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人民币跨境使用新动能

2020-10-28荣蓉王亚亚章蔓菁

中国外汇 2020年14期
关键词:跨境人民币企业

文/本刊记者 荣蓉 王亚亚 章蔓菁

过去十余年中,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覆盖领域不断扩展,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相较于早期的试点推广,现阶段人民币跨境使用常态化特征更为明显,市场需求在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波动,微观市场主体对国际货币多元化的诉求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中国外汇》对中外企业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调研,试图厘清当前市场主体在人民币跨境使用中的现状及诉求。调研结果表明,在市场需求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的促进下,企业层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正稳步开展;调研结果还表明,推动人民币与当地币的直接兑换、适当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的可获得性、完善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建设,以及拓宽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对于进一步激活人民币跨境使用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稳中待升

2020年5月,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下称“中国宝武”)下属宝钢股份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完成了首单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金额逾1亿元。这是宝钢股份分别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完成首单人民币跨境结算后的又一新进展。至此,宝钢股份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间均实现了铁矿石交易的人民币跨境结算。

54%人民银行《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18年,在沪跨国企业共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1742亿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重为54%。

在铁矿石交易中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是近些年人民币在经常项下使用场景不断扩大的一个缩影。2009年7月,我国首次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到全国和所有企业,境内企业在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收益等经常项下,均可使用人民币结算。十多年来,尽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曾因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在2015年下半年一度放缓步伐,但整体来看,近年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保持了平稳态势,市场主体对于跨境人民币的使用诉求依然迫切。

多家中资企业向记者表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带来了交易成本的节约和汇率风险的降低。企业自身使用人民币的动力较强,只要能与交易对手方谈妥,基本都会采用人民币。与此同时,在华跨国公司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收付。人民银行《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18年,在沪跨国企业共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1742亿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重为54%,且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首次超过外汇结算量。其中,人民币跨境收付占比超过90%的有20家。多家跨国企业已考虑与中国相关的跨境业务全部使用人民币结算。“对于从中国公司到海外关联公司的付款,我们大部分都改为人民币,其中既包括大额的股利支付和特许权使用费支付,也包括付给海外关联公司的货款或服务费用。”某在华跨国公司资金经理程立(化名)告诉记者。

在感受到跨境人民币结算带来便利的同时,如何在经常项下的交易中进一步推广人民币的使用,成为不少中资企业思索的问题。“相当一部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并未脱离中资圈。”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CMEC”)投融资总部资金处处长李鑫说。在他的印象中,CMEC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主要还是与中资企业集团的在港子公司进行,纯外资背景客户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有待提高。中国广核能源国际控股公司(中广核集团境外非核清洁能源平台公司)财务部负责人乔兵向记者表示,“我们在涉及与境内资金往来的业务中,第一反应就是看能否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公司在与非中资承包商做款项结算时,尽管有使用人民币的潜在需求,但交易中各方还是更习惯于使用当地币或美元来结算。因为目前美元还是国际结算的主要币种,非中资企业对人民币结算的接受度仍然较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5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为1.79%(见图1),人民币国际支付排名继续维持在全球第六的水平;排名前五的货币分别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瑞士法郎。

从多家企业的反馈来看,对客户缺少话语权,是继续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一大制约因素。这一点,在大型装备供应商、国际工程承包商等类型的企业身上均有所体现。“集团集装箱出口的对手方一般都是国际大型航运公司。这些公司本身就非常强势,不太可能接受一个对他们而言非主要的币种。”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集集团”)金融风险管理部经理田龙表示。

即便是面向新兴市场的客户,推广人民币结算也面临一些制约。某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财务公司相关负责人沈彦(化名)告诉记者,公司在服务贸易项下的跨境人民币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一带一路”项目中具有中资背景的业主。这些业主因为主要业务在中国境内,主要收入来源为人民币,因此愿意使用人民币来支付工程款;相对而言,外方业主接受人民币的动力则明显不足。“现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外方业主在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国内的工程承包商在谈判、定价、币种等问题上缺少话语权。”沈彦说。在她看来,很多时候国内企业即使有心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币种,但为了拿下项目,也不得不在结算条件上做出妥协,最多只能要求业主尽量用美元、欧元等货币来结算,少用币值波动大的当地币来结算。

从多家企业的反馈来看,对客户缺少话语权,是继续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一大制约因素。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廖淑萍看来,缺少话语权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目前进出口贸易结构对实际贸易中人民币计价结算比例的制约:一方面,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市场仍是以欧元或美元作为计价结算货币的欧美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量进口能源、石油等资源,也多以美元进行计价。

对于交易对手使用人民币结算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一些企业表示,主要还是交易对手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收到的人民币。“我们曾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客户就使用人民币支付进行过沟通,但客户表示,收到人民币之后没办法处理,持币在手又担心没有合适的避险和保值增值渠道,向银行申请兑换既不清楚相应手续,又担心可能存在兑换方面的障碍。”田龙告诉记者。有些出口企业也表示,在与国外进口商沟通人民币结算时,进口商常常会提出自身没有人民币收入来支付款项,向当地银行申请兑换人民币又不太便利。

与此同时,企业也期待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不断提升人民币结算体验。“虽然CIPS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已有一定的规模和运行基础,但在境外基本还是以大型中资银行为主导,外资银行在 CIPS系统中的参与度有待提高。”李鑫谈到。而在沈彦看来,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的覆盖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对于我们这种工程承包企业,业务开展还是以‘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国家为主,人民币清算体系在这些区域的落地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实际操作层面的便利程度,也会影响企业的选择。2019年12月,全国首个对外承包工程类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便利化试点在北京落地,旨在进一步便利对外承包工程类企业的跨境人民币相关业务。一些对外承包工程类企业表示,希望未来这一试点能够进一步扩围。“入围试点的企业只需一张收付款说明就可以直接办理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业务,企业需要准备的审核材料大幅减少,银行的审核效率大幅提高。”李鑫谈到,“希望今后能够让更多有业务需求的企业加入到这个名单,让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去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

与中资企业相比,在华跨国公司往往是总部全球供应链上的一环,大多数跨境交易发生在自身与境外关联公司之间,依托自身高效的全球资金管理体系,实现资金结算的标准化和电子化。《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希望保持跨境人民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一步提高政策便利度。“总体来看,我们与境外关联公司的人民币结算非常便利,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和沟通成本;但在某些特定时期,企业可能会面临银行审核要求的增加。”程立说。她表示,外企财务工作的一大特点是严格的流程化管控,外部政策的每次变动,都会影响企业内部流程的变动。“站在企业的角度,我们希望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政策能保持一致,所要求的支持文件越简洁越好,更多地采用电子化手段来核实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多点发力

随着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的深入开展,企业在资本项下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也日趋多元,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境内企业境外放款、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等业务多点发力,促进了跨境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向投融资货币的转变。

2010年10月,人民银行在新疆试点开展境内企业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业务试点,并于2011年8月将该业务扩展至全国;同年10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推出。至此,跨境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形成齐头并进。

对外商投资企业而言,以人民币完成在中国境内的直接投资,能够实现其资产与负债币种的匹配。这些公司在中国的企业,以人民币作为其主要经济货币,因此采用人民币注资,可以实现风险自然对冲,大幅降低其国内公司的外汇风险敞口。记者通过对多家企业的调研了解到,对于一些跨国公司而言,使用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和通过跨境人民币借贷对国内业务进行投资,已经成为当下的常态。

图1 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市场份额当月值(%)

图2 人民币直接投资结算业务当月值(单位:亿元)

不过对于对外直接投资项目而言,采用跨境人民币进行投资,难度则相对较大。以人民币实现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目的地需要有一定的人民币市场接受度,即人民币要在当地有用武之地。一般而言,能够接受跨境人民币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币种的项目,多数有较强的中资背景。“鉴于上述原因,实践中跨境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真正能落地的很少,往往只是跨境环节是人民币,一旦出境,人民币会兑换为美元等其他币种,进行海外投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央企资金部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不过,随着中企“走出去”的日益深入,当前一些设立在海外的中企投资运营平台也在积极谋求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新空间。乔兵透露:“我们已在考虑部分境外新项目投资中采用一定比例的人民币融资,以匹配境外人民币合同支付的需求,实现境外融资币种的多元化,及防范海外流动性风险。”Wind数据显示,一直以来,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显著领先于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见图2)。

在跨境人民币直投业务启动之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等政策也陆续推出,并不断得到完善。

过去十几年,很多在华的跨国公司发展非常快,其中一些企业已在国内沉淀了大量的短期运营资金,如何在集团内最大化利用这些短期资金,或者利用集团的资金解决国内项目的短期运营资金需求,已成为在华跨国公司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需求。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从试点推出到在全国范围推广,大大便利了企业集团国内资金与其全球资金的联通,也使对资金流动性的管理上了一个台阶,大大提升了跨国公司中国区的资金管理水平与资金管理效率。而随着中资企业集团国际化发展程度的日益提高,其对跨境资金流动的便利性诉求也在提升。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也有力支撑了这类企业海外业务的拓展。《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共设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1253个,全年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流出8047亿元,流入8721亿元,合计1.68万亿元,同比增长57%,净流入673亿元。

此外,根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反馈,一些能抓住窗口时机以跨境人民币进行融资的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司的汇兑损失、节省了公司的财务成本。“EPC承包商帮助境外项目业主从中资银行获得人民币贷款,业主提款后,将人民币贷款资金付给EPC承包商。这使EPC承包商既获得了人民币收入,又可以在国内采购,在跨境资金收付方面实现了币种匹配,减少了汇兑风险。”李鑫介绍说,“EPC承包商乐意开展这样的业务,不过实际项目数量有限。与众多企业反馈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体验相一致,目前境外乐于参与人民币融资的海外业主,主要分布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这些业主多数是当地政府部门出面借款,可从政策性银行获得低成本的人民币融资。”

57%《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共设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1253个,全年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流出8047亿元,流入8721亿元,合计1.68万亿元,同比增长57%,净流入673亿元。

在不少企业看来,是否选择某一货币作为投融资货币,一大因素取决于该货币的避险渠道;而目前,市场中人民币套期保值工具的种类和流动性比较有限,使企业的汇率风险管控面临压力。“目前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兑当地币相关的汇率避险品种较少、市场规模较小、活跃度有所欠缺,因此套保成本相对较高,无法满足企业避险的需求。”沈彦表示。与此同时,中长期避险工具的缺乏更是直接影响了企业将人民币选为投融资币种的意愿。“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缺少足够的人民币衍生品来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不仅短期限产品流动性不高,长期限的远期产品更是缺乏,而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往往会有中长期的避险需求。” 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单菁告诉记者,“反观欧元等国际货币,背后有一个发达的衍生品市场来支撑,银行在为企业提供欧元浮动利率项目融资之后,会主动推进企业将浮动利率贷款转为固定利率贷款,帮助企业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

再有,汇率和利率因素也会影响企业跨境投融资的币种选择。就投资币种而言,尽管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能够为我国企业带来实质好处,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最终选择采取哪一种货币进行投资,还是要看企业投资货币的稳定性。如果一国货币汇率波动较大、或较为频繁,就很难成为稳定的投资货币。就融资币种而言,一些参与了实际跨境借款的境内企业表示,早前几年,离岸人民币市场融资成本与在岸人民币市场融资成本有一定差价,企业既会在境内外两个市场比对人民币汇差,也会考虑两个市场的人民币利差,一般更倾向从境外融入人民币资金。2015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渐成趋势,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价格进一步靠拢,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开展更多是从实体经济实际便利化运营的需要考虑,单纯以两个市场价差带来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有所收敛。

此外,境外人民币资金的可获得性,也是目前跨境人民币投融资难以大规模放开的掣肘因素。根据多家机构的反馈,境外主体之所以能够以跨境人民币进行融资,一个关键因素是项目有潜在的人民币收入。“能够接受人民币融资的海外机构,部分也是地处资源国,其产品出口中国,因而可用人民币收入对冲人民币支出。企业内部能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匹配,跨境人民币融资方能便于落地。”某政策性银行工作人员李洋(化名)指出。

而在乔兵看来,人民币融资的便利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境外人民币资金丰裕度的影响。“对于中资背景的境外机构而言,只有境外人民币市场具备了一定规模,企业在境外的人民币融资才能更加便利。”而对境内机构而言,若真的需要从境外直贷人民币,现行的业务模式也需打开新的局面。当前,全口径跨境融资下的跨境人民币直贷,多由国内银行境外分行提供资金,境内外银行通过融资性保函、风险参与、银团等模式开展业务合作,是境外银行占用境内企业的全口径额度来完成融资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要提升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规模,境外银行自身的人民币存量就成为绕不过去的一个环节。

十多年来,市场主体使用人民币的内在驱动力不断增强,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因此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连续性、可推广性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打通市场需求痛点

十多年来,市场主体使用人民币的内在驱动力不断增强,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因此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连续性、可推广性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次调研中,尽管各企业在具体跨境人民币业务中面临的问题有所差异,但通过梳理归纳可发现,推动人民币与当地币的直接兑换、适当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的可获得性、完善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建设和拓宽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等因素,或是影响跨境人民币业务可推广性的深层因素。

推动人民币与当地币的直接兑换

人民币与当地币能否便利地兑换,以及兑换成本有多高,往往会影响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意愿。实务中,一些国家的外汇管制较严,人民币被限定在边境地区使用,其中有的使用范围也受到限制,如只能用于贸易结算而不能用于投融资业务等。即便是在允许开展的贸易结算中,在兑换层面也可能仍会存在一些障碍或不确定性。而且,不少国家的货币市场缺少人民币与当地币的直接交易,或者缺少做市商来提供流动性,企业在向银行申请人民币与当地币兑换时,往往需要通过美元来套算汇率,增添了交易成本和汇兑风险。

为促进人民币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近年来我国先后与一些周边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结算协议,推动相关国家货币与人民币在我国的全国银行间市场和区域市场进行直接交易。目前,日元、新加坡元、卢布、林吉特、泰铢等货币已在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直接挂牌交易,哈萨克斯坦坚戈、柬埔寨瑞尔和蒙古图格里克则可在区域银行间市场直接挂牌交易。在企业看来,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贸易投资的便利化,但币种覆盖范围和报价仍有提升空间。“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直接去寻人民币对小币种的报价,要么找不到,要么银行报价较高。”田龙告诉记者。

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某些币种在柜台端的报价较高,往往是因为这些币种在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度不够活跃,流动性较弱,买卖价差大。这一点在一些区域性货币或者较不活跃的货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在区域银行间市场挂牌交易中,一方面柜台端的结算量不高,自然会影响银行间市场的活跃度,毕竟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平盘。另外,目前区域银行间市场挂牌交易的参与主体仍以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为主,交易方向相对单一。”广西某银行业人士李玲(化名)表示。在李玲看来,未来要进一步便利人民币与当地币的直接兑换,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与更多国家签订或修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扩大本币在双边贸易投资中的使用,扩展人民币对当地货币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的地域范围和参与主体。“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国情、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以及与我国经贸往来的差异,应尽可能针对具体国家的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民币业务推进方案;同时,应加大对相关国家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政策宣传,推动消除当地不利于人民币使用的政策障碍”。

适当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的可获得性

长期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境内市场向境外输出人民币资金的重要渠道。自2009年7月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内地对外人民币结算收付比长期呈现实付大于实收的状态。2015年之后,受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和实付/实收比例均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环境和贸易形势的变化,也使继续依靠贸易渠道输出人民币的难度增加。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通过相关渠道适度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的可获得性,对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廖淑萍看来,贸易与直接投资是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基础及主要输出渠道,要在境外形成一定的人民币供给,就需要完善并适度放开贸易和直接投资项下的人民币流出路径,简化经常项目及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业务的审批流程,提高人民币跨境流出效率与海外人民币的可获得性。“对于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争取以人民币资金支持重大项目、直接投资以及产业园区建设,从而形成充足的人民币供给”。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在维护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境外机构在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境外人民币清算行提供相应的人民币流动性支持;但从金融机构反馈的情况看,当前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的流动性职责尚未充分发挥,其获取人民币流动性的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目前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的流动性主要来自总行的支持,包括日间透支额度和短期借款额度,但是规模相对有限,期限也很短。人民币清算行在获到有限的人民币后,可能只能满足自身流动性和一些支付需要,不一定能满足境外实体企业长期的资金需求。”中国农业银行伦敦分行金融市场部主管李大鹏表示。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随着人民币的境外需求不断增大,期待未来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的人民币流动性来源能有所拓宽,以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民币境外需求。

38个2008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此外,双边货币互换也被视为境外市场获取人民币流动性的潜在渠道。《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截至2018年年末,有效协议计30份,总金额3.48万亿元。然而,相较于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规模,目前货币互换协议的实际动用规模仍较为有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至2020年3月末,境外货币当局动用人民币余额为326.6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动用外币余额折合4.18亿美元。“目前之所以实际动用的规模不大,主要原因之一是签署央行货币互换协议的初衷是稳定金融市场。”廖淑萍这样认为。李大鹏亦有类似感受:“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虽然我国央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但英格兰银行并没有主动将人民币拿到市场中推进其跨境使用。英格兰银行更多是将双边货币互换视为一种双边金融稳定机制,至于市场主体层面是否在贸易或投融资中有人民币的需求,并非它的关注重点。”在一些企业看来,未来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可在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果未来能够在国家层面打通双边互换协议的落地机制,不仅可促使外国央行向当地银行和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为相关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支持;而且,国内企业也可通过双边货币互换获得当地币资金,降低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所投项目的融资和避险成本。”单菁说。

完善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

人民币跨境清算、结算的易用度和高效性,是影响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广使用的一大要素。2015年10月,CIPS一期上线运行,自此境内外金融机构可通过CIPS系统进行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的资金清算和结算。2018年5月,CIPS二期上线,在结算模式、所支持的业务类型以及系统对外服务时间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完善。不少企业表示,CIPS系统让企业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更加便利。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呼吁,目前CIPS系统的参与主体和覆盖区域相对有限,希望未来CIPS系统能够进一步丰富参与主体、扩大区域覆盖范围。

对此,中国银行纽约分行高级经济学家陆晓明认为,企业所反映的这些问题有其历史背景:一方面,包括人民币跨境清算在内的人民币相关业务属于中资银行国内业务的自然延伸,也是其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人民币清算体系的覆盖区域以发达国家为主,是因为这些区域与中国经贸往来比较密切,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最早、业务最成熟的区域。“动态地来看,这一状态正在改变。”陆晓明认为,“虽然大部分外资银行不一定选择作为直接参与行加入CIPS系统,但会选择作为CIPS的间接参与者或通过代理行清算;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人民币清算体系覆盖区域以发达国家为主的状态也会随之改变。”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官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CIPS系统共有33家直接参与者,903家间接参与者,其中“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和地区(含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1017家法人银行机构,通过CIPS系统办理业务。

通过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让海外投资者真正愿意持有人民币,不仅有利于投资者,也有助于形成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良性循环。

“随着时间的推移,CIPS会逐渐向国际成熟的跨境清算系统靠拢。”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金融机构部副总吴皓说。他表示,CIPS二期本身有积极扩展的计划,但在技术要求、安全性标准、准入条件以及投入成本等方面要求较高,相关金融机构在决策时可能会对此予以考量。此外,相关技术层面的细节问题也需要考虑,如外资银行习惯于在系统中标识CNH和CNY,一旦其直接接入CIPS,还需要考虑人民币在系统中的标识问题。“短期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提升银行网点经办人员对CIPS的熟悉程度。不少银行网点人员更熟悉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而CIPS系统因为是总行一点接入,网点人员对其相关业务的清分流程不够熟悉。未来需要加大这一块的培训,让企业在使用人民币结算时有更好的体验。”

拓宽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

美元、日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经验表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离不开回流渠道的建立,只有建立起畅通的双向流通循环机制,才能够有效提升境外对人民币的接受度。此次调研中,一些中资企业向记者表示,其在与外方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对方往往会比较看重持有人民币能否实现保值增值。对于境外持有人民币的企业而言,虽然离岸市场也有相关人民币资产可供投资,但一来品种和规模有限,二来也无法分享中国内地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投资境外人民币资产,优点是托管等规则都遵循国际通行的标准,投资者对于市场规则更熟悉;但其无法满足大多数持有人民币的市场主体希望分享中国内地经济发展成果,获得国内资产价格上涨的需求。”李大鹏表示。

近年来,我国围绕金融市场开放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境外投资者可通过QFII、RQFII、CIBM、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等多种渠道,投资境内资本市场。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的规模随之不断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18873.78亿元,持有债券资产规模达23198.96亿元。然而在操作的便利度、产品的丰富度以及规则的统一性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未来要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可考虑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丰富金融产品的种类,特别是风险对冲工具的种类;同时,还应推动金融市场相关规则体系与国际更好地对接。

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坚持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竞争中的基本定位,建设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金融中心。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有力的市场支撑,更好地满足全球人民币资产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通过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让海外投资者真正愿意持有人民币,不仅有利于投资者,也有助于形成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良性循环。”李大鹏表示。

猜你喜欢

跨境人民币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论跨境资金池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个啥?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怎样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