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地
2020-10-27甫跃辉
甫跃辉
阿爸在县城干活儿,离施甸一中不远。我一路找过去,在楼下喊他。不记得喊了几声,搅拌机的轰鸣声停歇了,阿爸从一栋盖到一半的红砖楼里走出来。听我说钱用光了,他从兜里翻出钱,一张一张捻出,递给我。我不记得拿了多少钱,只记得阿爸转身,朝红砖楼里走去。搅拌机的轰鸣声又响起,轰隆轰隆轰隆。
阿爸是木匠大师傅。现在,钢筋水泥的房子越来越多,木工活儿越来越少了。阿爸的活儿经常接不上,接不上就乱接些别的活儿。我去找他,往往是在他干木工活儿的时候。偌大的房子里,一个人干活儿,还哼着小曲儿,很是悠闲自在。到灰头土脸的建筑工地去找他,还是第一次。
那一年我读高一。再次和阿爸到建筑工地,我已经读大一。
天不亮起床,打着呵欠,很快困意全无,多少有些兴奋。我和阿爸在昏暗的院子里洗脸,刷牙,各自推出单车,朝大公路骑行。半小时后,来到仁和镇一处建筑工地。
此时,太阳正慢慢拱出东山,照得西山顶一片红。我摘下眼镜,擦一擦镜片,又戴上。那年我刚戴上眼镜,是在复旦大学南区步行街上花一百多块钱配的。眼镜镜框比较松,稍微出汗,就会往下滑脱,我会不时下意识地伸手扶一下。
阿爸在二楼砌墙。砌墙看上去很简单,但真做起来,也是很需要技术的,建筑队可不敢把砌墙的重任交给我这戴眼镜的“书生”。那我负责什么呢?负责搬砖。
从一楼搬到二楼,一块红砖重四五斤,每只畚箕里放不了幾块。扁担压在肩头,汗水流了满头。才走了两趟,肩上的肉已是又酸又痛,汗水流到眼镜片上,前路一片模糊。和我一起搬砖的,是几个女人,三十到五十岁不等。一看她们就是干惯了这活儿的,粗手大脚,每趟搬的砖都比我的多,走得还比我轻快。她们纷纷拿我开玩笑,无非是问我,有没有女朋友啊,大学生怎么会来搬砖啊,戴着眼镜看不看得清路啊。
她们说到眼镜时,眼镜似乎忽然意识到了我脸上的汗水,立刻变得沉重,不可阻遏地往下滑。终于,在我耸起肩蹭脸上的汗水时,头一歪,眼镜掉了,跳跃两下,落在脚后。此时,我正走在一段楼梯的中间。世界瞬间起了一场大雾。已近中午,我一时踌躇,乱糟糟的逼仄楼梯上,放下担子,砖头有可能会滑脱,我便一手撑住墙,一手扶扁担,前脚立稳,后脚下伸,钩起眼镜,慢慢抬起,同时腾出扶扁担的手,探下去,手脚并用,终于手和脚在空中成功“会师”。幸好眼镜没摔坏,擦一擦镜片,重新戴上,世界复归原位。没人看到我刚才的狼狈样。
女人们见我许久才上来,又说了些什么,并没丝毫恶意,只是为了调剂无聊的劳作吧。但那时候我实在内向,只顾低头搬砖,很少搭理她们。她们便在自说自话里,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笑声。我在她们的笑声里,扔下砖头,逃也似的下了楼。
时间像是陷在了沙灰里,极其艰难地挪动着。肩上的皮肤撕裂了一般,伸手摸一摸,抽出来看,并没有血。即便没破皮,酸痛仍然越来越难以忍受。
一天,竟然可以这么漫长。这才是我到工地的第一天。
不记得午饭是什么时候吃的,吃了些什么,只记得饭后几乎没有休息,又开始了下午的劳作。阳光更加猛烈,肩膀的酸痛趋于麻木,挪动的腿脚也趋于麻木。女人们对我调笑的热情,似乎也减了许多。她们沉默了,脸上也流淌着汗水,脚步偶尔也如我一般趔趄。苦熬的并非我一人。我的内心里弥散着一种近乎悲壮的、近乎悲伤的情绪。
这时,黄昏来临了。
天是怎样黑下来的?不知是谁喊,收工了,收工了!更多的人喊,收工了,收工了!我们收工后坐拢在工棚里的一盏灯下。饭菜端上来了,一大一小两只铁盆,大盆里装满水煮青菜,小盆里装满白切五花肉。铁盆中间,还有两只碗,盛着一模一样的调料,酱油、辣椒和小葱。搛肉,搛菜,蘸一蘸调料,塞进嘴里,再扒一大口米饭。我从来不知道米饭这么香,从来不知道白切五花肉这么香,也从来不知道水煮青菜这么香。我很少吃肥肉,这晚却连续吃了几大块。男人女人们,吃到半饱了,方才舒缓了动作,轻松地谈笑。灯光下看,每一张脸都格外生动。就在这一瞬间,我和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了一种亲人似的感觉。
我当时就知道,这会是我这辈子记忆极为长久的一顿饭。
阿爸告诉我,我一天的工钱是十二块。他的呢?记得是二十块。
这一夜,梦里我都感到浑身酸痛。迷迷糊糊,听到楼下开门声,刷牙声,泼水声。我知道,是新的一天了。隐约听到妈说:“不喊阿辉了?”阿爸说:“让他多唾会儿吧。”我想要挣扎着起床,然而浑身酸痛,动弹不得。我仄身在现实和梦境的缝隙,听到阿爸推出单车,出了大门,丁零丁零打响车铃。
(选自《文汇报》2020年5月16日,有删改)
【导读】
文章讲述了“我”在建筑工地劳作的事情,细节描写真实、生动,情感质朴、感人。这天的劳作既让“我”明白了劳作的艰辛,又让“我”理解了普通劳动者身上的淳朴感情,使“我”经历了一次精神成长。你如何理解文章的倒数第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