责任意识。急救文化建设的实践,形成隐形感召力和约束力,发挥了“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急救中心党委注重强化党员意识,要求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首都意识、服务意识、急救意识,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急救中心党委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得到了验证。
抗疫之行为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打开新空间。北京急救中心党委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思想预测,汲取公众危机意识教育经验,通过有意创设的刺激环境引导职工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实践证明,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有助于建立反应敏捷、运转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因为创设的危机状态和有意识的培训、演习和宣传,让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就形成了应对危机状态的心态,提升了应急意识和救援能力,能够做到在真正危机来临时保持冷静理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备战,做到有备无患,以防止在危机发生时因束手无策、无法积极应对而遭受无畏损失。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更要及时抓住容易引发职工心理恐慌的苗头,进行有效的思想预测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减少其负面影响。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北京急救中心党委对职工的思想动向做了有效的预测,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广大职工的心坎上,让全体职工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在完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确保日常急救工作保质高效运转,守护着首都百姓生命健康的急救防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特色和优势 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9-12-0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20-02-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5]罗建晖、杨子强.守土育人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高校学生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6]张建主编.应急管理新思维——基于疫情的多维度思考[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张桂霞,北京急救中心党办主任、高级政工师;杨桦,北京急救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 / 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