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代宋元时期商洛的市镇与交通研究

2020-10-27赵彦风

商洛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商州丹江市镇

赵彦风

(1.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2.商洛发展研究院,陕西商洛 726000)

从关中平原向东逾越秦岭山地,经丹江流域通往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形成了一条重要的交通线,历史上有“商於路”“武关道”“商洛道”等不同名称①。商洛地处秦岭山中,商洛历史交通通道的研究,首先体现在对交通线路本身的研究上,如严耕望[1]、王晖[2]、王子今[3-4]对武关道的研究,杨增强、李雪峰[5]与王秀绒[6]对明清时期商於古道的研究,侯甬坚[7]、李雪峰[8]对商洛历史交通总体情况的研究。此外,王宗运等[9]对影响商於古道的生态因素,李雪峰[10]对汉唐时期商於古道修治也进行了研究。其次,在交通设施方面,主要在对武关的研究方面。侯甬坚[11]、王昌富[12]、刘树友[13]、余方平[14]对武关的地望进行了持续的探讨。

已有研究既关注了商洛古代交通的点(武关)的问题,也从时间脉络角度对商洛古代交通的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生态、商业、道路修治)的考察,涉及汉唐、明清时期。商洛古代的交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五代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充满社会变动与变革的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商洛所处地区交通的功用也在发生着转变,就这一时期商洛②的市镇和交通展开研究,有助于对该时期商洛古代交通发展的历程获得更真切的理解,对我们认识商洛历史时期的商业与交通发展的关系也大有裨益。

一、五代宋元时期商洛的行政隶属

公元907年,朱温在开封建立后梁政权,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辽阔的疆域内,政权迭兴,商洛所在地区也先后归属于后梁(907—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59年)等政权。在行政区划设置方面,“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各主要政权在其辖境内推行的行政区划仍沿袭唐末之制,大体上实行节度使(方镇)—州—县三级制”[15]6,如图1[16]8所示。

图1 五代十国时期行政区划结构示意图

从后梁到后周,商州归属几经变更,其治所一直在上洛县,领县在948年之前为上洛、丰阳、洛南、商洛、上津、乾元6县,未随政权的更迭有所变化。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六月,乾元县改为乾祐县,归属京兆府管辖,自此至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商州一直领5县,见表1[16]17-189。

表1 五代时期商州行政隶属

“宋代地方推行三级行政建制,于州、县两级之上设路,以总领三百余州军”[15]13,北宋时期路级政区前后变化较大,因此商州在行政归属上变化也较多,见表2[15]115-230。

表2 宋代商州行政隶属

1127年,金灭北宋,宋室南迁,是为南宋,商州为金所有。金与南宋政权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展开了反复的争夺,商州因其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也成为双方争夺的目标,引起行政归属的变化,且因为境土的分属,加上战争带来的破坏,商州所管辖的县级政区数量也大为减少,见表3[17]。

表3 金(南宋)时期商州行政隶属

蒙金战争(1211—1234年)期间,蒙军曾几次攻陷商州,但没有久守。金亡以后,商州隶属于京兆路,至元十六年(1279年)时京兆路改为安西路,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元代商州为下州,只领一个洛南县。

总的来看,五代宋元时期,商州在行政区划上的情况较为复杂,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在上级行政机构的隶属上。商州在五代宋元时期在上级行政机构的归属上表现出一定的历史继承性,绝大多数时间里,商州与京兆处于同一区划内,原因之一当为商州一地在军事上的险要位置。金人石盏女鲁欢就曾说过,“商洛重地,西控秦陕,东接河南,军务繁密”[18]2542。二是商州所辖县级政区的数量变化。五代十国时商州下辖县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大部分时间里统辖6县,末期乾祐县归属京兆府,辖5县,北宋亦是如此。南宋(金)时因为南北政权间的战争,对商州的争夺较为激烈,造成境土分属不同政权,导致商州辖境大为缩减,上津归属南宋利州东路。同时,金对商州所辖县级政区进行了大的调整,商洛、丰阳二县被撤销,自此一直到元代,除州治外,商州下辖仅有洛南县。

二、商洛地区市镇的兴起

当黄巢的农民军从长安城退走时,全国已经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在黄河流域,朱温(全忠)逐渐得势,公元904年迫使唐昭宗自长安迁往洛阳,从这一年的正月起,“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19]。907年朱温篡灭唐朝,建立后梁,都开封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除后唐建都洛阳,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均建都开封,长安及其所在的关中地区自唐末以后不再是全国中心所在,商洛所处丹江交通线也不再是王朝首都通往中原及东南诸地的重要交通线。

五代十国时期,全国呈现的是一种分裂的政治局面。这期间,商洛地区为中原王朝先后统辖,具体交通通行情况不明。唯有后汉时,王祚任商州刺史,其人“频领牧守,能殖货”[20]8801,曾以自己的俸钱为费用,募人开凿大秦山岩的梯路,行旅颇受其益,这至少说明商洛地区的道路仍在发挥着作用。惜记载太过简略,且无其他文献记载加以参考,故大秦山岩梯路位置何在,是否开在逾越秦岭的山梁上,已无法确知。

北宋建立后,实行招抚流亡、鼓励垦荒等有利于生产的措施,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北宋中叶,商洛地区已经出现了不少进行商业贸易活动的市镇。根据《元丰九域志》的记载,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分布在商洛地区的市镇如表4[21]117所示。

表4 宋元丰年间商洛的市镇

北宋时商州归永兴军路管辖,按照宋代对行政区等级划分的原则,等级为望,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当时商州下辖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五县,除丰阳、上津两县未提及外,其余三县皆有市镇设置的记载。

从唐代到北宋,由于政治中心位置的变化,商洛所处丹江流域的交通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唐代,“商於为近辅,地望雄剧,亚于同华”[22],更是仅次于长安至开封道路(大路驿)的次驿路[23],商州郡守一般都选派尚书名郎等官员来充任,道路上人马络绎不绝。特别是唐后期,中原交通阻断,商旅不通,商州便成为“传递南方邮驿,沟通南方诸道的重要信息枢纽中心”[24],“吴越、江淮、荆湘、交广郡吏上计,皇华宣风,憧憧往来,皆出是郡,盖半天下矣”[22]。

到了宋代,“鼎入于梁,长安废为列藩,商於化为小郡”,道路上已是“轺车罕至,传舍孔卑”[22]的情景,表明商洛地区交通通道的政治性功用降低。然而,在神宗元丰年间以前,商洛地区已经有商人活动的踪迹。王禹偁在太宗淳化年间(990—994年)说商州是“行商不通货”“郡小数千家”[22]的地方。到欧阳修时,已经是“自邓西北至永兴六七百里,今小商贾往往行之”[25]。至神宗元丰年间,商洛地区除县城以外已发展起8个市镇。

市镇的兴起与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但当地人口的增加也对市镇的兴起应当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据文献资料记载,太平兴国五年(980年)③商州地区主客户共有5068户(主户3763,客户 1305)[26],到神宗元丰元年(1078 年)时,达到了80425户(主户18089户,客户为62336户)[21]117,崇宁元年(1102年)略有降低,为73129户[20]2145。由此可以看到,短短百余年间商州地区的户数增加是惊人的。从历史背景来看,商州地区人口的大量增长首先与北宋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恢复的政策有关,如梅询所言:“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祖受命,而太宗、真宗修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20]9985除此之外,商州地区的大量客户应该也有相当部分从外地迁入,惜没有看到相关资料,只能暂且存疑。户数的增加意味着人口的增长,推动着市镇的兴起与发展。

商洛地区向来出产金、银、朱砂、铜等矿物。唐时,商洛有出铜的红崖冶、铸铁的洛源监[27],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由于在对西夏的作战中接连失利,导致陕西费用不足,于是朝廷采纳商州刺史皮仲容的建议,在洛南的红崖山、虢州青水冶炼青铜,置阜民(上洛县)、朱阳(虢略县)两个钱监,专铸青黄铜钱,同时民间私铸铜钱的也不少。神宗熙宁初年(1068年),朝廷在商州、虢州、洛南增置三处钱监,熙宁七年(1074年)因商州、洛南钱监临近铁冶工场,朝廷便任其长久铸钱[20]4381。据《元丰九域志》记载,上洛县的阜民钱监到元丰年间仍在继续铸钱,龙涡、镇北银场也在开工冶炼[21]117。洛南县设置的市镇之所以最多,就是由于矿物的开采、冶炼和铸造很发达,设有麻地稜冶银场、锡定铅场和洛原钱监,洛南县采造镇的名称就透露了这一点。

有关北宋时商洛地区商业贸易活动的具体情况我们所知甚少,上述有关商洛市镇、人口、矿业的发展情况告诉我们,在失去作为通往国都的交通线所具有的政治上的优越条件后,商洛地区交通仍然有着继续发展的经济条件和可能性,因为商业贸易活动的开展对道路的利用更多,要求更高。

三、商洛地区交通的军事利用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写到,“天下之形势,视乎山川;山川之袍络,关乎都邑”[28]1。商洛因其地理位置,天然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州扼秦、楚之交,据山川之险,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武关巨防,一举足而轻重分焉”[28]2593。自五代以来,政治中心东移使得商洛地区交通的政治性功用下降,但其经济在宋代得到继续发展,军事功能在此时也是得到极大的体现。

1125年,金人灭辽,之后继续南侵宋朝,战争扩大到中原地区,宋金之间形成严重的对抗局面,双方对丹江流域交通通道的军事利用骤然增加。1126年5月,金人南渡黄河,围困宋之东京开封府。12月,宋陕西安抚使范致虚与西道副总管孙昭远、环庆帅王似、熙和帅王倚率步骑十万,号称二十万,出武关,至邓州千秋镇(今邓县西),被金兵击溃[29]596。金破东京后,继续向河南、川陕等地进兵,宋将吴玠、吴璘率兵民沿秦岭驻守,保卫川蜀,金将撒离喝“自商於直捣上津”[20]11411,夺取金州,此路即金商道,曾在唐德宗四年由万俟著负责修整过[30]。

南宋初,在商州镇守十九年的邵隆,“披荆棘,立官府,招徕离散,各得其所”[31]2352。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二十八日至二月初四日,金将折合孛堇部七千余人骑、撒离喝所领女真、契丹万余人骑攻占商州,初五日清晨,邵隆统率兵将与金兵战于城下,赶走金兵,收复商州[29]7010。

1141年宋金议和,次年划定疆界。原属宋永兴军路的商州,在金兵南侵的威胁下,已于绍兴九年(1139年)改归京西南路的金州节制[31]2101。定疆界后,南宋仅存刘岭(今流岭)以南靠近金州的上津、丰阳二县,上洛、商洛、洛南三县皆割于金[18]642。这样一来,宋仅有甲水流域(不久又收缩到鹘岭以南),而整个丹江流域改属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完颜亮南征失败,宋军乘机收复商、虢、华、陕、邓等州,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宋军北伐失败,宋金议和,“地界如绍兴之时”[32]823。

南宋与金之间的战争长久进行,商洛地区因其险要的位置,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政治归属上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丹江流域的商业贸易活动也受到直接影响,县与市镇的数目都明显减少。在金国统治之时,商州仅存上洛、洛南二县,商洛、丰阳二县于金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废为镇,西市、黄川、青云三镇皆废,而且户口数字剧烈下降,比北宋崇宁年间减少了69130户,被列为下等州[18]642。

隆兴和议以后,宋金继续并立了五、六十年,其间虽有韩侂胄北伐和金宣宗时的南侵,都未在丹江流域引起什么变化。1233年蒙古军队围攻金国当时的首都开封后,宋金对抗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宋军一面同蒙古联兵攻金,一面积极收复失地。这年4月,金将武仙屯兵顺阳、小江口以待粮,遭到宋将孟珙五千军队的袭击。7月,武仙退驻淅川的石穴,设九寨互相拱守,被孟珙探知虚实后,率宋军一一攻破。武仙逆丹江而上,西往金州就食,因路险粮绝,至荆子口,又东返内乡[18]2581。次年,金哀宗在蔡州被围自杀。此前,金哀宗在开封曾征调诸道兵马入援,驻陕州行尚书省事的完颜仲德率千余人西绕蓝田,越秦岭,“历秦、蓝、商、邓,撷果菜为食”,沿丹江而下,“间关百死至汴”[18]2606,说明此时丹江交通线尚未被宋军或蒙古军切断。

蒙古人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市),版图空前辽阔,僻在秦岭一隅的商洛地区远离京城,辖境涵盖丹江上游地区,但仅辖洛南一县,上洛县废置[33]1425,金钱河流域无县级政区设置,比起金统治时的政区单位又有所减少。商洛所在丹江流域地区的社会经济在宋金、宋元战争中受到破坏,对这条交通线的利用也十分有限。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2月,红巾军“犯七盘、蓝田”,逼近奉元路治所长安,是月“李武、崔德陷商州”,元政府立即派察罕帖木儿、李思齐自陕、虢,出兵援救陕西,会同当地元军镇压红巾军[33]936。除此之外,其他利用丹江通道事例的影响就相当微弱。

四、结语

五代宋元时期是商洛古代交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由政治性功用为主转向商业、军事交通的利用。由于政治中心位置东移,商洛所处丹江交通线已不再是一条通向都城的重要交通线,其政治性功用降低。北宋时期,由于国家推行有利于人口恢复、经济发展的政策,商洛地区人口在短短百余年间有了急速的增长,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商洛地区市镇的出现,结合日益活跃的商业贸易活动,市镇发展起来了,商洛地区的交通也有所恢复。宋金之间的战争、蒙古人的南侵,打断了丹江流域正常的商业活动发展,重要的地理位置,让商洛处于南北不同政权的争夺中,频繁的战争,使这一时期商洛地区交通在军事上的地位得到凸显。

注释:

① 对于商洛依托丹江发展起来的历史交通该如何称呼,学者做法不一。业师侯甬坚教授从通道内涵出发,肯定了不同历史背景下存在的通道名称,同时从长时段的考察角度出发,采用了“丹江通道”这一包含水、陆交通内容的名称。“商於古道”的使用现在很普遍,是对以古代商於之地发展起来的军事、政治、商贾之道的统称,但学者在涉及某一具体时期时,仍会采用适用本时期的名字。

② 五代宋元时期,商洛一直作为州级政区而存在,称商州。出于行文叙述的需要,在接下来涉及具体的政区建置、官职等内容时,会使用商州一词来代指商洛地区。

③ 本处所用太平兴国五年、元丰元年、崇宁元年三个年份,是依据吴松弟著《中国人口史·辽宋金元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作者在此书第四章“宋代户口数据的考证和估测”中,对北宋主要区域户口数据进行了考订,确定以太平兴国五年作《太平寰宇记》中分府州军主客户数年代计,元丰元年作《元丰九域志》中分府州军的主客户数年代计,崇宁元年作《宋史·地理志》分府州军户数、口数年代计。详见此书115-137页。

猜你喜欢

商州丹江市镇
丹江蓝里望故乡
论江南运河与沿岸市镇发展之关系
丹江源探幽
陕西商州:产业脱贫促增收按下小康快进键
酉阳县涂市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商州之恋
《商州三录》民俗多样性的叙事
敢担当
——商州实干
丹江河畔那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