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早期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2020-10-28郭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早期护理肢体功能脑梗死

郭伟

【摘 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4例。其中,对照组运用的是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运用的是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改善状况以语言功能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与肢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优化患者的满意度,可加以选用。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护理;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2

引言:

在基础性疾病诱发率提高的状况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脑梗死作为临床相对典型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多是因脑供血障碍,所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脑组织功能缺失,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综合征[1]。在临床调研来看,这种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相对较高。且多数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等较为常见,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存质量。基于此,临床必须要对脑梗死患者采取合理的干预方案。在本次研究中,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4例。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的相关指征[2];(2)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3)患者虽然存在不同程度认知障碍,但无痴呆现象;(4)患者为首次发病,自愿参与调研。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有19例、15例,年龄最大的76岁,年龄最小的43岁,平均年龄(64.58±3.21)岁;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有20例、14例,年龄最大的77岁,年龄最小的42岁,平均年龄(64.10±3.45)岁。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评估,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同等的药物治疗。

对照组在治疗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即在患者发病后15d,确定其病情相对稳定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同时,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及时对其并发症进行处理等。

观察组在治疗后,以对照组敢于为基础,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其主要包含:(1)运动功能训练。在医生检查确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对其进行肢体功能干预,根据患者舒适度进行肢体调整。如果患者可自行翻身,可加以翻身;如果患者不能自主翻身,可对其进行患侧肢体按摩,每日2次即可。在患者具有自主意识后,多是发病后48h,可对其进行被动训练。在稳定72h后,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训练,以关节屈曲、收治屈曲等为主。在患者进入恢复期后,采取与对照组同等的康复训练。其训练内容,需要与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结合。(2)语言功能训练。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先对其进行舌头伸缩训练、发音练习等,由字到句等形式,循序渐进,从而来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调整。同时,可指导患者与家属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多采取问答的形式,来提高患者的交流欲望,增强自信。

两组患者均持续护理28d.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进行评估。中,肢体功能采取四肢简化评分量表(Fugl-Meyer)来加以评估,总分100,分值越高,功能越好。同时,采取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ABC法来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评估,其从听力、理解、阅读、书写、口语表达等来进行,总分100,分值越高,状况越好。且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其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方面。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与肢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7.06%(3/34)高于对照组的82.35%(28/34)(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临床多发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在治疗后,会对患者的多项功能造成缺失,从而使得预后难度较大。故而,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脑梗死患者多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其康复干预多在病情稳定后15d左右。然而,在相关研究中指出,时间越长,患者功能缺失的现象会越加严重,恢复难度越大。基于此,在我院运用早期护理干预。这种护理措施在患者生命指标稳定后就加以落實,能够为其机体带来良性刺激,从而唤醒大脑功能,有助于其恢复[3]。同时,还能够对患者进行生理功能以及肌力的刺激,使之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康复良好[4]。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优化患者的满意度,可加以选用。

参考文献

周妤.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1):152-153.

张越.早期护理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1):123+126.

何会超,张伟滨,吕政,韩克兵.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失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02):146-149.

阳咏芳.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16):179-180.

猜你喜欢

早期护理肢体功能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不同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护理体会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综合康复的疗效观察
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