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路径探析

2020-10-26马季昕王蒙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党建课程思政

马季昕?王蒙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本文梳理总结昆明医科大学坚持育人为本、践行教育使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党建;课程思政;路径

昆明医科大学把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举措,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坚持抓住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信念。

一、积极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穿透力

重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将思政理论课作为统领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基础,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作为首要任务,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让真理的光芒播撒在思政课堂上,按照习总书记对思政课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基本要求,常态化开展思政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参加“周末大讲坛”、启用智慧课堂信息系统等工作,着力在主题教育中加强思政教师的“六个要”能力。开展“品马列经典、悟人生智慧”主题朗诵活动、“道德法治剧”情景教学、“迈步新时代、领悟新思想”社会实践调研、“讲好中国故事,歌颂伟大进程”课堂教学活动等“一课一品”创建,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能够与时俱进,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创新构建“有理想、有目标、有榜样、有行动”的“四有”医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形成了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大学阶段全程贯通的新格局。

二、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放在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上,将思政育人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用好用活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制定了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牵引,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组织党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论坛、举办“说课”比赛、开展新教案经验交流等,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专业课教学是否融入思政元素作为教学考核评价的重要观测点,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融入每一堂课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医学与人文通融”作为教育的重要方向,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围绕“大体老师”、“实验动物”开展向“无语良师”致敬等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学生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探寻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开展“礼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德修养”学生讲坛,不断丰富思想教育内涵,持续增强文化背后的精神力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堂教学、融入学校文化,确保各类课程都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有效实现了向“教育本位”的回归。

三、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把学习、宣传、讴歌先进典型摆在重要位置,培育和选树了一批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推崇榜样、崇尚实干、奋勇争先、追求卓越的良好局面。以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学习扬善洲、高德荣等先进事迹为切入口,深化把学转化为做的动力,激励广大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合格大学生和优秀青年。发掘选树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过得硬的先进典型,如云南省神经外科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生前为医学事业鞠躬尽瘁,死后捐献遗体服务医学的李秉权和胡素秋教授,首届“兴滇人才奖”获得者,号称“云南外科第一刀”的蓝湖教授,以及潜心教书育人的何黎、马丽梅等一批先进典型,用典型人物的实际行动向医学生证明了医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永存,以身边人身边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长需求,开展“牢记时代使命、担当健康卫士”主題教育,广泛开展“青春心向党”、“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以诚信为基、树廉洁之风”等活动,激励大学生珍惜韶华、刻苦学习,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四、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力

充分结合专业背景优势,把服务社会生活作为彰显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使命,广泛面向师生、社会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拓展多渠道实践育人路径,着力打造校内外结合的实践育人新路径。组织大学生深入边境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开展社会调查、环保科普、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禁毒宣教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和临床义诊。医学生全员参与各附属医院门诊导诊服务,积极为群众看病分忧解难,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鼓励青年学生用真才实学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贡献。结合庆祝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我和国旗合个影”、观看红色影片、“学党史、感党恩”、“青春告白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文学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厚植青年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昆医要闻”、“昆医微党建”、“网络学堂”、“昆医药闻”、充分利用QQ、微信和微博等载体,用好学习强国、云岭先锋等APP,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宣传,准确把握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传播主流价值,勉励大学生“融入新时代、奉献新时代”,努力提高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增强了大学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宪洲.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2).

[2]孟津竹,王军祥,任大林,李青山,张靖宇,徐畅.“党建+课程思政”体系探索—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9(26).

作者简介:马季昕(1981-)男,回族,云南砚山人,昆明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讲师,硕士,基层党建;

通讯作者:王蒙(1990-)女,汉族,山西永济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昆明医科大学,从事党务工作。

猜你喜欢

党建课程思政
基于.NET的信息化党建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