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个“红头文件”的背后
2020-10-28凌河
凌河
说是奇闻,其实不是奇闻。这“408份”之多的“文件”,不是出自庙堂之高,也不是发自督抚州府,而是出于一个科级的镇党委——青海省贵德县有个河阴镇,2018年一年,累计下发文件408份、简报118期,平均每个工作日要下达两个“红头”,不免令人叹为观止。
河阴镇的408个文件,近日已经受到纪委通报,说它“制造工作做得多、做得实、做得好的假象”,似乎有点道理。其实这种“假象”,普天之下,又何止河阴一镇。所谓“做得多”,就是文件发得多,河阴镇只要上面来文,不问青红,套个“红头”就转发,只要县州有一项布置,毫无落实,写个文件就发下去,这种套路,造成了一年408个文件的文山,也是不少县乡习以惯之的“工作方法”;所谓“做得实”,即是每项工作,无论巨细,便有文件,一件也不遗漏,一点也不“疏失”;而“做得好”呢?那就是文件写得好,文笔好,构思巧,通篇朗朗,似乎是一场场“作文大赛”——408个文件和118期简报,“大部分时间却用在撰文发文上,做任何一项简单的事都要报送简报,工作日晚上和周末加班处理文件更是常事”,更不要说“下面一只眼”的村组基层干部整天只得忙着接“红头”而无暇他顾,这个镇还有多少精力抓工作呢?
8年来的整风肃纪,例如一个县长为了“接待好”,一天陪洗了8次温泉澡的事儿,是没有了,一个县委书记为了“让领导喝好”、“一个也不能怠慢”,一个晚上转战5场酒席的奇事,也很少听说了,我们的基层干部似乎可以从苦不堪言中解放出来。但是“四风”之中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渐行消退之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却在潜行,在有的地方、有些层面,还有甚嚣尘上的苗头呢!
不是说要反对“不作为”,要“干”,要“担当”吗?于是有的地方就变味异化了。在“勤政”的假象下,我们听到了一个县委书记一周“五加二”“白加黑”,结果是开了37个会议的抱怨——“不是在会议中,就是在赶去开会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乡镇一年接待了500次“调研”的新闻,都是“上面”下来的,都要陪同,都要巡看,都要口头加书面的汇报;我们也知道了一个村居委的门口挂了34块招牌的奇闻,因为各个条线都来下达任务指标要求,都要“落实领导小组”,都要成立机构,都要“招牌上墙”啊——不是到了抗疫十万火急,还有乡镇一天接到十来个“红头文件”,要求“全力以赴”吗?你说他“不作为”,他是作为了呀,文件下达了,会议传达了,尽管是“一转了之”、说过算数,总不能问责追责了吧?!
新的“文山会海”,据说还有一点顽固性的,你看文首那个一年发了408个文件的河阴镇,经过“通報”、严处,好像有了“改观”,到了整改后的第二年即去年,全年发文减为319份,“锐减”21%——仍然要“日发一文”!可见尽管有这么大的纪律压力,你要他一天不发“红头”,还真是不行,真的过不下去啊,又可见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两个“四风之首”的回潮、反弹和变异,还真不是个容易治的小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