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关键策略
2020-10-27甘肃省武山县杨河镇中心小学杨牟家
□甘肃省武山县杨河镇中心小学 杨牟家
作为一名新时代数学教师,如何采用有效的、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实现有效教学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关键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从根本上来说,学生的数学成绩上不去,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脱不了干系,但更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自主、自觉的学习意识,没有养成认认真真学习的习惯,整个学习过程少了教师的督促、家长的陪伴,那么学习成绩肯定是上不去或者不稳定的。学生只有自己有恒定的认真和坚持的品质才能稳步提高数学成绩,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二、创设轻松的导入情境
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一直在用课堂导入,有的是有意识的,有的是惯性。如,上课前,教师会不自觉地问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大家回顾一下”或者“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这都是导入,也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导入太过简单,没有计划和设计,针对性不强,作用不明显,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也相当有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有跳脱自己思维、走进学生思维的意识,在对于导入环节要认真创设,力求能围绕教学,吸引学生。比如,在“加减法运算定律”教学前,我就结合学生的认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导入情境。如,“同学们,谁是骑车来上学的?你们最远能骑多少公里?”这时候,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演示一个人骑自行车的场景,“同学们,与同桌交流一下,李叔叔从家到公园骑了56 千米,从公园再到单位骑了50千米,他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呢?”学生给出的答案有56+50=106千米的,也有50+56=106千米的。我再问学生,“你们是不是发现了什么规律?”从而得出学生抓住的知识点,“两个加法交换位置和不变”。这样,再接着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或者实践操作、探索,都是顺其自然的事,在保证学生的状态在线的同时,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要进行积极的反思
有认识才会有进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一节课真正结束的时间不是走出课堂,而是真正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百分百传授给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百分百学懂、学透。所以我觉得,这不但需要课下的复习,更需要积极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想想学生回应比较迟缓的环节,学生状态不好的时间点,是不是方法不得当,或者内容太深,学生没有听懂。尤其要通过课堂练习获得的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更是教师反思的依据。比如,“三角形”的教学后,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教师要发现学生对“钝角”“等腰”这些关键词理解得不透彻,那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是不是存在一些影响学生理解的缺陷,对其进行改变,以便在下节课教学时做出更好的改变。
四、建立家校共育共教的桥梁
自古以来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一方面的事情。学生一天虽然更多的时间在学校,但也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家里与父母一起度过,再加上周六、周日,学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不比教师少。所以,在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我觉得无论是小学数学还是语文,都应该把教育教学与家长联系起来,建立畅通的家校共育模式,让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和学习不断档,有连续性。小学生天性爱玩,注意力不集中是常有的事。所以教师不能保证每堂课学生都能一字不差地听懂,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掌握。所以,教师可以把相关的教学内容用课件的形式或者微课的形式,发到家长群里,让家长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再学习。比如,《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认知东、西、南、北”,有些学生给他一个指定的方位,让他根据这个方位说出其他三个方位,总是说不对。教师可以把这个题的要求与复习或者学习的要求发到群里,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反复实践操作,使学生能根据一个方位,准确说出其他三个方位。这样的学习有家长的参与,学生不但觉得有支持,有伙伴,而且会更有兴趣,使学习更有效率。
五、结语
总之,有质量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任何一方唱独角戏,都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质量。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理解新课标,在教学时注意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认识,并运用精彩的导入、注意课后反思,一定能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