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2020-10-26吴海森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德育

吴海森

摘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重要时期,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要在理论方面开展深入的教学,更要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立德树人的背景之下,更是要重视起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积极的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文章当中先分析了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情况,之后探索了在此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德育观念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教学当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主要培养学生德育观念的学科,在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促进学生思想思维的发展,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目标。这不仅是对于教学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调整,注意在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实践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共同实现小学生思想道德、理论知识、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当中,习总书记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可见,我国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而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更是要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效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更是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校方面要认清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坚定教学方面,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学课题上不断进行探索,从而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具备新时代思想道德的社会主义人才。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策略

1.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在正确的观念引导之下,才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开展正确的活动。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先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做好学生资料的了解,之后根据学生性格与价值观念的不同来制定相应的德育工作内容。教师还应该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来采取不一样的德育教育方式。如对于自制力较强的学生,只需要将事情的道理与学生讲清楚,辩明白即可,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前进方向,学生便能够自行成长。而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班主任教师便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需要在学生遇到事情的时候,一点一滴的带领学生进行事情的剖析,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理念

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观念,尤其是那些流传至今的诗词典籍、名言故事等,其中更是包含着大智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应用传统文化,以经典的文化为例子,一方面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团结精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精神内涵的发展。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生活实践,提高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促进学生实践与思想双重发展。如在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中秋团圆”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先收集关于中秋节的相关故事,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内涵,知晓古人对于中秋节的理解。再延伸到现代,现代技術发达,已经能够探索月球,教师便可以将我国对于月球的探索历程讲述给学生,让学生既能够了解到中秋节的底蕴,还能够了解到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通过传统文化来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文化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间的联系,以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学习轨道,形成错误认知。

3.多向合作,多管齐下

家庭教育是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学生所接触的最多的教育形式,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不到的内容,都是需要家长进行教育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将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当中,使得学生在健康的整体环境当中成长,巩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从家庭教育角度上来看,家庭教育能够有效弥补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实现对孩子们的个性化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家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之中也应该担负起引导的责任,正确引导家庭教育的方向与实际内容,以完善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去促进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与发展,从而达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4.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培养小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教师在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学习依托,倡导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如“清明节”便是我国另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时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扫墓活动,带学生去学校附近的烈士陵园,带领学生为革命先烈扫墓,对学生缅怀烈士功绩,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精神,鼓励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民族气节血脉进行传承。促使学生边实践边感悟,通过对活动的感悟树立道德与法治意识,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总结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背景之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实践能力与道德水平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同时与家长联系,多方面投入,全力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辅以传统文化,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强爱萍.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才智,2020(04):31.

[2]万希燕.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20+25.

[3]段亚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学周刊,2018(36):43-44.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