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在我院委托代配代煎中药中的应用
2020-10-29刘晨捷傅正蓁傅喆暾孙如意
刘晨捷,傅正蓁,傅喆暾,孙如意
(1.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 200090; 2.上海杉达学院,上海 201209)
中医药学是具有系统理论且延续应用至今的传统医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速度需紧跟时代步伐,中医药与信息化相结合成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必然趋势。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诊疗特色[1]。
中药汤剂具有用药随证加减灵活、起效迅速的特点,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法都很重视,清代名医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煮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2]。但传统的中药煎煮费时费力,如煎煮不当还会影响疗效。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也导致传统的煎煮方法难以满足需求,而中药代煎因成本低、携带和服用方便、无菌真空包装保质期长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中药代煎的开展是对传统汤剂的传承和发展[3]。
过去,本院因受场地和人员的限制,一直把代煎代配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煎药单位,而第三方单位没有与本院联网的视频监控设备,无法实时监督煎药质量。数据传送依靠药师手工整理后通过传真机传递,效率很低。患者也无法及时获悉中药状态并反馈服药效果,这对医生的临床决策多有不便。患者、药师、医师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不利于医患沟通。
2018年,本院对患者、药师、医师进行了充分调研,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并最终形成了药师服务效率更高、患者查询更为便捷、医患信息反馈更为及时的工作模式。该模式以信息化为主导,信息安全为前提,在保证信息安全方面,通过对医师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和审核,对于包含患者隐私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保存。每个医师依据职称等级拥有不同权限的专属账号并通过密码识别,对于哪类信息可以共享,哪类信息需要授权共享都做了分级设置。通过分类管理、分级授权的管理模式,兼顾了信息共享和患者隐私保护。本院应用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模式,通过信息化改造制定的药事管理服务流程图见图1[4],现将其中重点环节与应用效果、体会介绍如下。
药师通过HIS数据提取审方,电子处方分类相关信息录入二维码标识药房药事服务患者用药反馈和咨询药品状态实时查询代煎过程远程视频监管PDA记录代煎每个环节的信息
1 电子处方精细化分类
信息化改造后,医师开具的电子处方经过医院HIS系统传送到药房系统终端,系统根据不同标识的处方自动分类。标识为自配处方自动转入药房系统,由药剂科当场给予调配;标识为代配代煎的处方自动转入代配代煎系统,经过药师审核、信息录入后实时传送至代配代煎中心,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1.1 创建二维码标识作为信息载体
二维码标识(quick response,QR)是管理的核心模块,是目前移动设备上非常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具有信息容量大、容错能力强、可引入加密措施等特点[5]。药师把处方号、姓名、用法、规格、床号、配送地址等信息录入二维码,并根据药味功效预设浸泡时间与煎煮时间,自动打印出有二维码标识的处方单。
以二维码标识作为信息载体,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准确性。
1.2 使用掌上电脑采集全流程数据
代配代煎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使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通过PDA采集中草药名称、数量、供应商,处方调剂人、复核人,开始浸泡、煎煮、包装、配送时间,负责人等数据都会记录在二维码标识中,患者可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标识,实时查询,精准追溯,见图2[6-7]。
历史和当日就诊的处方查询代煎中药实时状态查询及相关物流信息患者微信扫描二维码标识代煎中药各环节的人员信息记录药事咨询及注意事项患者用药反馈
2 信息化改造实现远程视频管理
过去对代配代煎质量的检查,采取每周1~2次的飞行检查模式,无法实时看到代配代煎中心的日常工作。信息化改造后,终端服务的委托代配代煎单位的视频监控探头遍布在调剂室、煎药室、包装复核室,系统将煎药全过程通过视频信号同步输送到和医院联网的监控平台。药师足不出户即可全流程监控,信息化带来了更加规范、开放、透明、高效的管理模式[8]。
3 信息化改造后应用效果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方法
3.1.1 信息化改造前 通过信息系统逐月随机提取2018年5—8月1 000张中药处方,提取到代配代煎处方数为357张,从中随机选取300张代配代煎处方,依据患者医保卡联系方式,通过医院社会服务中心电话回访做中药代配代煎服务满意度调查。
3.1.2 信息化改造后 通过信息系统逐月随机提取2019年5—8月1 000张中药处方,提取到代配代煎处方数为460张,从中随机选取300张代配代煎处方,依据患者医保卡联系方式,通过医院社会服务中心电话回访做中药代配代煎服务满意度调查。
3.1.3 中药代配代煎服务满意度包含内容
(1)中药快递服务问题。如中药未准时送达患者手中,不愿意送上楼等。
(2)代配代煎中药袋装破损或漏液。
(3)代配中药出现错付饮片、遗漏小包装情况。
(4)代配中药出现饮片质量问题。如气候潮湿闷热时偶尔会出现中药饮片发霉等。
(5)医院或委托单位之间出现信息系统错误。如在系统维护和更新时数据传输出现遗漏,导致委托单位未收到本院电子处方等。
(6)信息化改造后代配代煎处方数量的变化。
(7)信息化改造后患者再次选择代配代煎服务的数量。
3.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信息化改造前后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在选择代配代煎处方数量和再次选择代配代煎服务数量上,信息化改造后结果明显优于信息化改造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在代配代煎质量问题上,信息化改造后每300张代配代煎处方质量问题反馈为3,改造前为12,改造后质量问题数量明显低于改造前(P<0.05),见表2[9]。
4 讨论
目前,中医药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发展迅速,一方面,药房调剂工作显著增加;另一方面,药房场地不足、人手欠缺、患者候药时间长等矛盾日益凸显。信息化的应用优化了药房工作模式,引领中药煎煮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截至2019年10月,本院代煎处方量明显增长,出错投诉率大幅下降,效果极其显著,同时药师调剂工作的强度也降低了,这使药师有更多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用药咨询和指导。
表1 信息化改造前后代配代煎处方数量及再次选择代配代煎服务数量表
表2 信息化改造前后代配代煎服务质量问题数量对比
本院成立了由中医科、药学部、信息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信息化管理小组,全程参与信息化改造,就功能设计、操作体验等提出了合理建议,通过多学科的合作让信息化改造事半功倍。信息化应用后,对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证实信息化在代配代煎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的应用突破了医院场地不足和人员短缺的局限,拓展延伸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了患者对服务多样性的要求,建立了代煎中药质量问题反馈制度。药师通过信息化对煎药的每个环节做到可追溯,增加了代煎中药质量管理的透明度,建立了代煎全流程监管制度。委托代煎单位则发挥了信息化无缝对接处方系统的优势,使患者选择代煎中药的数量显著提升,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信息化的应用实现了中药代配代煎智能化的管理模式,使医院、患者、委托单位之间实现了良性循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突破,信息化正成为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10-11]。国家对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医药信息化将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今后应以信息化方式建立以电子处方、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学数据资源库,建立完善中医药信息统计制度,注重信息安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的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