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2020-10-27何锡辉

关键词:习近平

何锡辉

摘要:从历史视野而言,“大历史观”是看待问题的基本方法,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年反侵略反压迫的现实所需、中国共产党近100年艰苦创业的实践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诉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必然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出场语境。从理论视野而言,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所在,阐明了英雄之于时代、英雄之于群众、英雄之于条件的理论问题。从实践视野而言,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核心论域与“四个伟大”存在天然的联系,即砥砺爱国情怀以推进伟大事业,彰显民族气节以进行伟大斗争,弘扬英雄气概以建设伟大工程,坚定必胜信念以实现伟大梦想。历史视野、理论视野、实践视野构成了理解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全新视角。

关键词:习近平;崇尚英雄;历史视野;理论视野;实践视野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20)03-0047-OS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赴武汉考察时称赞一线医务工作者“是真正的英雄”[1],表达了对英雄的崇高敬意。据新华社公开报道,2012-2019年,习近平共计29次前往红色圣地、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有关地方考察,并围绕崇尚英雄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过去走过的路。习近平强调:“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2]崇尚英雄是不忘初心的鮮明体现,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然而,目前学术界有关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研究尚未阐明历史为何需要英雄、理论如何析理英雄、实践怎样成就英雄等问题。因此,本文以习近平的个人著作、中央重要文献、人民日报为文本考察对象,从历史视野、理论视野、实践视野出发,试图完整准确地理解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一 历史视野: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出场语境

“大历史观”是习近平多次强调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他认为需要树立宽广的视野,把研究问题、对象置于世界和我国发展的大历史中。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的重要论述是运用“大历史观”看待问题的典范,将崇尚英雄置于近代以来18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近10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新时代以来的历史进行全面考察,深刻体现了长距离的历史意识、历史感的自觉存在。

(一)崇尚英雄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年反侵略反压迫的现实所需

1840年,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纵观而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饱受磨难的历史,是一部充斥着压迫与反压迫、殖民与反殖民斗争的历史。无数仁人志士怀抱着救国安民的宏伟理想投入反压迫反殖民斗争的洪流,甚至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习近平指出:“正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不懈抗争和持续奋斗,正是因为前人们浴血奋斗和英勇牺牲,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独立自主。”[2]这意味着近代以来所有为中华民族摆脱侵略和压迫而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都是民族的英雄。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整个国家以小农经济为主,未能抓住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不仅经历了完整的工业革命,而且文化启蒙、民主理念、民权运动已经深入人心,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后来,宋教仁等人提出了资本主义救国方案,结局同样是走向失败,同时代的还有诸多救国方案,不胜枚举。直至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社会主义救国方略后,中国才找到了正确的前进道路。尽管他们所提出的救国方案各有千秋,但本质上都是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殷殷关切,他们将先进的世界文明传递至国内,达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效果。思想文化领域的解放是反帝反封建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既然是革命,注定是要流血牺牲的,孙中山是革命的杰出代表。孙中山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同各种逆时代潮流的势力作斗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习近平对孙中山进行了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3](P1)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一大批胸怀民族大义的革命先驱敢于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作斗争,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阀门,以巨大的震撼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二)崇尚英雄是中国共产党近100年艰苦创业的实践总结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民族危难之际,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摆脱重重束缚,克服种种困难。针对这苦难又辉煌的岁月,习近平主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时期提及如何崇尚英雄、如何发扬英雄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历史浓墨重彩的篇章,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它对外赢得了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胜利,对内取得了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胜利,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自“九一八”事变以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从未中断过,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砒柱。正如习近平所言:“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汽,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4]英勇的中华儿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批英雄人物由此产生,如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和东北抗联的8名女战士等。为此,习近平强调:“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2]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每年都会数次前往革命圣地瞻仰英烈: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5]在安徽金寨县考察时指出:“我们要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6]在江西井冈山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7]习近平心中装着一切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作出牺牲的英雄们,英雄身上的光辉品质深深影响着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现了雷锋、王进喜、黄继光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英雄,他们为国家的安定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要求将英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不仅如此,我国还对其进行了相关立法。2014年专门设立了3个国家级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烈士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在设立纪念日的当年举办了高规格的纪念活动,习近平亲自参加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此缅怀英烈,体现了习近平崇尚英雄的革命情怀。

(三)崇尚英雄是改革开放40多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诉求

“历史在不断地前进,社会主要矛盾在不断地演变,党面临的形势和中心工作也会随之调整。川a](P21)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冲破“左”的束缚,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推动中国迈人了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时期,许许多多的时代英雄勇立时代潮头,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注人了活力。2018年11月,人民日报发布了《关于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的公示》,表彰对象涵盖社会各界的优秀代表,有优秀企业家、体坛明星、“两弹一星”功臣等,这释放出党和国家重视英雄人物的信号,树立了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的良好社会风气。习近平鲜明地指出:“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9](P2)改革开放40多年来,很多无名英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致力于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习近平在全国精神文明表彰大会上主动给两名老人让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名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他恪守国家机密,不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隐姓埋名30载未归家,为祖国的国防安全作出过重大贡献。另一名是悬崖开凿“天渠”的老支书黄大发。为了让乡亲们喝上水、吃上饭,他带领乡亲们在悬崖峭壁上,历经30余年开发出长达10km的“生命渠”。两名道德模范是时代的英雄,习近平以让座的实际行动证明,英雄理应受到崇尚和关爱。新时期的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注定了英雄的产生是在平凡中彰显出不平凡。“英雄模范们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9](P2-3)改革开放仍在继续,需要更多的人向英雄学习,像英雄一样无私奉献,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

(四)崇尚英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必然

习近平指出:“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10](P3)这一论断包含两层要义:其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风云际会时代的实践构图。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合作,勇于担当大国责任,受到了世界各国认可,中国的国际地位相较于之前已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贸易摩擦、领土争端、恐怖主义等问题依然对中国的政治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总之,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内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这就涉及妥善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问题,从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呼唤英雄辈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虽然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暂时远离了我们当下的生活,但英雄却愈显珍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啃最硬骨头”的信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建功必定有我”的恒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建设以人为本的法治文明”的信念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的新任务导致英雄的产生出现了新特征,它更加需要对理想信念执着地追求和坚守,牢记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习近平看来,默默为中國载人航天事业付出所有的人是新时代需要崇尚的英雄。他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考察时高度赞扬他们“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革命英雄精神,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着航天报国的初心,为新时代的国防安全奉献自己的全部。“新时代必将是大有可为的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9](P4)事实证明,新时代涌现的时代楷模黄大年、排雷战士杜富国、用生命擎起舰载机起飞的罗阳、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他们是习近平心目中的英雄,是新时代耀眼的精神灯塔。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出场语境源自反侵略反压迫的现实所需、艰苦创业的实践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诉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必然,呈现出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英雄是每一个时代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先锋,英雄精神要永远传承下去。

二 理论视野: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唯物史观

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理意蕴,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所在,构成了我们正确认识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阐释了英雄之于时代、英雄之于群众、英雄之于条件的学理关系。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根本所在

恩格斯将唯物史观视为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领域同自然领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强调社会历史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人作为实践的主体,能够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反映在英雄观领域,既要认识到英雄人物的产生和活动受一定的客观规律制约,又要认识到英雄人物特殊的历史作用,否则便会陷入唯心史观的错误,这就是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11](P502)同时又强调,大人物的产生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存在。习近平一以贯之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他多次提及“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3](P1),“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所谓时势,指的就是现实的社会存在。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人物,是因为本质上就抓住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抗日战争时期,殖民侵略与反殖民侵略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习近平在缅怀抗战英雄时说道,所有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侵略压迫而牺牲的人们都是国家的荣光。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创造更高的生产力是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许多富有远见和勤劳肯干的中国人投身于此,使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赶超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结道:“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12](P14)习近平对英雄的认定和崇尚从来都是依据历史客观规律进行的,将英雄人物置于当时所处的客观历史环境进行考察,明确指出社会一旦有了需要,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条件,便会产生一定的英雄。

由此可见,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的重要论述善于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要义出发分析问题,客观准确地审视英雄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的发挥。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立场标识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内容是承认历史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诞生之前,只看到了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未能看到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英雄人物来源于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中的杰出代表,英雄人物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绝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他们一道共同为创造历史发挥主体作用。也就是说,马克思既肯定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着重强调英雄人物是人民群众意志的代表,英雄人物若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则不可能发挥历史作用。

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的重要论述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要义,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丰富完善。2014年9月,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13]他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的历史,认为英雄人物本质上属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战争与革命时期要依靠人民,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要依靠人民。2016年10月,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14](P9)他将英雄、历史、人民结合起来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得出英雄来自人民、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结论,英雄与人民不可分割。2018年3月,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15](P145)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在要求,他高度肯定和赞扬了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2019年9月,习近平说道:“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9](P3)英雄人物的伟大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意志,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简言之,人民群众需要英雄人物引领方向,英雄人物需要人民群眾广泛支持,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是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理论支撑

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内容,是英雄的鲜明品格。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惊世巨著《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揭示自原始社会解体之后,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充斥着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斗争,英雄们正是在斗争中得以淬炼和成长。马克思、恩格斯阐明,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6](P19),强调了斗争对于改变社会形态的重要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把斗争视为英雄产生的必要条件早就存在。1949年,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碑文: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说明我们党认为人民英雄是在残酷的斗争中铸就的。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斗争学说的经典著作,到我们党对斗争铸就英雄的科学认识,反映了我们党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中国化,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重视斗争的作用,产生了一批批英雄人物。习近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为指导,要求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习近平在纪念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4]。2020年3月,习近平在武汉考察时指出,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人史册”[1]。不难发现,习近平心目中的英雄都是具备坚定的斗争意志、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高强的斗争本领的,是在为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将斗争进行到底中实现的。

从整体而言,唯物史观要求正确认识英雄的产生是具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客观社会历史条件;英雄的产生是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英雄的产生是敢于为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斗争。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的重要论述是唯物史观结合中国实际的创新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理论品格。

三 实践视野: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的时代践履

新时代是一个需要英雄且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对崇尚英雄的核心论域有过系统论述,他认为英雄应当包括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四个方面。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四个伟大”是党的历史使命,崇尚英雄的四个方面与“四个伟大”存在天然的联系。

(一)砥砺爱国情怀以推进伟大事业

英雄精神可以属于全人类共同享有,但英雄人物必定是有国界的。习近平曾直言:“‘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17]爱国情怀是习近平心中极为看重的。习近平关于崇尚英雄重要论述中的爱国情怀内容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得到深刻阐发。习近平指出,孙中山“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3](P5),他总是以“爱国若命”和“一息尚存,不忘救国”鞭策自己,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习近平从孙中山的爱国情怀中总结出:“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3](P5)这是对孙中山一生革命斗争实践的高度概括,把爱国同走适合中国国情联系起来,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党的十九大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的基本遵循。那么,推进伟大事业为何需要爱国情怀?这是因为我们的“五位一体”都有一个前置性规定——社会主义性质。推进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进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改革政治体制和促进入民民主绝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不能在根本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推进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维护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推进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社会建设模式要批判性地吸收,剔除涉及意识形态部分的内容,结合中国国情来推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要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性质不动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习近平所推崇的爱国情怀与推进伟大事业的时代结合。

(二)彰显民族气节以进行伟大斗争

民族气节,原初语境是展现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当前正处于两个100年的历史交汇期,改革发展处于攻坚克难和闯关夺隘的关键阶段。习近平强调:“必须大力培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魄。”[18](P193)深刻阐明了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性。同时,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对民族气节的原初语境进行了新的视域融合,即民族气节是指导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逻辑必然。如今,理解民族气节与进行伟大斗争应当从两个逻辑层面探寻。首先,英雄人物的民族气节不容否定,进行伟大斗争,就是要同歪曲、抹黑英雄人物民族气节的行为作斗争。英雄人物是民族气节得以彰显的载体,若否定英雄人物,则是否定民族气节。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故意歪曲、抹黑英雄人物,企图混淆视听。对此,习近平指出:“有些人故意抹黑我们的英雄人物,歪曲我们党的光辉历史,要引起我们高度警觉。”[19](P205)只有敢于同抹黑英雄人物的行为作斗争,才能维护英雄的形象,才能发扬民族气节,绝对不允许出现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其次,英雄人物民族气节的发挥要结合防范化解国内外风险挑战的伟大斗争。在国际方面,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国际秩序和我国周边环境之间的不确定性,做好相应的斗争准备,彰显出民族气节,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近几年来的中美贸易争端说明美国并非其标榜的自由贸易的捍卫者,而是彻头彻尾的贸易保护主义,用“美国优先”凌驾于世界贸易公平原则之上,严重破坏了国际经济秩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美国霸权,不卑不亢,敢于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作斗争,在斗争中寻求合作共赢,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英勇的民族气节。在国内方面,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斗争的形势和任务更加严峻和复杂,推进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反腐败斗争、军事斗争和其他领域的斗争刻不容缓,人民群众对斗争成效更加期待。诚如习近平所言:“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12](P42)我们只能前进,绝不后退,这份坚定的毅力靠的就是民族气节与推进伟大斗争的融合。

(三)弘扬英雄气概以建设伟大工程

习近平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坚定不移抓下去”[20]。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必须突出英雄气概,严格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在当今世界范围内,随着传统政党转型面临着困境和新兴社会组织、新兴传媒载体的出现,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政党政治出现了“核心危机”,即政党政治不再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唯一的核心,表现出“去核心化”趋势,政党具备的凝聚共识、社会整合和国家治理功能被其他组织部分替代,致使政党政治“核心危机”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7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但管党治党任重而道遠。习近平指出:“‘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15](P177)党内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内政治生活还不够严肃,党内政治生态还不够净化,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存在,这些都是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的重中之重。时代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管党治党的命题,中国共产党究竟该如何做好答卷?答案是以英雄气概建设伟大工程。所谓英雄气概与建设伟大工程相结合,指的就是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的豪迈气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伟大工程建设好。我们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把党的伟大工程建设抓得好,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把党的伟大工程建设抓得不好,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因此,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要发扬英雄气概,坚定党性原则,肩负起党的职责和使命,聚焦管党治党所存在的问题,敢于刮骨疗毒,去除一切有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不良因素,维护党的肌体健康,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到实处,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原则不动摇,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四)坚定必胜信念以实现伟大梦想

承前所言,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新时代为我们创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历史机遇,我们应当发扬英雄的必胜信念,共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荣耀。习近平关于纪念英雄的讲话多次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落脚点。例如,《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最后呼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坚定信念,战胜困难和风险挑战;《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最后号召中华儿女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破浪前行;《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指出,要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行,以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成就来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要求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基于以上论述可见,必胜信念是观照现实的。一方面,必胜信念目标指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指出:“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勤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英雄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能够实现。另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坚定必胜信念。对于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7],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诚然,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但是再多的困难也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只要我们秉持必胜信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道道关隘,胜利必将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猜你喜欢

习近平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的会议外交:谈问题,交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知之深 爱之切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