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阳楼记》《醉翁軎记》阅读

2020-10-27吴建军设题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滕子京醉翁方寸

吴建军设题

一、《岳阳楼记》阅读

【甲】(选文《岳阳楼记》略,见课本。)

【乙】滕予京负①大才,为众忌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嗡呙。然滕豪迈自负,罕③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选自范公傅《过庭录》)

[注]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罕:很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__________

(2)则有去国怀乡

国:_____________

(3)而或长烟一空

一:____________

(4)其意盖有在矣

盖: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1)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患无隙以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着眼予“忧”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

B.【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C.【乙】文中“正患无隙以规之”一句交代了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的目的。

D.【乙:

子京“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可见他是一个“以已悲”的人。

4。范仲淹为什么能写出不朽名作《岳阳楼記》?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

【链接材料】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既长……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①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一‘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曰,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戚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教育家,字同文,号睢阳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文和【链接材料】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醉翁亭记》阅读

【甲】(选文《醉翁亭记》略,见课本。)

【乙】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

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徵其经始,日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③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予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永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间,雕镂轩墀⑥。石列笋虞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飓。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⑨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圜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洗心亭记》)

【注】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an):回旋,弯曲。④坌(ben):并,一起。⑤榱(cui):椽子。⑥墀(chi):台阶。⑦虞(ju):柱子。⑧上人:对僧侣的尊称。⑨挹:通“揖”,作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野芳发而幽香

发:____________

(2)临溪而渔

临:________________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___________

(4)斯亭之实录云尔

斯: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盍名之以行乎远夫

B.故自号日醉翁也

故名洗心

C.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陈乎前

D.醒能述以文者

始予以不到为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游人的“乐”指 _____,太守的“乐”指____。

5.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同【乙】文“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意思相近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亭不仅能供游人小憩览景,还成了文人怡情寄兴的载体。欧阳修以“醉翁”名亭,慨叹“醉翁之意不在酒”,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刘禹锡名亭为“洗心”,感慨“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流露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7.两篇选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滕子京醉翁方寸
永远的醉翁
——纪念欧阳修逝世950周年活动侧记
方寸之处
一品红
历史的方寸
雨中落樱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
远在江湖
“欺世盗名”岳阳楼
营造方寸
2007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试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