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病的现状与挑战及应对策略
2020-10-27易秋
易秋
我国慢性病的现状
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部分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四类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一)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00万。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動、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血脂异常达到40.4%,均呈现上升趋势。
(二)癌症
据《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癌症严重危害群众健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和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的逐渐累积,我国癌症防控形势仍将十分严峻。
(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哮喘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疾病。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6%,总患病人数近1亿。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我国哮喘患者超过3000万人,因病程长、反复发作,导致误工误学,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患者生活质量。慢阻肺(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物以及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性易感因素、环境过敏原的暴露、空气污染、病毒感染等。
(四)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从2002年的4.2%迅速上升至 2012年的9.7%,据估算,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糖尿病前期人群约 1.5亿。糖尿病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此外,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人口约1.67亿,占总人口的11.9%。我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
由此可见,慢性病在中国已经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再加上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扩大,所以中国慢性病的局势愈发严峻。
慢性病面临的挑战
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导致的疾病负担约占总疾病负担的70%。另外,据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卫生总费用持续上升,预计达46344.9亿元,约占GDP的6.2%。同时,我国慢性病危险因素也高居不下。据《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因,慢性病出院病人数和人均医疗费用持续上升。2017年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据着超过80%的比重。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世界范围内老年人口的增加,慢性病带来的挑战将会继续增加。《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当前,我国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需求巨大。我国现有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人,占总人口的18.3%。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的共同特征,就是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各系统功能的衰退与限制,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需要介入康复服务的帮助。我国还有8500万的残疾人,其中5000多万人有康复需求,为他们提供康复服务,是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但我国当前的康复服务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慢性病应对的策略
当前,我国慢性病呈现出“患病人数多、患病时间长、医疗成本高、服务需求大”的特点。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提出:医用可穿戴设备可改变医疗模式,降低医疗成本,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一是能够动态监测健康指标,及时获得的反馈与帮助,帮助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有助于应对慢性病高发的挑战。二是能够提升效率,减少就医次数,节约医疗费用和人力成本。全球移动医疗服务效果的临床研究显示,出院后的远程监护可使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42%,住院时间降低35%。三是我国的医疗资源供给矛盾突出,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北上广和东部沿海省份的大城市,医用可穿戴设备能够帮助身处偏远地区的慢性病患者获得远程的医疗支持。
另外,《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9)》还指出:2017年,随着国家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的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慢性病防控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慢性病健康管理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是慢性病健康管理正式列入《健康中国建设2030》战略规划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2017—2025》;二是将慢性病健康管理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等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行和实施;三是国家卫健委正在研究制定慢性病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示范机构建设指导意见,以加快慢性病健康管理规范有序发展。
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慢性病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应继续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提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可行办法,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另外,每一位国民也都应树立好科学的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远离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