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三言”中的新兴市民精神

2020-10-26金世明

成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精神

金世明

摘 要:“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的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是明代通俗小说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写成于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明中后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小说体现了众多新的内容,其中也蕴涵了众多新兴市民精神:商人阶级的兴起;揭露官场黑暗,赞扬清官形象;婚恋新观念;小市民对人际关系的渴望等,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一些糟粕。这些新兴市民精神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对社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三言 新兴市民 精神

“三言”作为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品,写成于明中后期,这个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出现了诸多新的变化,受到社会的影响,作品中也出现了新的因素,新兴的市民精神在其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商人阶级的兴起;揭露官场黑暗,赞扬清官形象;婚恋新观念;小市民对人际关系的渴望等,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一些糟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社会新主角——商人

1.1 鲜明的重商思想

自古时候起,就有重农抑商的政策,还有“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而在这些小说写作之时商人的社会地位获得了明显地提升,商人不再是社会的底层,转而成为社会较高层次的人,如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篇中出现“一品官,二品客”的“常言”,在这里将商人与官员相提并论,反映出“士农工商”等级秩序的改变,再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小商贩秦重,他在接近花魁娘子时,理直气壮地想:“我做生意的,青青白白之人”,商人不再是社会底层而受人压制和鄙夷,如今也可以清清白白,体现了鲜明的重商思想。

1.2 商人取得成功

作品中的商人在经商中多取得成功,作品塑造了众多“重义”、讲诚信的商人,商人多靠辛劳发家,部分商人凭借经商的智慧,灵活地掌握市场变化,取得了厚利。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写道小贩秦重做生意十分讲诚信,忠厚老实,顾客们都只做他的生意。

1.3 全新的价值取向:重金钱而轻门第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时候人们更看重门第仕途,而现在转变为更加重视金钱利益,如《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一篇中王奉把原本许配给官家之子的女儿和侄女掉包,女儿最后嫁给富商之子。这体现了当时人观念的转变。

2 官场新形象——清官

“三言”中多揭露官场的黑暗,塑造了众多清官的形象,如《滕大尹鬼断家私》中当梅氏领着十四岁儿子告状时,滕大尹看见“行乐图”中“开着许多金银,未免垂涎之意”,滕大尹思索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计策,于是他装神弄鬼,不仅断了无人能断的遗产纠纷家务事,让被欺凌的弱势一方得到了应有的钱财;又私自地把“行乐图”中的“奉酬白金三百两”改成“黄金千两”,不费力气地就获得了大笔钱财,在倪家“相持鹬蚌枉垂涎”之时,他却“落得渔人取便”,这批判了官员见利忘义的不正当行为。又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乔太守十分正直,由很聪明,爱惜人才,关爱百姓,又明察秋毫,断狱如神,众人都称他为“乔青天”。而他虽然饱读圣贤诗书,却没有被贤圣教训所束缚,在公堂判词中说什么“爱女爱子,情在理中”,“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这赞扬了清明公正的官员。

3 婚恋新观念——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

3.1 肯定以“情”抗“礼”,张扬真情真爱

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相悦为婚,礼从义起”,对健全的人性进行了充分的理解和冷静的欣赏。又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小贩秦重和名妓莘瑶琴成婚,秦重对莘瑶琴一見钟情,最终莘瑶琴被秦重感动,二人自由相恋,强调了“情”的力量。

3.2 冲破传统贞节观,宣扬男女平等

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丈夫蒋兴哥可以站在自己妻子王三巧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反省自身,最终原谅了妻子的失贞。这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

3.3 批判负心薄幸,维护女性尊严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表现杜十娘的人格尊严,演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价值观,同时也抨击了其情郎李甲的负心薄幸。

3.4 对封建婚姻制度辛辣嘲讽

如在《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把批判矛头指向“父母之命”,对封建的婚姻观念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4 市民新向往——人际关系

小市民对人际关系充满了渴望,他们大多讲道德、重情义,如在《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吕大郎拾到了重金并还给了丢失的人,而他在丢失的人家中找到了自己七年前丢失的儿子,这个故事体现了小市民的重义轻财,表达了小市民讲道德、重情义的观念,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向往。

5 作品中一些新内容遭人诟病

在新的时代思潮影响下作品中出现了新的内容,遭到了人的诟病,如对情欲的肯定,过分的描写,直露了秽笔,遭到了人们的诟病;作品中又不适当地强化了文学的教化功能,有对忠孝节义的相当多的情节描写,但又往往散发着陈腐的气息,如《白娘子勇镇雷峰塔》中的一些桥段。

6 小结

在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明中后期,新的社会因素催生了新的精神,这些精神在“三言”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这些新兴市民精神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三言”的重要内容,是其灵魂所在,经过作者的加工又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警世通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2] 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 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4] 冯娜.浅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征[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7):55-56.

猜你喜欢

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什么是红船精神?
都精神
拿出精神
奥运精神
我们的画
精神了
伟大的胜利不朽的精神
公共艺术和公共精神的超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