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者:对华鹰派走过头了

2020-10-28

环球时报 2020-10-28
关键词:鹰派伯格对华

美国《外交》杂志10月23日文章,原题:对华鹰派走过头了副题:对抗是对北京的错误反应对中国持鹰派立场的人往往从错误前提出发。比如亚伦·弗里德伯格认为,北京与西方的政策分歧多数源于其威权制度。但他忽视了一个事实——中国的许多国际关切,是早已长期存在的民族信念和文化态度所产生的。其中包括对西方掠夺的怨恨、对中国崛起的自豪,以及担心更自由的政治进程会危及促进更大繁荣的稳定。

弗里德伯格热衷于从意识形态角度解读中国政策,认为中国想分化、抹黑和削弱民主国家,让美国充其量成为一个被缩减和削弱的联盟的头目。但众多学者指出,中国大战略并非为使外界接受其政治模式或破坏民主国家。比如中国对外提供贷款并不区分民主和非民主国家。许多国家对华贸易超过对美贸易,希望与北京和华盛顿都保持良好关系。

弗里德伯格称,西方对华外交和经济接触最终会“赌注得不到回报”。但美国前官员和其他人士纷纷反驳这种说法。与北京更紧密的联系使中国接受了军控、诸多国际规则,还让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并推动世界增长。

弗里德伯格称从中国的国家安全举动中看到一个侵略性国家的证据,否定中国有合法的防务担忧。例如在他看来,中国在西太平洋日益增长的军事能力是为“削弱美国安全保障的可信度,破坏民主联盟网络”。这种把险恶政治意图强加于中国军事战略的做法,掩盖了一个更平淡的现实:中国利用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很大程度上是为抵御感到的近海威胁。任何国家都会这样做。

如弗里德伯格所言,中国寻求利用经济增长来提升国际地位和力量。但他坚称这个目标高于其他所有目标。这忽视了经济增长使大量中国国民受益的事实。

他称北京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贷款政策,是旨在征服控制他国的狡猾策略。但几乎没证据表明中方有意策划对外交易以确保战略优势。事实上,受援国往往会积极争取中国投资项目。且在许多情况下,中国的援助并不比西方同类援助更出于地缘政治目的。

对华鹰派认为西方须主动出手抑制中国的增长和影响力。此种思路助长近些年来导致美国走上灾难性道路的政权更迭冲动。美国的对立行动还令中国许多人反感,削弱了其在华影响力。

弗里德伯格认为要将中国排除在全球贸易和科技体系之外,此类建议不太可能行得通。鉴于中国与众多国家——包括许多民主国家之间强大且持久的科技联系,若美国试图像弗里德伯格希望的那样与中国完全脱钩,到头来反而会孤立自己。▲

(作者迈克尔·斯温、傅高义、保罗·希尔等,汪北哲译)

猜你喜欢

鹰派伯格对华
本期导读
我的爸爸叫焦尼
“我”来了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鹰派?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