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研修的实践

2020-10-28陈苏婷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5期
关键词:教研组课程内容幼儿园

陈苏婷

摘  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大力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浪涛中,我园在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做了一些研究,努力使课程实施体现儿童立场,适合幼儿发展。本文我将从课程内容、课程审议、课程故事三方面谈谈我园课程园本化研修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课程园本化;儿童立场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也就是说,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必须坚持差异性教育的原则。全人教育的理念基础即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的独特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在这些科学理念的引领下,我园致力于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研修的实践,努力使我们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体现儿童立场,适合幼儿发展。本文我将从课程内容、课程审议、课程故事三方面谈谈我园课程园本化研修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课程内容

我们的课程内容选择一改以往省编教材照搬照抄、拿来就用的现象,而是根据我园的实际,对原有课程进行删减、补充或调整,以省编课程+园本课程+个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1.省编课程园本化

我们教研组定期反馈教学情况,对省编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幼儿园课程组,课程组再进行统筹研讨,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需要,选择适合的内容为我所用,对距离我园孩子经验较远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比如省编课程中“中秋月儿圆”的主题,教材中涉及的风俗习惯跟我们当地的习俗有出入,为了更契合我园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们将“打月饼”的活动删减,换成当地的“祭月”习俗,并且新增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月亮的变化”这一科学记录活动。

2.园本课程的开发

我园地处绍兴南部山区的平水若耶溪畔,溪石、山岭、古道、竹园、茶园、田园、果园都近在咫尺,孩子们与花草为伍、看虫儿嬉戏、听泉水叮咚,更有丰富的大自然产物等着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比如我们结合园所附件的“海丰菊花园”的资源,开展“亲亲菊花”的主题活动。通过“参观菊花展”感受菊花的美;“观察记录菊花”来感受菊花的多样性;“写生菊花”来表现菊花的多姿多态……再比如结合园所附近的“茶园”,我们开展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等系列活动,让我们的孩子深入感受家乡的物产……我们根据乡土资源开展“家乡的桥”主题活动,通过寻桥、踏桥,了解家乡的桥及其历史故事;通过实验和操作,探索橋墩桥面的秘密以及桥的承重……我们充分挖掘若耶溪畔的资源,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一系列活动,创设游戏性的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材料、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充实本园的若耶溪课程。

3.个性活动的支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幼儿园的课程应当促进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在每学期,各个年龄段或班级都会在若耶溪课程开发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生成拓展性主题活动。我们把活动的自主权还给幼儿和教师,鼓励教师基于幼儿兴趣爱好、经验冲突、问题探究等方面生成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内容。比如在一次玩水的过程中,小一班的孩子们对喷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老师跟随孩子进行调查、制作喷泉,生成《有趣的喷泉》主题活动。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有一双能够“发现”的慧眼,欣赏、发现、研究儿童的行为,将偶发行为科学完善,生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二、扎实课程审议

幼儿园课程审议就是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以及相关情境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以便清晰地意识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有效地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从而使该课程成为真正能满足幼儿需求,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课程。

1.活动前的课程审议。

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前,我们会以年段为单位进行课程审议。根据“课程追随孩子”的原则,我们首先进行孩子的经验分析(在审议前各班老师会根据主题进行孩子已知和未知经验的调查,或谈话或创设主题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孩子共性的经验以及兴趣走向,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以及需求,进行主题解析、主题目标的制定、活动的预设以及主题框架的梳理,最后在主题框架中梳理三个共案活动进行深入备课,预留教师个性化的空间。比如原有数学活动“小动物排队”核心经验是理解序数的意义,能按照不同的方向进行排序,并说出排列顺序。而教材对应的操作中需要孩子们填写相应的序数,经实践分析发现一要求高于疫情后刚升入中班的孩子的数学学习水平,孩子们对抽象的数与物的对应还存在差距,因此我们将书写操作活动滞后,而着重解决序数的问题。此外,年段教研组还对本主题下主题墙的创设、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具学具的准备以及家园共育等方面内容进行审议,在共同探讨中拓宽教师思路,保证课程实施。

2.活动后的课程反思。

主题活动后,我们会通过分享课程故事的方式对主题推进的实施效果进行反思再审议。主要反思课程中各个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可取性以及存在哪些问题,根据问题共同来解决并调整活动方案,明确下阶段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小班第二学期主题《夏天真好玩》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雨有浓厚的兴趣,有天放学前下起了雨,孩子们特别兴奋,有的伸出手去接雨,有的抬起头伸出舌头,有的孩子忍不住去踩地上的积水,还有的孩子想要穿上雨衣冲到雨中……从孩子们的神情状态中我们看出了他们对雨的喜爱、对雨中游戏的愿望,于是通过教研组分析讨论,虽一开始部分老师认为不可行,但站在儿童立场,我们最终顺着孩子的兴趣,开展了《哗啦哗啦下雨啦》的主题活动,充分满足孩子在雨中玩耍的愿望,同时在玩的过程中感知雨天的自然景象与变化,并尝试用不同形式表现对雨天的喜爱。在该主题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追随孩子的兴趣创生了许多新活动,各项活动也是在不断争议、不断研讨反思中达成共识,老师们在自我反思、共同讨论、相互学习中提升能力,不断修正课程内容,形成一套更完善、合理、适合我园幼儿自身实际的课程体系。

三、重视课程成果

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经常回头看,经常总结和反思,并且一边实施一边总结物化成果。

1.深研课程故事

追随孩子的兴趣与经验的课程内容都是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孩子的每个想法、每一步探究都在老师的观察、支持与助推下生成与发展的,从而构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课程故事。课程行进过程中,老师们会不定期地将本班孩子发生的有趣故事撰写成文字,借助活动照片,在教研组活动时进行分享,通过教研组的头脑风暴,对该课程故事进行深入的研讨以及分析评价或解决问题,多维度助推课程的深入开展。

2.展示课程成果

总结提炼过程是帮助教师成长的过程,在总结提炼以及分享交流过程中教师会更明确自己的思路与做法。因此我园在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建立了不同的课程展示分享机制,除了组内的课程故事深入研讨,还有园内分享、镇内分享,每学期中、期末会组织老师进行课程故事的成果分享。另外,我们还要求老师将每个班班本化的一些活动过程展示在环创中,让班级中的孩子看到自己在主题开展中的活动痕迹,真正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体现“墙语灵动,教育无声”。

总之,课程园本化研修实践过程中,感悟最深的是:幼儿是课程园本化的生发力量,教师要珍视幼儿的发现和问题,并及时追随幼儿的兴趣生发活动,助推幼儿深度学习。而教师是课程化的实践力量,需要有敏锐的课程意识,去观察发现幼儿,分析解读幼儿。教研是课程园本化的推进力量,在集体的思维碰撞中,不断助推我们的课程真正成为幼儿喜欢、需要的课程,从而真正实现我园课程园本化。

猜你喜欢

教研组课程内容幼儿园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爱“上”幼儿园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想念幼儿园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