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赣苏区的地雷战
2020-10-27孙伟文
党史博览 2020年9期
抗战时期,根据地軍民的地雷战大显神威,让日军闻风丧胆、望而却步。其实,这个著名的地雷战,最早广泛使用是在闽浙赣苏区。
地雷的前身为一种原始的挨丝炮,古代早已有之。1928年10月,闽北苏区尝试用挨丝地雷粉碎敌人的进攻,消灭敌军100余人,初步显示了地雷战的威力,逐渐引起方志敏等领导的重视。1931年秋,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方志敏在闽浙赣苏区首府葛源主持召开积极分子会议,号召根据地军民开展地雷战,并开展调查研究,研发出多种造雷的方法。闽浙赣苏区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也不断通过发布各种命令,对造雷人才、造雷机构、造雷工厂、造雷原料、造雷计划、布雷方式等相关事宜进行详细规定,号召广大军民大批生产种类各异的地雷,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地雷战,以有力打击敌军。1933年11月19日,方志敏在葛源主持举办了全省群众武装展览会,陈展了各地群众自制的地雷。其间,还进行了地雷试爆演习。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通过类似这次公开集中演示的方式,在群众中迅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制造、使用地雷的热潮。
这期间,闽浙赣苏区几乎全民皆兵,大摆各种地雷战、迷魂阵。在粉碎敌人“围剿”的战斗中,地雷成为抵御敌人进攻的“不睡觉的哨兵”,大大减缓了敌人的进攻步伐。
(冬阳摘自《苏区研究》2019年第6期,孙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