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美学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2020-10-28杨远曾慧庞欣
杨远 曾慧 庞欣
摘 要:本文以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为研究对象,从设计理念、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影响等方面全面解析蕴涵在作品中的道家美学思想。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与道家美学思想中的“尊重自然”相一致;安藤忠雄在建筑空间的构建上追求“含而不露”的神秘感;安藤忠雄根据材料本身的材质来创造建筑的塑性美,展现出“返璞归真”的道家美学。最后总结道家美学思想中“崇尚自然”、“虚以致静”、“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对建筑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道家美学,天人合一,审美意蕴,建筑空间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adao Ando's architectural work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Taoist aesthetic thoughts contained in the works from the aspects of design concept,architectural structure,building materials and architectural influence. The design concept of Tadao Ando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pect for nature" in Taoist aesthetics;Tadao Ando pursues the mystery of "containing but not reveal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tectural space;Tadao Ando creates the plastic beauty of architecture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itself,showing the Taoist aesthetics of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and returning to the true". Finally,it summarizes the great influence of the aesthetic ideas of "advocating nature","emptiness leading to quietness" and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on the whole architectural field.
Keywords:taoist aesthetics,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aesthetic implication,architectural space
十九世紀下半叶,英国兴起一场工艺美术运动,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提出“有机建筑”理论,并创建出现代世界著名建筑——流水别墅。有机建筑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重要派别之一,主张现代建筑应该推崇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建筑应与自然天人合一,建筑作品应追求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境地。有机建筑的宗旨就是“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思想包含世间所有事物,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需遵循“道法自然”的发展规律。建筑中的“道法自然”体现为追求一种自然的素雅质朴的风格,更加重视“身与物化”的审美思维模式。
1 建筑设计理念上的道家美学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的“道”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的根源,是宇宙万事万物运转的法则;而“法”则有种效仿、模仿的含义。“自然”是以自为然,蕴含自在、自为、自由,理所当然的意思。“道法自然”的含义是自然而然乃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道家对宇宙自然的热爱,是本着远离事尘、游逸超脱的心情,完全融入到自然的怀抱之中,通过追求人格精神与天地自然的同一,达到精神的自由与人生的超越①。
“道”是道家美学的核心。叶朗将《老子》的“道”划分为五个性质,其中一个特质是“道”产生万物,即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宇宙中万事万物的根源是“道”,本质上万事万物具有同一性,所以“天”与“人”有了共同的本源,“合一”是“天人”的根本,“天人合一”蕴含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天人合一”在有机建筑理念中体现为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崇尚自然。有机建筑的核心是建筑与自然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建筑可以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实现建筑灵魂与宇宙生命的融合,即“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并生”。从建筑的审美意义上来说,“天人合一”不仅是建筑与自然被视为一体,更是人类在审美体验中感受到“浑然天成”。
安藤忠雄认为建筑本身就是对环境的破坏。如果人类需要通过花大量的金钱,使用各种有机材料才能获得“生态建筑”,那么这一行为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解决“生态建筑”这-问题的根本是将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概念引入到建筑领域中。“生态建筑”的本质是建筑与自然并存,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所以“生态建筑”并不需要复杂的高技术含量的系统设备,而是需要“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身与物化”的审美思维,学会利用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存,使用简化的方式和简便的方法去实现本质目标。安藤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中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如光之教堂、芝加哥住宅、小筱住宅、住吉的长屋等。这些建筑作品完美诠释了“生态建筑”的审美思维,这也是受到道家美学思想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的影响。
2 建筑结构上的道家美学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庄子也提出“象周”的概念,“象周”,是有形和无形、虚和实相结合的形象。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解释:“象”是境相,“阁”是虚幻②。因此,道家美学思想具有模糊性的特征。而建筑结构或空间的美,指建筑结构或空间特征的非确定性,它的表现特征是矛盾对立却不冲突,如柔中带刚、曲中含直、似圆似方、含而不露、若隐若现、虚实相交等等。安藤忠雄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设置常常便具有非确定性的特征。他的建筑外观具有几何形体的简洁,而在简洁外表下的内部空间,却包含着非确定性的建筑空间,体现出道家美学思想中含而不露、虚实相交的特点。
安藤忠雄对认为虚实相交、含而不露的建筑空间的魅力在于它的神秘性,模糊性,以及精神上的无限性。安藤的建筑空间结构往往与周围的环境相辅相成,伴随着空间的延伸会展现不同的景色,它的美体现在室内外空间的变化中以及建筑与自然的交融之中。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不缺乏含而不露的建筑空间,其中京都府立陶板名画庭便是一个典型实例。京都府立陶板名画庭表现出安藤对空间转换和流线组织的喜爱之情。该建筑位于京都市左京区的京都府立植物园旁边,是一座与自然环境共同衬托绘画艺术作品的的室外博物馆。在这座200平方米左右的展廊中,能看到安藤将建筑空间的矛盾感用到了极致,或柔或刚、虚实共存、似曲还直的特征贯穿整个建筑。在建筑内部,空间上下相互穿插,流线组织变幻莫测,空间序列的创造通过不同标高的空间、穿插变化的瀑布水池来表现,展示出现代结构技术下的空间;在建筑外部,与周围环境相互交融,利用外围环境来延伸内部空间,使原本局限的内部空间具有无限的超然。
安藤忠雄非常注重精神追求并且不断减弱建筑形式的存在感,在对传统的继承问题上,他始终追求无形的精神要素。安藤忠雄曾将自己继承传统的观点与丹下健三赞同因袭传统形式的方法相对比,他说:“我认为,不应该是继承传统的具体形态,而是继承其根本的精神性的东西,将其传承到下一个时代。”③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精神内涵始终是贯穿在形式之中,形式只是一种手段,用来展现建筑作品的一种方式,而精神内涵才是目的。为了凸现精神要素,安藤忠雄往往用简化、变形等方式来减弱形式要素的存在,如使用简练的几何形体、突出材料本身质地的混凝土墙等等,安藤忠雄以形式上的“空”对应精神上的“无限”来创造一种至真至美至纯的空间感受。
3 建筑材料上的道家美学思想
道家美学追求自然而然的状态,认为返朴归真,纯厚朴实是大美。老子说“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复归于婴儿”表达的是希望人类回归到婴儿时期至纯至真至朴的状态,毫不矫揉造作,无邪浪漫,心口如一,所作所为都是真实、自然流露的状态。庄子也赞同老子朴素的审美思想,他在《庄子?天道》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老子提倡“自然而然”的美学思想,庄子推崇“逍遥”的美学思想,奠定了道家“返璞归真”的审美理念。
老子在《老子》第四十五章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呐。”在老子看来,最高境界的“巧”是“拙”,即经过人工雕琢的“巧”是小巧;而未经雕琢,朴实纯真的“巧”是大“巧”。现代建筑追求的自然状态,主要表现为使用原始建筑材料、展现材料自身的拙朴质感、模仿自然现象的随意等方面。但现代建筑表现出的“拙朴”状态,也是建筑师精心设计的杰作。追求材料本身的“拙朴”不是随意而为之,而是通过周全的谋划,展现出材料“自然而然”的至美状态。“至美状态”即“至真状态”,将材料的“拙”转化为“美”、“真”是建立在设计师扎实的基本功以及独到的设计手法之上。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诠释了“大巧若拙”的审美理念。他始终是根据材料的天然素质来创造建筑的塑性美。安藤建筑的塑性美總是在顺应材料性能后达到“至真至纯至朴”的自然状态。并且安藤忠雄在保留建筑塑性特质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他的建筑会毫无违和的融入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环境更像是锦上添花,突显建筑朴质、自然的美感。利用自然环境赋予建筑生命力,从而获得简洁素净的“生态建筑”,是安藤忠雄一贯的风格,如小筱邸住宅,它体现出建筑简洁性的雕塑特质。该建筑外观简单朴实,表现出几何形体塑性美的简洁。混凝土建筑材料的使用,使建筑增添纯粹素净之感,纹理的细腻感,增强了建筑的塑性特质。
4 道家美学思想对建筑界的影响
道家美学思想在建筑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审美特征的变化。一、崇尚“自然”,建筑界开始出现“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并热衷于“浑然天成”的审美体验;二、“含而不露”、“虚无”、“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念使空间具有无限性,延伸感,神秘感,模糊感,赋予空间生命力;三、“大巧若拙”的审美理念赋予“质朴”建筑材料自然的美感,也更加符合当下倡导的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渴望。因此运用道家美学思想塑造出形与意结合的建筑作品可以更好的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
道家美学思想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有无相生”、“返朴归真”、等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所运用,如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安藤忠雄等建筑大师;而在建筑流派中,如自然主义,有机主义,解构主义等流派中也都能找到道家美学思想,这是对建筑界最根本的影响。其次,道家美学思想符合当今社会呼吁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当今所处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人类无知的破坏,满目疮痍的大自然使生态恶化日益严重,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都追求道家美学思想所倡导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运用道家美学思想创造的建筑作品更具有东方韵味,物与环境的共同烘托使建筑更具有氛围感,浓厚的情感寄托赋予建筑生命力,因此道家美学思想影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成为现代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 [日]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白林译)[M].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3.
[3] 老子.道德经(黎重编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4]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战国)庄子.庄子全鉴(东篱子译)[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6]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7] 葛荣晋.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8]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4.
[9] 王晓.表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建筑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10] 张荣华.安藤忠雄建筑创作的东方文化意蕴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11] 崔灿.道家美学思想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12] 陈火青.大美无美:庄子美学的反思与还原[D].西南大学.2012.
注释
① 王晓.表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建筑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10
②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81
③ [日]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白林译.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杨远(1995-),女,江苏泗阳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
通讯作者:曾慧(1971-),女,满族,辽宁丹东,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服饰史论研究、民族服饰创新应用设计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及其文化创意产品研究等。
项目基金:2019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L19BMZ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