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民营企业如何冲出困境实现逆势飞扬
2020-10-27庄聪生
疫情冲击下,民营企业遭遇到了巨大的冲击和空前的困难。民营企业如何应对疫情困难,发掘并抓住新机遇?近日,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高企分会、《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商业文化》杂志社主办,北京华商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全联青商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2020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解析与破解疫情下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困局高层报告会”在北京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庄聪生出席报告会开幕式,详细解析了疫情后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了新时期民营经济发展的四大趋势,对民营企业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实现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互联网+N”的企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展望,围绕民营企业如何顶住疫情冲击、加快商业模式創新、实现逆势飞扬提出了建议。
受疫情严重冲击的民营企业,怎样用好国家政策渡过难关
这场疫情对我国企业形成了两轮空前惨烈的冲击。第一轮是国内连续两个多月的疫情防控下,企业出现了收入方、现金方、需求方、用工方、物流方、原料方以及房租贷款、社保缴费、员工工资、防控物资准备等方面的支出压力。第二轮是在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后,国外的疫情又爆发了,海外需求订单急速减少,特别是大量订单被取消,导致许多刚刚复工的外贸企业又紧急停工停产。
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是致命的,有的企业已经陷入了困境,有的企业处在生存危机的关头。当前,很多民营企业家思想上充满着疑虑、迷茫和困惑,民间投资普遍出现方向不明、意愿不强、动力不足的问题,投资预期跌到了近几年来的低点。从天眼查的数据来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有超过46万户的民营小微企业注销破产。在这些企业当中,我国经济前三强的省份广东、江苏、山东,企业倒闭数量最多,大大超过了往年的数字。可以说,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挑战。当前最重要的是怎样正确认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发展越是遇到困难、遇到问题,我们越要把握好变和不变的关系,坚定必胜的信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了大量惠企政策,助推企业走出困境。我们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到“三用”,即用好、用活、用足这些政策。
第一,用好金融支持政策。由于既面临停工停产、减产减收、原材料损耗,又面临支付员工工资、养老保险、公积金、租赁费等相关费用,给企业资金的流转带来很大压力,有的企业资金链受到重创。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大量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我们的企业一定要努力争取银行的低息贷款,通过延长还贷期限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最近国家连续降准以后,释放出大量的流动性,现在贷款相对比较宽松,一定要去争取。
第二,用好税收减免政策。国务院提出,针对目前疫情尚未过去的情形,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关税费政策实施期限。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收入,延长免征增值税时间。
第三,用好国家稳企业、保就业的相关政策。为应对疫情影响,各地纷纷出台了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支持措施。比如,北京出台援企稳岗政策,实施精准支持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政策,面向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最高标准能达到每人补贴4540元,其中包括“以训稳岗”培训补贴和临时性岗位补贴两项政策。对于组织职工开展培训时长累计不低于20课时(900分钟)的,按照每人500元标准给予企业以训稳岗培训补贴,培训补贴最高不超过120课时(5400分钟)3000元。此外,对开展培训的企业,按照参训职工每人154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临时性岗位补贴。
目前,国家推出的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正在持续实施中。比如在融资政策方面,国务院决定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可以适当延长延期返本付息政策,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并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更多的发放信用贷款。只要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向银行提出延长或延期返本付息申请。比如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啊,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住城部等8个部委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帮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的指导意见》,规定对承租国有房屋用于经营、出现困难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3个月房屋租金。
疫情冲击下,民营企业中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受影响更大,很多企业出现产业链和资金链断链。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比如,减免各类企业缴纳的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电价气价,降低银行准备金率,通过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增加银行小微贷款专项信贷额度等等,降低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成本,为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办理延期还本付息。在国家大政策的支持下,很多银行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推出无还本续贷政策,形容它是为小微企业“空中加油”。又如,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河北、山东、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对确因疫情影响、流动资金周转出现暂时性困难、以往业务情况比较好、按时还款付息的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政策,缓解了企业“过桥”成本高、“倒贷”压力大的问题。再如,在修复产业链方面,国务院进一步加大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防止因疫情产生新的拖欠,今年前三个月,已经清理了拖欠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账款将近300亿元。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银保监会也出台了相关的信贷政策,根据第一季度的资料,银行业对22万户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日常资金周转支持,达到了21万亿元;对30万户产业链上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达到5.8万亿元;对35万户产业链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达到9.3万亿元。这些都是国家采取措施,帮助企业修复资金链和产业链断链问题。
资金链问题一直是民营企业的“基础病”,这次疫情引发了“并发症”,使得企业难以为继。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资金困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降准,释放出大量的流动性。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如何缓解?怎样顺利获得银行贷款?总的来说,企业做得越好,越容易获得贷款;企业如果效益不行,那么企业贷款难度就会增大。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要有健全透明的企业财务制度,这是任何一家企业贷款的最重要前提。所有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之前,都要审查企业的财务状况,而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产品单一,会导致财务不健全。因此,企业在争取金融支持的过程中,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透明度,充分展示产品、技术等信息,通过补齐自身短板,增加自身的信用度,以期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向运作规范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更要做到财务制度透明。
二是要解决企业跟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可以通过银行沟通,把握融资信息,选定融资方式、贷款产品。同时,选择金融机构也很重要,建议优先考虑以服务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金融机构,因为,一方面他们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度、关注度、专业度更高,另一方面他们的配套产品服务更为齐全。
三是要保持企业及个人良好的信用记录。在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国内信用系统建设日趋完善的今天,良好的信用记录至关重要。小微企业要获得贷款,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民营企业遭遇冲击,要学会在冲击中谋发展
当前,我国疫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是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在蔓延扩散,目前还没有结束的迹象。可以说,这次疫情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公共卫生事件,传播速度之快,蔓延范围之广,对经济社会影响冲击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它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最严重的一次事件。如果说这次疫情是一次“黑天鹅事件”,那么这个“黑天鹅”应该说是刚刚起飞,对整个世界经济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真的是无可比拟的。所以,我们国家经济面临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或者多变性。
受到疫情影响,我国的民营企业受到很大冲击,三个链条被冲破。一是资金链,二是产业链,三是需求链,可以说是“屋漏偏遭连夜雨”。最近几年,我们的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遭遇了很多痛点、难点和堵点,这次疫情可以说是我们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遭遇的最严峻的一次冲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目前的民间投资是历史上最低迷的,其发展指数远远低于全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为什么民间投资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因为民间投资具有几个特点。第一,资本是独立的,投资是要回报的。第二,民间投资是老百姓用自己的钱去投资。第三,民间投资一旦形成一个商业行为,投资进去,就要对所有的投资带来的所有风险买单。所以民间投资最能真实地反映经济形势。目前民间投资趋势低迷,出现了投资方向不明、投资意愿不强、投资动能不足的情况。虽然这次疫情对民营企业有很大影响,但是很多民营企业能够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因时而变,在冲击中找机遇,迅速通过自主创新,把疫情当中我们暴露出来的短板慢慢补齐,把弱项强化,从而提高了竞争力。
民营企业未来发展要把握四大趋势
疫情的冲击改变了我们人类的社会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前的固有模式、固有经验已经不适用了,很多人被颠覆了、被改变了,而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四大趋势,这是未来发展的几个方向,也是我们要把握好的机遇。
第一,大力发展线上经济成为时代潮流。
疫情冲击使传统服务业、传统制造业的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遭到重创、走入困境,餐饮、旅游、交通运输、影视娱乐、美容美发等情况非常惨烈。但在另外一方面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情况,线上销售、直播带货、无人配送、医疗健康、远程办公、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展现出了巨大的成长潜力和商业活力。
线上经济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和贸易的渠道,特别是疫情期间,买卖双方不接触不见面就可以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在线电子支付,凸显了线上经济的强大优势。大家可以看到,疫情期间餐饮店不让堂食,厨师就搞直播,把后厨变成直播间。汽车4S店搞直播卖车,房地产业搞直播卖房,还有明星举办线上的“不见面”的音乐会,大到重型卡车,小到一支口红,一晚上的销售额达到几亿、几十亿元,数额非常可观。据百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生鲜、在线电商4大行业逆势成长。以四川眉州东坡集团为例,受疫情影响,线下门店生意下降了九成。在这种情况下,该集团研发了从超市到餐桌的方便菜系,由董事长、总经理亲自直播卖货,直接卖到社区去,现在每天销售7000~10000单,非常火爆。线上经济不仅可以减少销售环节的一些成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快速分析市场需求,“在线化”已成为每一个企业的必选项,各行各业的人都要学会在线,在线的能力是一个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在线化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企业一定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机会。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必须是在线的,所有的商业模式也都是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和融合的。如果不看到这一点,你就是在失去机遇。
第二,全面提升智能化成为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得到快速发展。智能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制造的智能化,另一个是产品的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可以改進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的因素对经营生产的制约。产品智能化可以优化产品性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最近几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都是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次疫情的冲击,推动了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据调研调查显示,这次疫情使65%以上的民营企业彻底认识到了智能化转型的价值,打消了之前对智能化抱有的疑虑,坚定了迈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有的企业在疫情期间甚至仅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智能化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要在一夜之间完成智能化并不现实,但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化产品的开发方案,至少要向数字化车间、智慧工程方向进行探索。
第三,加强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发展必修课程。
一个企业怎样才算转型升级成功?应该有四个特点:一是制造智能化(生产智能化),二是管理信息化,三是产品个性化,四是服务便利化。什么是管理信息化?这次疫情发生以后,国家采取了封城、居家割裂等防控措施,对于上班族来说,怎样实现高效率的居家办公,成为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发生后,很多中小微企业都启动了互联网办公模式,网上审批、网上管理、网络会议等都成为应对疫情的有效办法,据统计,全国有2000多万家企业采取线上办公的模式。同时,随着在线会议、客户管理、合同管理、员工培训等多领域的在线服务产品的普及和远程办公需求的上升,给很多远程办公技术开发企业、远程办公工具开发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应该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渐提高,很多民营企业都基本上实现了管理信息化。例如,陶华碧的“老干妈”大数据应用得非常好,该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生产管理、经营销售以及消费者的地域分布、口味特点等进行科学统计和分析,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总的来说,很多企业通过管理信息化,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销售、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支撑起来,形成一种大的信息系统数据库,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实中,很多民营企业属于家族企业,缺乏专业人才,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化管理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有一些仍然在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今天我们说到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疫情期间的积极防控,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所以说,疫情让很多民营企业认识到进一步加强管理信息化发展步伐,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和支撑,切实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四,抢抓数字经济机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这次疫情造成的冲击很大,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线上消费等新业态、新服务、新模式应运而生,疫情成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助推器,推动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在疫情的笼罩下,数字经济逆势上扬,数据成为了跟土地、资本、人才、技术一样的生产要素。随着疫情的结束,今天中国的数字经济将进入一个新拐点,或者说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民营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还比较低,有55%的企业还没有完成基础的数字化改造,50%的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改造还处在“集体推广阶段”。而这次疫情改变了各行各业对数字化的态度,数字化服务原本是“可选项”,一夜之间成为商业竞争的“必选项”,给数字化进程按下了快进键。过去,数字技术可以让企业活得更好,而今天的数字技术就成为企业能否活下去的关键。因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国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民营企业在后疫情时期的重要发展契机。这次疫情将使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催生“人工智能+互联网+N”的商业模式,若干年后,一定会涌现出一大批大数据企业、远程精准医疗企业、远程精准教育企业、智能制造企业、智能交通企业。
当前中小企业怎样先保生存再谋求发展
这几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处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攻关期,也就是说处在一个转换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民营企业在这期间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有很多痛点、堵点、难点,今年又叠加了疫情的冲击。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有哪些?
一是市场需求低迷的痛点,这是企业最关注的。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都要靠市场来消化。改革开放以前,物质基础非常薄弱,物资供应非常匮乏,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凭票供应的社会,是卖方市场。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空间很大,投资机会很多,市场需求无比旺盛,企业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服务,销售都不愁,卖什么几乎都能挣到钱。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营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根据社科院的资料统计显示,在全球500多种工业品当中,我国有221种的产量居全球第一,我国生产的钢铁、水泥、船舶、计算机、空调、冰箱等超过全球总产量的一半。然而,很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民营企业感觉到现在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是很旺,发展空间越来越窄,自身竞争力越来越小,企业有点撑不住。
二是投资回报率低的痛点。很多民营企业处在产业链低端,大部分是资源依赖型、能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持续上扬,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的生产成本又比较低,投资回报率和利润率都很高。但是随着各种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低成本的传统优势没有了,严重挤压了利润空间,造成了现在投资回报率和利润率不断下降。全国工商联曾经给27个省(区、市)的小微企业发过5000份调查问卷,根据统计数字来看,利润率在5%以下的占一半以上,利润率在10%的企业只占1/3。
三是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很多企业反映目前存在资金链紧张的问题,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全国政协曾到湖南湖北进行过一次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实体经济的调研。根据银行提供的数据,银行资金投放给国有企业的额度占85%,民营企业只有15%,而这15%又大部分给了民营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很难贷到款。其实很多企业反映,有一些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一般都在基准利率上都要上浮30%,有的甚至上浮50%甚至100%,然后再加上各种担保费、审计费、工商查询费,利率太高。有的小微企业从商业银行贷不到款,只好转向民间借贷。
四是少数干部不作为或乱作为给企业带来的痛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各项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不断理顺,我国的政商关系总体上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在党的十八大以前,在一些行业一些地区一些部门,的的确确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不健康、不正常的政商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反腐败力度,严厉查处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和不法商人,官商勾结的现象有所收敛,但又出现了“谈商色变”、为官不为的情况,少数党政干部中出现了不敢担当、不愿意跟企业家接触的新问题,有的为了避责干脆不作为。还有企业反映一些地方政府“新官不理旧账”、不讲信用不守法规,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一些企业干脆选择到营商环境更好的地方发展。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反映,基层干部乱罚款乱收费,特别是一些地方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把下放的一些行政审批事项转为中介服务,把社会项目转移到咨询公司、评估公司、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搞变相审批或有偿服务。
五是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的痛点。产权就是每个企业的债权、股权、物权、知识產权等等,这些产权也是公民法人为主体的最重要的一项权利。对于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是民营企业很关注的一个问题,一些企业家担心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有一种“小富即安、大富不安”的情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民营企业“第一桶金”的争论、反腐败过程中的负面内容、社会中的仇富现象等等引发的各种声音从来没有断过,还有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民营企业,这些杂音都给民营企业造成一些困惑。
六是所有制歧视的痛点。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但是在市场环境方面,由于所有制的歧视,企业享受不到公平的待遇,在实践中相关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民营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在政策待遇方面存在很多不平衡,由于存在着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壁垒,“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卷帘门”现象非常普遍,民间资本往往难以进入。据统计,有20多个行业对民间资本的投资存在隐性的障碍,尤其是在电力、铁路、港口、金融、保险、电信、石油、水利设施、城市及农村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等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准入门槛上,往往对企业的资质、业绩、注册资本等方面的要求过于严格,给民营企业设置了一些准入的门槛。可以说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的市场准入限制,仍然受所有制的歧视和偏见。民营企业发展特别是在各类生产要素获取和进入垄断领域等方面,不能得到一视同仁和平等对待。这些行业和领域的垄断,包括一些地区的垄断,使民营企业不能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不能同等获得生产要素,极大地约束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七是转型升级带来的痛点。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去走的是相对比较粗放的发展道路,现在进入到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很多民营企业也看到了问题,必须改变过去依靠资源或劳动力成本,从要素投入要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一些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重点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动力,推动产品升级换代,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不断提升,不断提高装备产品管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形成传统产业的新优势。
八是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约束带来的痛点。现在办企业首先必须过好安全关和环保关,这两条是红线是高压线,决不能触碰。我们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造成了人员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现在,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舒适的环境成为稀缺产品,环境治理与企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去老百姓盼温饱,现在是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中央提出,要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民营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民心工程,对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统一的重要意义。
五大建议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困境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这次“黑天鹅事件”的冲击确实是无比惨烈的,经济下行压力又叠加了疫情带来的影响,风险增加,很多企业陷入困境。对于如何走出困境,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要坚定信心。正如国家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提出的,“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信心来自哪里?一要看大势,正所谓“有本事不如顺大势,有能力不如遇上好机遇”,要学会用辩证的长远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今天的困难和挑战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大的冲击,但是它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和稳中向好的局面,改变不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有最完整的、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超过40万亿元的超大市场。中国的外贸受到了冲击,遭遇美国的单边霸凌主义,在这个时候,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我们的大势,我们的机遇。同时还应看到,这次疫情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营企业的重视和关心也是前所未有的,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和扶持措施也是前所未有。可以说,我国经济能够保持正增长的态势,这就是我们的大势,所以我们要有信心。
第二,要专注主业。过去有一些企业贪大求全,把业务战线拉得很长,涉足多个产业,恨不得当上市场“全能冠军”。但是要认识到,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你做再多的生意、投再多的项目可能都会得心应手,有可能挣到钱。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又叠加了疫情的情况下,如果摊子铺得过大,企业一定是无比辛苦的,可能就会带来损失。例如,重庆力帆集团最近宣布申请破产,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摊子铺得过大。例如,曹德旺专注汽车玻璃产业,目前占全世界市场份额的22%左右;陶华碧的“老干妈”,做成了中国的一张“名片”;马云的“过冬论”也曾提出“做强做好不做大”。所以,一定要专注核心业务,通过对某一个行业或者产品进行聚焦,避免资源的多元分散,巩固在特定领域、特定客户群、产品技术、区域市场的专业技术领先优势。
第三,要因时而变、顺势而变。这次疫情对餐饮、旅游、酒店、电影、交通运输、美容美发等传统服务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制造业也在重新洗牌。经过这次疫情的冲击,发展空间狭窄、生存机会渺茫的企业,企业要重新审视原有的发展战略,调整产业布局,整合资源,寻找新机遇新渠道,打造企业新增长点。这次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市场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比如,原来很多外销产品由于疫情导致订单取消,很多企业寻找国内市场进行替代,减少产品积压造成的损失。
第四,要学会留住客户。企业家们都知道,客户是企业所有收入的来源,企业有收入是因为客户能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感受到价值。客户的价值比现金流还重要,只要有客户在,就不愁产品没销路。最近几年,一些企业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就是因为担心失去重要的客户和市场。所以,要研究市场,研究客户,哪些客户是你不能失去的,应该用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质量、什么样的服务,去留住客户,去吸引更多的客户。今天在常态化的疫情下,企业要保持与客户以及供应链伙伴的密切联系,生意可以暂时不做,但是沟通联系不能停止,等生产经营完全恢复、有了新的产品以后,尽快恢复与客户的业务来往,重新找回失去的市场。
第五,要持续创新。创新是企业在疫情冲击下的安身立命之本。任正飞在华为如日中天的时候曾写下了一篇《华为的冬天》,提出危机来袭的时候要坚持创新。創新是我们能够赢得市场、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创新涵盖内容很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等,所以要有创新意识,让企业运行的每个环节都有创新的机会。创新是企业保持基业长青的法宝,要争取做到研发一代、制造一代、销售一代,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保持自身在专业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保持企业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先进性,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