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里
2020-10-27宫晓红
宫晓红
摘 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得艺术,它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因此,音乐教学更需要融入情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宽松而愉快地环境中学习、成长,甚至比渊博的学识更为重要,童心就像小鸟渴望欢乐、自由,童心又是一张张白纸,等待于我们去描绘。把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使孩子觉得音乐贴近现实,更容易了解音乐。
关键词:课堂激趣;激励;创造
一、课堂激趣,引发学习兴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激发人的兴趣与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積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真心鉴赏音乐,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调动多个感知通道,交流互动,升华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把生活融入课堂,激发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把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情和一种兴趣去体验音乐,感悟人生,才会使他们享受鉴赏音乐的无穷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激趣”:(1)用讲故事、猜迷语等方法激趣:如欣赏《卖报歌》时,可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先给学生讲述电影中小报童的故事,导入歌曲的学习,继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渗透;在学习《小蜻蜓》前则可让学生猜猜有关蜻蜓的谜语,以及蜻蜓的生活习性等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励学生勇于表现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其中的“演唱”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学生最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我发现,勇于表现的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学习积极性也非常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自己演唱、表演,用语言激励他们,如:“刚才 xxx同学唱(表演)得这么好,哪位同学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试试好不好?只要有勇气站到前面来,你就是最棒的”。以这样的语言激励,那些开始不敢举手的学生尝试性地开始举手,我就及时抓住他表演中的“闪光点”大做文章,进行表扬,看着他洋洋自得的样子,我知道,下次他会非常积极的举手了。
四、“创造”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美国的科尔曼经过进行“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设计了一套以儿童自我创造活动为目的和方法的音乐课程方案,让儿童返回原始的自然音乐环境之中去,从最原始的音乐活动起步来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我们可借用科尔曼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经验,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1、 为歌曲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像,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唱《小蜻蜓》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像,创编出了优美的舞蹈动作。教材中只是一个简单的律动,但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唱“飞到西来飞到东”时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或前后飞、或左右飞、或旋转飞;唱“不吃粮食不吃菜”时有的同学双手晃动,有的同学单手晃动,好像在告诉别人,小蜻蜓不吃粮食也不吃菜;唱“是个捕蚊的小英雄”时有的同学便模仿生活中捕东西的样子,有的学生则注意了“小英雄”这三个字竖起了大拇指。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很认真。
2、为歌曲改编歌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唱《法国号》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法国号》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将歌名改为《架子鼓》:咚嚓嚓,咚嚓嚓,谁在唱歌,咚嚓嚓,咚嚓嚓每天这样。咚嚓嚓,咚嚓嚓,谁在唱歌,那就是我的架子鼓。有的同学创作的却是《小蝴蝶》、《小燕子》等等。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3、爱心鼓励。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五、与学生共同学习: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走到学生当中去。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的理念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