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2020-10-27张艳丽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

张艳丽

摘要:伴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高等院校教育工作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也得到了越来越多高等院校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就需要进一步掌握现阶段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及促进作用加以分析,从而寻求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工作;思政教育;教育融合

在高等教育逐渐得到普及的大环境中,当代大学生的党建工作逐渐成为了现阶段高等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而在当下的大学生思想工作开展中,要进一步结合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就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党建与思政教育平台,从而将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水平与党建能力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

1.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间的联系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人才大量需求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而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以及不断冲击人们思想的各种网络信息,对现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而在当下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对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现实角度分析,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具体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来说思政教育是党建工作开展的关键内容,有效的促进了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来说党建工作是思政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在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理念、生活方式不断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冲击过程中,对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挑战,而党建工作的开展则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进而为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指明了道路。

2.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面临的困境

2.1 思政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虽然开始重视对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尚未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从而导致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性,课堂效率普遍较低,难以发挥实际作用[1]。此外,伴随近年来逐渐提高的大学生数量与党建工作的积极开展,大学生党员的人数相较于过去也有了很大程度的上升,然而大部分学生党员的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追根究底,还是由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不完善,因而导致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不理想,学生党员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2.2 尚未明确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

在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开展中,结合大部分院校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重视思政教学而轻视党建工作的情况比较明显,也就是说在当下的高等院校中并没有明确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同时,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还有部分高校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完全混为一谈,对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认识都比较片面,缺乏支撑内部建设的关键性教学资源,也缺少规范管理的意识。而在大部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未能有效开展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学生党员的实际发展、教育培养、监督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无法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从而影响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2.3党建形式单一,未能联系学生实际发挥作用

在高等院校的发展变革当中,关于高校的党建工作形式一直以来都比较单一,始终在传统工作的模式下开展,因而就导致当下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一方面来说,这种单一固定的党建形式阻碍了党建与思政教育内容的扩展与延伸,从而导致党建工作缺少务实性,未能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导致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难以有效融合;另一方面,缺乏与生活联系的教育工作也限制了高校展开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从而使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开展中忽视了校园内部的隐形载体,没能充分利用校园中的标语、板报、横幅、宣传板等环境建设,忽略了全面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形式。

3.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模式探析

3.1 完善思政教育机制,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中,党建平台的建立至关重要。因而现阶段的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在思政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方面也要有明确认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建立大学生党建工作平台,从而为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有效的前提保障,满足高校展开思政教学的需求[2]。同时,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思政教育的开展,都需要结合学校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并在科目设置中明确社会、哲学与思想政治间的异同,进而发挥思政教学的作用,实现学科联动,促进学生健康思想观念的形成。此外,对于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工作,高校应该结合我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在思政教育体制中有效的融合符合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现状的研究成果,推动思政教育的革新与教学内容的完善。

3.2 明确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

在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要想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就需要明确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重视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实现两者互相促进的有效融合。在明确党建核心地位的同时,高校教师与管理者也需要将学生的思想建设作为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通过党员培训等形式将共产主义信念作为精神主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觉悟。此外,高校还需要结合党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寻求推进教育工作的关键点,进而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培养,并在未来的教学中使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可以积极体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引导者的教师队伍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从而发挥模范作用,促进学生党员通过榜样带头力量积极发展成为先行者,从而以骨干力量成为引领其他同学展开自我教育、提升觉悟的领头人。

3.3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丰富思政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下,现阶段的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形式仍有待更新和优化,所以就需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积极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工作,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在新时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想进一步展开有效的思政教学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进而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比如在“和谐社会”建立的问题上,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身边问题入手,以和谐家庭、和谐校园等小集体向“社会”这一大问题上进行迁移,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此外,高校管理者还可以将校园环境的建设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党建中,从而利用隐形资源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比如组织校园文明或校风营造活动,潜移默化的发挥环境作用,陶冶学生情操,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

总结:综上,在高校融合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始终保持着互相促进、有机结合的关系,因而高校管理者在开展工作时需充分明确这二者的定位,并借助其互相促进的关系,采取有效的教学与管理措施促进二者有机融合,共同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高校教育者也需要认识到党建与思政教育的长期性,进而通过多方努力为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韦家旭, 仇萍. 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探究[J]. 改革与开放, 2017(16):47-48.

[2] 高佳, 彭福原.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探析[J]. 学园, 2018(4):166-166.

[3] 吳小娜.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武装学生思政教育[J]. 改革与开放, 2017(8):43-44.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
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