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0-10-27林国庆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影响因素

摘 要:本文由工作案例引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维度,分析影响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术追求型、名校情结型、就业压力型、外部期望型等等。学生层面、高校层面以及政府层面都应该理性的、正确的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关键词:考研动机;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近年来,“考研热”的社会现象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临近毕业时选择了考研深造。据统计,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290万人,较2018年增长了52万人,增幅达21.8%;而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431万人,较2019年增长了51万人,增幅达17.59%。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是报名人数大幅上升的整体趋势依旧十分显著。同时,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激增,就业环境越发严峻,以及国家大力推进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等背景下,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考研深造之路。但现实工作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不少学生存在目标不定、动力不足、盲目跟风等情况。因此,分析学生选择考研的影响因素,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考研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研观,显得格外重要。

一、案例引入

浙江某高校大三学生小魏,在校期间专业学习成绩水平中上,曾多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得诸多荣誉,也通过三年的学生工作经历提升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即便如此,在即将迈入大四学习生活之际,面临毕业出路抉择的时候,他也像很多同学一样,不知何去何从,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感到十分迷茫。一方面,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就已十分严峻的就业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身边很多同学都早已明确了考研目标,着手开始了考研复习。对未来充满困惑的他,在同学的建议下购买了考研复习参考书以及网课资源,也开始了自己的考研备战之路。但是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小魏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定下心来看书,即使每天花费了大量课余时间,但依旧感觉复习效率不高、效果不佳。他开始反思,并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考研?我是否适合考研?即便考研成功,研究生毕业后又将从事什么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时常发现,像小魏同学一样对未来职业生涯充满迷茫,对于考研缺乏明确目标和根本动力的情况不在少数。考研备战是场持久战,更是一场心理战。对于缺乏考研目标和动力的同学,在考研后期备考过程中,往往无法长期保证高效的学习状态和稳定的备考心态,并直接影响最终能否顺利“上岸”。因此,通过剖析学生的考研动机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扶,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考研成功率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

二、大学生考研动机影响因素

(一)内在因素

(1)学术追求型

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主要是来自于内心学术追求的驱动,体现了自我实现、自我提升的特点。这部分学生的考研动机往往比较积极,他们希望通过攻读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追求学术上更高的造诣,发挥个人潜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2)名校情结型

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主要是内心深处对于名校学历的渴望,体现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的特点。这部分学生在高中时往往成绩比较优异,但因高考失利而与自己的目标院校失之交臂,所以希望通过考研这一选择来弥补曾经的名校梦,同时也希望能在未来求职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3)专业不满型

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主要是内心不满足于目前所学的专业,体现了明确兴趣,校正目标的特点。这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专业认识或不清楚自身的兴趣、特长所在,因而所填的志愿可能并不适合或不喜欢,所以想要通过跨专业考研来改变当前的状态。

(二)外在因素

(1)就业压力型

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主要是受到了所处就业环境的影响,体现了逃避责任、规避压力的特点。这部分学生不愿去面对严峻、紧迫的就业环境,或者没有做好走上工作岗位的准备,又或者想继续追求安逸轻松的大学生活,但归根结底这些都是逃避就业压力、不愿承担责任的表现。

(2)戶口问题型

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主要是为了解决自己在大城市的户口问题,体现了现实诱惑、利益驱动的特点。当前,全国各地人才政策中的落户要求,对研究生学历逐步放宽,一些来自于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为了能在大城市落户,享受大城市发展的便利条件,从而选择考研。

(3)盲目跟风型

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主要受到了“考研热”这一现象的影响,体现了从众跟风、追随大流的特点。这部分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当看到身边的同学如火如荼地开展考研复习时,他们也萌生了一种“试试看”的想法,从而也加入了考研大军的行列。

(4)外部期望型

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主要来自于“身边的期望”,体现了非自愿性、迫于压力的特点。他们之中一大部分同学来自于高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的高期望、高要求迫使他们走上考研之路。同时,还存在一小部分学生,由于爱情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等原因,也会选择考研。

三、对策研究

(一)学生层面,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考研观。目前,很多学生的考研动机并不端正,他们单纯只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或者随波逐流而选择考研,而这类学生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往往效率不高。同时,当前对于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学术能力稍弱的学生并没有办法顺利完成学业。因此,这部分学生要理性看待考研,厘清考研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尽早规划职业,努力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高校层面,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是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的重要场所。面对“考研热”不断升温,学生盲目跟风式的考研行为,高校应当重视并加强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研,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一来让那些真正想要考研、适合读研的学生能更加坚定目标,在考研备战的过程中提高复习效率,最终“上岸”;二来让那些不是真正想考研、不适合读研的学生能够尽早做好求职就业的准备。

(三)政府层面,要不断完善创新学生就业政策。政府要发挥好“看得见的手”在就业市场中的作用,积极推进人事制度、劳动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健康的就业市场环境,对学生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性别歧视、地域歧视、户口限制等问题要及时纠察,努力促成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新局面。这样一来,在面临考研深造和求职就业时,学生能尽量少的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真正理性的、客观的去看待和选择考研。

参考文献:

[1] 吕洁.高校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80-82.

[2] 刘天军.大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6所高校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J].高校管理与发展,2013(16):71-75.

[3] 李欣桐,肖翔.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教育,2018(21):189-190.

作者简介:

林国庆(1992-)男(汉族)浙江温州人,浙江理工大学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该成果为浙江理工大学2020年党建与思政课题项目“动机理论视角下高校考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浙江高校为例”(项目编号DS202006Y)的研究成果之一。

该成果受浙江理工大学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20Q090,项目名称“动机理论视角下高校考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浙江省高校学生为例”。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