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门诗人”李商隐

2020-10-28何勇海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冷门古风李商隐

何勇海

“李商隐是谁?竟然抄袭我偶像写的《夜雨寄北》。”日前,一微博网友发文怒斥李商隐抄袭,引来网友围观。得知李商隐正是原作者后,该网友再发声明称自己不知李商隐这位“冷门诗人”,再次引发网友调侃:和杜牧并称“小李杜”的李商隐怎就成了“冷门诗人”?无独有偶,有人点评新版《红楼梦》片尾曲“现代感太强,不古风,词作者多补习几年语文吧”,殊不知词作者正是曹雪芹……纵观网络,这般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论不在少数。(7月7日《文汇报》)

近年来,类似笑话并不鲜见,除了李商隐“抄袭”、曹雪芹“不够古风”,还有人指责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题曲歌词“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全靠堆砌辞藻、矫情而不知所云,不如喊麦——很明显,此人并没背过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也不知《知否》的剧名也取自这首词。苏东坡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被谱曲后成为经典,近年来却被网友“点赞”:这首歌词写得不错啊,可以和林夕、方文山比肩了……

如今,一些年轻人形成了新的古风时尚,喜穿汉服,欣赏古风音乐、动漫和影视剧……这当然是好事,但其中一些人,传统文化知识并非来源于书籍和教育,而是來源于网络和影视剧。网络和影视剧中有什么,他们就信什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要避免李商隐“抄袭”之类笑话发生,除了年轻人需多读书,汉服、古风音乐、古风动漫等社团,网游开发、文创产品开发、影视剧制作等商家以及学校等,应针对青少年多进行传统文化溯源教育,让他们尽可能了解传统文化的真貌。

猜你喜欢

冷门古风李商隐
石榴
动物“冷知识”
古风十年愿清风明月依旧动人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MiNi只“装”少女心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冷门”歌剧亦有新鲜亮点
时光志
“足球永远有冷门,这个冷门我却没能预见”
马晓春杜绝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