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舅家的小院

2020-10-28祁河

金秋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人艺大舅小院

文/祁河

第一次进大舅家的小院,还是50多年前的秋天,那年我刚满十二岁,是保姆陈姨在京工作的儿子祥带我去的。

我清楚记得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连丰胡同11号,因为它是母亲家书唯一来往的地址,还有慈祥的姥姥来西安提及的地方。在这之前,母亲说她老家在北京,那里有大舅、四舅、大姨、五姨,中间还有二舅夭折了,她排行老小。北平解放,14岁的她考取了华北革命大学,不久步行来到西安,参加了革命。

我跟着祥从北京站乘103路无轨电车,在美术馆站下车,向东穿过隆福寺,左拐找到大舅家。那小院大门朝东,有个低矮的门楼,灰墙灰瓦,由三间朝南的北房和两间西屋及顺南墙搭的厨房构成。院子很小,放着辆自行车,有个带洗衣池的水龙头和一间旱厕。显眼的是南屋窗台下摆的几盆文竹、虎皮兰,特别是栽在大瓦盆中两株结了三五只沉甸甸果实的石榴。

大舅个很高,如果不戴眼镜和微微的有点驼背,是很魁武的。这与他的职业似乎不大协调。我知他旧日开过裁缝铺,给家里戴了顶小资本家的帽子,多多少少给表哥表姐带来点影响。但凭这点手艺,他养活了一大家子,因此在家中有绝对的统治地位。解放后他进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做了服装组长。我到他家时正值“文革”开始的第三年,人艺已不排戏了,他也就懒得去王府井大街北口附近的单位,能陪着我四处玩了。

京城的早餐,多见油饼豆浆。我较爱那种甜油饼,炸的比西安大和酥。大舅应是美食家,常带我在隆福寺那条街上的几处小店吃什么炒肝、灌肠、卤煮、炸焦圈、驴打滚、卤汁老豆腐之类,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豆汁那种酸涩的口感。吃饱再引着我去不远的北海、景山公园、北大红楼遛弯。像大栅栏、天坛、故宫、颐和园、八达岭、十三陵、动物园、苏联展览馆、军博、香山等景点都是那会儿见识的。

大舅巧手,常与邻里街坊量衣裁剪,手脚麻利地趴在缝纫机上哒哒地忙活。亦见他半倚于藤椅,听着戏匣子,编织着件毛衣或围脖。大舅妈只能帮着盘盘纽扣,锁锁衣边。我踏缝纫机怎么也掌握不住节奏,不是弄断线就是轧得歪歪扭扭,但学会了锁扣眼。后来才知道著名的《茶馆》《龙须沟》《雷雨》《骆驼祥子》中的服装都出自他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京郊求学,课余常常去小院看他。大舅曾两次陪我去人艺看复排的《茶馆》和新排的《绝对信号》,让我有机会领略了于是之、蓝天野等艺术家的表演。

大舅遛完弯,一般会去转转菜巿场,买点萝卜青菜、切面。回来闲着无事,便浇浇花,擦擦自行车。午饭后有午睡的习惯,醒来沏花茶,等老友摆上棋盘手谈。两人对弈时凝神静气,不言一声,只有落子的声响。送走棋友,他便一版一版地翻邮差送来的《北京晚报》,将认为重要的内容念给姥姥和舅妈听,然后等舅妈做得的打卤面或炸酱面,或就着六必居的酱菜吃刚刚出锅的窝头和熬好的棒子面粥。着急时,他也会亲自看锅捞面,下厨炸个带鱼、花生米,偶尔抿口二锅头。桌上总是怕我生疏,为我布菜让我多吃,好长身体。

他见我喜欢涂涂画画,便带我上中国美术馆看画展。给我买了本有人物花鸟的画册,扉页上还工工整整题写了段“祝小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宗荫”的祝辞。里面收有李琦、石鲁、叶浅予、黄胄等名家的大作,我便在其中寻山水花鸟临摹过几张,受到大舅的奖励。以至若干年后在企业搞宣传工作,画过不少黑板报和宣传栏,但并未在绘画方面有所建树,却与表哥一样进了与木头打交道的木材厂。

斗转星移,人事皆空。当年80岁的外婆与60岁的大舅早己做古,但我常常会想起那处温馨的小院,让我十分渴慕的两株石榴,似乎还能听到和看见大舅拍着膝盖哼着京剧的身形,望见和听到四合院上空鸽群飞过的身影与传来的嘤嘤嗡嗡的鸽哨声。

猜你喜欢

人艺大舅小院
大舅的一百元
幸福小院
发烧音效制作,音响演示的佳作 两张达人艺典MQA-CD唱片
小院觅夏凉
与大舅会酒
我爸只服我大舅
常想起大舅
方方正正的“小院”
北京人艺和为戏“疯狂”的观众
春到小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