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练习
2020-10-27徐殿东
徐殿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慈善”一词最早出现于约3世纪《大方便佛报恩经》等佛经译典,本为一个宗教用词。但慈善思想却可追溯至先秦诸子,譬如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性善”说,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等。其中,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其以仁为内核,由仁趋善,倡导仁爱、民本、大同等,成为中国传统慈善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
“慈善”一词似乎包含“民间社会主导的生活救助行为”和“以劝人为善为宗旨的教化活动”。然而更准确地说,慈善是人类精神世界之慈心与物质世界之善行两个层面的集合,“慈善”词义并不止于物质救助和劝善教化,至少还应包括人之慈心这一精神层面,慈善的过程就是把慈心转换成善行。因此,把慈善本义定义为救济和劝善是不确切的。慈心虽与救助、劝善紧密关联,但并不等同。因为无论是救助还是劝善,都是一种事实意义上的社会行为,慈心则不然,其更倾向于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讨。就救济而言,不仅民间慈善做,而且政府也在做,笼统地说救济就是慈善,就把政府的民生举措与民间的慈善行为混为一谈了。劝善是教化,教化的对象一定是全体社会成员,而慈善的对象却只能是处于困境中的弱势群体。中国传统慈善经历了宗族慈善、宗教慈善、官办慈善、社会慈善四种形态,而这四种慈善中,没有哪一种是缘于外部的劝善教化而兴起发展的。明清之际江南的慈善走向繁盛,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这就是施善者们试图重塑社会秩序、重构儒家社会人伦体系。劝善活动的兴起也同样得益于这种社会环境,而不能说是劝善推动了慈善走向繁盛。正如研究明清慈善的梁其姿所言:慈善济贫是“为了维护一些社会文化上的价值,而不是基于经济理性的社会政策”。
因此,我们可以说,慈善是指民间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对社会弱势群体与困难群众的一种物质救助与精神关怀,是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形式。慈善有三个本质特征:一是动机上的“为人”与“无我”;二是行为上的民间性而非政府性;三是功能上的社会利益调节器与再分配形式。其中,慈善最本质的价值观是“利他性”。慈善动机是有“利他性”和“利他亦利己性”两种。我们在考察、评价慈善事业时,不仅要看主观动机,更要看客观效果。只要是客观上达到社会救助效果,即便主观上存在一定的“利己性”动机,同样是慈善行为。以政府为主导或政府出面主办,以民间善款为主要资金的慈善事业,可称为官办慈善。譬如各级红十字会、慈善总(协)会的救助活动等。反之,非政府主导的慈善事业,或是个人自发善举,则可称之为民间慈善。两者的区别在于政府部门是否起到主导或主办的作用。不过,这一概念多是针对现代慈善事业来说的,而在传统农耕社会,官办慈善实则被纳入朝廷仁政范畴,成为朝廷救荒活民的一种举措。
近代以降,愈发重视慈善教育的功能,强调教养并重。当代中国慈善事业更是朝着社会公益服务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周秋光《中国慈善通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于约3世纪佛经译典的先秦诸子,是中国传统慈善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
B.民间社会的救助和劝善教化,都是一种非精神层面的事实意义的社会行为。
C.中国传统慈善的四种形态,没有哪一种是缘于外部的劝善教化兴起发展的。
D.中国传统慈善事业,兼有教养多种功能,具有公益服务色彩和多元化方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主要从民间及个人的角度,论证了“慈善”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B.作者兼顾传统与现当代时间,并包中外慈善思想,论述了“慈善”含义。
C.文章在论证观点时,采用了引用、对比及分条陈述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说。
D.文章从出处来源入手,再深入到内涵外延,先驳后立论证“慈善”概念。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前,已有许多学者对“慈善”一词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作者并不赞同。
B.劝善与慈善的对象并不等同,前者包含着后者;但都包含有精神与物质两层面。
C.官办慈善或政府慈善,不管是仁政举措还是社会保障,也都算是一种慈善事业。
D.只要在客观上達到社会救助效果,体现了“利他性”,就符合作者的慈善观。
(答案在本期中找)
《阅读练习》参考答案
1.A(文中指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慈善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A项说成了先秦诸子,扩大了范围。文中只说,慈善思想可以追溯至先秦诸子。D项需要推断,文末只说现当代慈善事业的特点,但用了“愈发”“强调”和“更是”,暗含传统慈善事业已具有这些特点。)
2.B(全文在论证中,虽提及《大方便佛报恩经》,涉及外国,但引用此佛经只是厘正“慈善”一词的最早出处,并未涉及佛经中“慈善”这一词语的具体内涵外延,没有涉及其慈善思想。论证范围只有古今中,没有外。)
3.C(A项错在“作者并不赞同”。全文确实在对以前学者的观点进行反驳,但也有赞同和正面引用的,如引用研究明清慈善的梁其姿观点,就是正面引用,以此为例证明自己的观点。B项错在“都包含有精神与物质两层面”。文中认为,慈善范围大,包含精神世界的慈心与物质世界的善行两层面;劝善范围小,只是一种事实意义上的社会行为,只是物质世界层面。D项错在“就符合作者的慈善观”。作者在全文论述的“慈善”,有三个本质特征,已经排除了官办慈善或政府慈善,只论及民间性或个人性。C项所言的慈善,虽然确实不是本文作者要论述的“慈善”概念,但跳出作者的论述边界来看,仍是一种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