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证调查*

2020-10-27

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山西省体育课

杨 涛

(运城学院体育系,山西 运城 044000)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改革的深化,2014年6月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简称《基本标准》),对高校体育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我省地方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相比之前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设置方面仅针对本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体育课,大三、大四学生不开设体育选修课,理论课和保健课基本不上。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况仍然大面积存在,学生们的体质状况连年下降,大部分学生平时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样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很难实现。体育课程如何设置关系着同学们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和体质健康状况。因此,课程设置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本文研究我省部分地方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希望对我省地方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可鉴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西省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为研究对象,调查了5所全日制高校,分别是长治学院、晋中学院、吕梁学院、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师院)、运城学院。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网络查阅有关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尤其是与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

笔者通过对各地方高等学校相关老师、学生的问谈,对山西省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有更为直接的了解。

1.2.3 逻辑分析法

笔者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合理的逻辑学方法,结合体育理论知识及以往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得出结论。

1.2.4 数理统计法本文通过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西省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结构分析

2.1.1 课时安排分析根据《基本标准》的规定,对于普通高等学校一、二年级的学生,体育课为必修课,两年的课时总数不少于144课时(专科学生不少于108课时),分别每年课时数不少于72学时,理论课应不少于7课时。而笔者在对这5所地方高校进行调查后(如表1)发现,这5所地方高校均不符合要求,在各地方高校本科一年级期间,课时数远远没有达到《基本标准》的规定。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到,这5所学校因为大一新生要进行军训,会占几周的时间,所以会导致课时数严重不足。在本科二年级期间,这5所学校的公共体育课在课时数安排上也不符合标准,学校还是存在对体育课的不重视情况,导致高校两年体育课学时数没有1所学校符合标准。这5所地方高校理论课在整个体育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为零,没有安排体育理论课的学时数,即使大纲中有理论课时数安排也基本不上。学生不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上课中就很难掌握所学的技能。

表1 山西省5所地方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学时数及理论课学时数

2.1.2 课程类型分析

《基本标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一、二年级的体育课为必修课,其它年级为选修课,参加体育选修课的成绩也作为学生的学分。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如表2):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这5所高校基本都是开设素质课,到第二学期长治学院、晋中学院和吕梁学院仍然为素质课;大学二年级,这5所学校都设置为选修课,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己选择课程,针对特殊情况的学生应开设保健课,但只有长治学院和运城学院开设相应的保健课。我们发现,在大学三年级,长治学院仍然开设选修课,晋中学院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选修课,其它3所学校均没有开设体育课;到了四年级,这5所高校均不开设体育课。所以,没有1所学校是符合标准的,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养成持续锻炼的习惯。

表2 山西省5所地方高等学校公共体育教学类型

2.2 山西省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分析

2.2.1 实践课分析

4.6 成立专业化的病虫草害防治队伍 成立专业化的病虫草害防治队伍,对病虫害进行统一防治,每个村寨建立特定的农药废弃物丢弃点,对农药废弃物进行统一处理。专业队伍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大面积的统一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烟农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可避免滥用农药,提高烟叶质量安全,在保护环境和促进烟农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基本标准》规定: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如表3):这5所地方高校均不符合其规定。运城学院开设的项目最多,为14项;晋中学院和忻州师范学院均开设10项。在这5所地方高校中,大部分开设以三大球、三小球及武术、健美操为主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的高校开设轮滑、定向越野、交谊舞等项目。从这5所地方高校总体来看,其开设的体育项目都以传统为主、单一老套,而对于一些符合时代气息的体育项目如攀岩、高尔夫、击剑等还没有1所地方高校开设,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场地设施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等。

表3 山西省5所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情况

2.2.2 理论课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这5所地方高校基本上、不上理论课。教师基本是在上体育课前进行几分钟的知识讲解,系统的理论课学习基本不存在,在课程安排上有理论课,但在实际操作中,理论课往往不受重视。笔者经过调查得知,公共体育课进行理论课的情况一般为下雨天,室外场地受到影响,只好转为室内上理论课。而《基本标准》规定,每学年理论课学时数不应少于7学时。

2.3 山西省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表4 山西省5所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比例

课程考核评价主要是对学生体育成绩的判定,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5所地方高校都将成绩评定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在平时成绩这一部分,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打分;长治学院和运城学院在期中成绩这一部分设置一定的比例,主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评定;在期末考试中,各校所占的比重各不相同。总体来看,地方高校的课程考核评价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不再单一地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但课程评价并没有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也没有统一的考查标准,只注重对技能的考核,这就与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目的相脱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公共体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调查显示,山西省地方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结构在课时安排和课程类型两方面问题较大。在课时安排方面,没有1所学校达到标准,距离标准的学时数仍然差距很大。在一年级的公共体育课中,第一学期的体育课会因军训而耽误一些学时。而在第二学期,部分学校已经将体育课开设为选修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在课程类别方面,学校都是按照素质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来进行。高校体育课程应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保健课、理论课及课外体育课等,而在调查山西省地方高校中发现,大部分学校在一年级将体育课设置为素质课,二年级开始成为选修课,在三、四年级几乎不开设体育课,这样的课程设置严重阻碍了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加强不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另外,学生选择公共体育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考试容易合格、难度小的项目成为学生的首选,这样会形成一些项目人员过多甚至超额,而有些项目则人数都凑不够导致无法开课。因此,学生的选课自主性有待提高,选课方式也需要加以调整。

3.1.2 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不完善

笔者调查发现,我省地方高等学校在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还是以传统项目为主,如三大球、三小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而一些符合时代气息的新颖项目极少。开设项目数没有1所学校达标。运城学院开设项目最多,为14门。近几年,高校一直提倡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但在实践课中,上课的形式和内容仍十分单调和枯燥,缺乏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内容,没有办法使学生真正感受体育的趣味性。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地方高校的体育理论课所占比重很少,学时数严重不足,对理论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3.1.3 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全面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考核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生也至关重要。笔者调查发现,山西省地方高校在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中,有效地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者各占比重不同,但出现教师的主观意念过重,学生无法进行自我评价,由教师单方面评价,学生被动参与,这样的评价体系缺乏合理性。

3.2 建议

3.2.1 调整公共体育课程结构,完善体育课教学时数

课程结构设置应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开设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体育课程。在本科一、二年级体育必修课中,内容选择不能太过于繁琐,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运动技术能力,改变传统的大面积授课,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应超过30人,让学生真正学习到最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高校对于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应开设体育选修课,开设的体育项目要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需求。高校针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学生必须开设体育保健课,使这部分特殊学生也能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在课外体育活动这方面,我省地方高校应改变传统的课程结构设置,应多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拓宽课堂体育的外延。因而,笔者建议我省地方高校从固有的课程结构模式中挣脱出来,开设课堂内外的全程体育课,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3.2.2 丰富公共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体育理论课比例

在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我省地方高校主要由实践课和理论课两部分组成,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其主要为实践课,理论课几乎不上。理论课成为针对特殊情况的学生开设,而把保健课和理论课混为一谈。高校应加大体育理论课比重,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重视。笔者对于我省高校的公共体育内容及项目的设置有以下建议:(1)项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对抗性较强,相对而言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有实用价值,适合在高校开展,应适当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不按照竞技项目的要求来进行;(2)结合时代要求,项目设置要符合时代潮流气息,各种休闲娱乐的运动项目深受学生喜欢,如交际舞、定向越野、攀岩、高尔夫等,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度;(3)可以结合当前社会上开展较好的体育项目,将其引入到高校,使得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

3.2.3 建立合理的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系统

课程考核评价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确立一套规范正确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和老师都极为重要。高校应将公共体育课的考试评价标准统一制订,使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比例科学合理,使参加体育课的学生能够得到客观的评价。同时,高校要对体育弱势群体及肥胖学生更加关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3.2.4 加大体育资金投入,场地器材设备更新换代

地方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地利用场地,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体育经费的融资,综合使用体育场馆。高校只有体育经费充足,才能够更新换代场地设备,定期维护器材。因此,体育经费一方面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拨款,另一方面是靠高校自己的筹集。高校要做到资金专项专款专用,落实到位,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融资,改变经费来源的单一模式。

3.2.5 扩建体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在体育工作中尤为重要,改变地方高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制定相应的教师竞争机制。高校在体育教师招聘中坚持公开招聘,招聘一些稀缺项目并且运动技能水平高的老师,引进高学历人才,扩大教师规模,挖掘现有教师的潜力,加强现有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能力,以适应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猜你喜欢

理论课山西省体育课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正式施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体育课上的“意外”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