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应用分析

2020-10-27刘腾柱张峰屠佳伟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运维技术互联网+互联网

刘腾柱 张峰 屠佳伟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变革,配网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部分,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实现了智能化发展,然而,智能化配网也需要先进的运维技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智能配网的健康、持续运行,也才能有效发挥智能配网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就“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配网;运维技术

引言

“互联网+”是促进互联网技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的行动规划,不仅能加快产业发展水平,更能增强各个行业的创新能力,是构筑社会经济发展全新优势及功能的有利手段。配电网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及国民经济进步的主要公共基础设施,向国民经济各个建设部门提供不竭源动力。由此可见,“互联网+”与传统电力行业间有效融合所产生的行业变革已成为国家性战略目标,意味着传统电力行业形态革新及其他衍生发展趋向常态化。

1 我国智能电网运维困境

作为我国基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的发展水品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稳定水平。但就我国目前配电网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地区的配电网发展水平比较落后,配电网网络设施不健全,加强配电网改革势在必行,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网建设成本较高,运维复杂,在运行以及发展中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虽然不断推动“互联网+”智能配网建设,但仍然还有很多地区没有引入革新,导致“互联网+”智能配网发展不平衡问题显著,限制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想促进“互联网+”智能配网的建设水平和运维水平,需要不断引入专业人才,同时以高素质和高专业水平加强硬件设备的维护。但目前“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困境,因此必须结合我国现状进行“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水平。

2 “互联网+”智能配电网的积极意义

互联网和智能配网的有效融合,让电流能源的调度与调配变得方便、高效,进而达到电能的合理分配,实现特定范围内电能的工序平衡,从而有效地控制电力调度成本,控制电能传输的消耗,控制配网基建的投资,从而缓解有限的能源和急切的工序间的矛盾,达到电能的绿色配置。近年来,现代科技持续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进步,配网系统也在日益走向完善,然而,部分经济落后或闭塞的区域,因为配网自身的投资较大,电力基础设施不健全、工程项目工期长等弊端,使得配网建设未能均衡发展,不能达到全面覆盖的目标,而且,智能配网运行与维护中,包含多个关键因素,例如:零部件的配置、专业检修工具,检修人员的专业性等,然而,事实上,配网运维需要投入更多,其中涉及到更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假如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配网运维工作效率:W=T1/T1+T2公式中,W-配网运维效率,T1-配网的有效工作时间,T2-配网维护时间。从中能够看出,配网运维效率和维护时间之间呈负相关,要想提高配网运行维护工作效率,就要有效控制配网运维的时长。

3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网运维技术

3.1信息采集

目前我国电力输配线路普遍存在网络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大多数配电线路分布于自然环境及自然气候相对恶劣的山区,存在形成信息孤岛及业务孤岛的可能性。一旦线路发生故障时往往依赖人工巡逻排查线路故障的发生区域,直接影响故障排查效率,甚至可能消耗大量的物力、人力及财力,延长停电恢复时间,而以“互联网+”为基础使用终端能及时发现故障发生位置,对于全面采集电网运维相关数据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同时,业务互联网化无法脱离设备互联网化的支持,换而言之配电网及终端设备接入网是智能配电网及互联网间相融合的前提条件。同时,合理部署发电设备、储能设备及用电设备,充分发挥各种监测终端的作用,例如:视频监控、环境传感器及控制器等,满足实时采集控制单元的要求,全面采集安全、环境、用电及发电等方面的安全数据,促使其成为基于“互联网+”的区域能源管理末端神经元,最终利用扁平化汇聚、纵向贯通及树状汇聚等流量形态,形成以终端用户为末梢以调度平台为中心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模式,大大提高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管理效率。此外,信息采集内容可分为配电网设备出厂数据及配电网具体运行数据,而利用终端滤波放大电路处理后,能充分发挥AD转换芯片的作用,促使模拟信号成为数字信号。

3.2故障定位

智能配电网有自己的运行频率,通常达到50Hz,每个正弦波在20ms,根据科学的算法,每收集一个正弦波形要分成80点,对此单个离散点为250us,开启定时器,按照250um来定期切断,达到特定时间,将自行地开启信息采集系统,凭借并口和AD转换芯片间进行信息传输,集中采集集散数据,对应能算的参数的极值、有效值,而且也能对比所得数据值和定值。当数据值合理,就会开启发送程序,把数据传输到无线发送模块,形成数据传输,相反,数据值偏离常规范围,就要对应深入剖析故障,明确故障的类别、成因等。发生故障后,可以深入分析智能配网,分析其是否可持续运行,再形成可行性评估报告,起内容大致涵盖两大方面:第一,分析是否要维护、检修,能否达到维护条件;第二,设备维修是否经济可行,成本控制是否合理,也要全方位地分析维修的成效,分析维修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凭借对故障数据、原始数据等的对比、剖析,也能对设备的未来运行时间、当前工作状态等实施全面分析,从而更为全面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更加方便故障的运维。

3.3维修及数据分享

“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的维修需要为其配备专业人才以构建专业团队,对于得到的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准确分析,对于遇到的难题和瓶颈也能够以专业化视角进行深入分析,以判别处理方案。另外在实际运维中,还必须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进一步培训,希望能够突破运维中面临的技术重难点,实现技术突破。另外,在智能配电网发展建设中还需要运维维护支持专家,加强专家和一线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让专家给工作人员工作中遇见的难题远程指导,实现技术突破与革新。另外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平台的构建,还能够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故障案例的记录、存储、上传,实现运维数据共享。

3.4化风险预控体系

风险预控体系是在借助工作经验、运维工作记录等,做好风险识别、风险预防、风险控制活动。风险识别包括设备非正当报废风险、设备老化风险、员工工作偏差风险、配电网过载风险、电费计量风险等,风险预控是在以上风险下,做好设备检修、轮换、排障计划编制及具体执行工作,做好人員训练、监督、绩效评价计划编制及具体执行工作,做好配电网用电周期内7×24h不间断监管、干涉、促进计划编制及具体执行工作,以此健全风险预控体系,强化智能配电网运维效能。

结语

智能配电网运维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配电线路的日常运行情况,这样就能够对线路负荷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还能够及时掌握故障发生位置,全面提升运维工作效率,降低改造建设成本费用,全面提升用户满意度。“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平台在较大程度上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并且能够确保终端技术的有效性,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

参考文献

[1]董仔龙.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2):152-153.

[2]徐明,杨瓅.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6):122-123.

[3]赵瑛.“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前景可期[J].电器工业,2018(07):1.

猜你喜欢

运维技术互联网+互联网
浅谈城市电网电缆运维技术
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提高配电网运维技术水平
浅析电网变电运维技术与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