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故事导入法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2020-10-26张艳玲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张艳玲

摘要:故事导入法因为具有趣味性、故事性,有悬念和转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经常应用在小学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如今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凸显出来,故事导入法便同样被诸多小学音乐教师应用到了教学中,这可以有效辅助音乐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可以使音乐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鉴于此,文章就将谈一谈在不同阶段中,故事导入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故事导入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以往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辅助学科,教师对音乐教学并不重视,而今教育不断发展改革,教育重心也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变成了“核心素养发展为主”。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要想使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具备高效性,就可以将故事导入法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一、故事导入法的概念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多数是直接讲述枯燥的乐理知识,或是教唱乐曲,让学生一句句跟唱,最后学会唱一首完整的歌曲。这种方式太过机械化,也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同样会让音乐课堂变得乏味,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故事导入法则不同,它主要是教师就可以将音乐教材内容与故事结合起来,或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对音乐作品进行拓展延伸,以此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能够在听生活有趣的故事的同时,掌握音乐知识,并对音乐学习抱有极高的兴趣。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习音乐时变得更加主动,选择性更大,其自主学习思考能力也能得到锻炼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许多小学音乐教师便将故事导入法渗透到音乐教学中。

二、故事导入法在小学课堂的运用

(一)在低年级课堂的应用

故事导入法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的特征做出调整改进。比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非常弱,还具有童真,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思维与成年人截然不同,无法具体直观的了解到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价值。所以在将故事导入法应用在小学街年级阶段中时,教师可以注重表现音乐教学内容的故事性,可以用色彩鲜明的图片和夸张的人物形象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二)在中年级课堂的应用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的感知能力会比低年级阶段稍微强一点,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也会具备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所以教师在引入故事导入法的时候,其形式就可以发生变化,不用着重突出图片和色彩,要与音乐教学内容协调起来,同时,导入的故事也可以深入一些,即教学对音乐作品进行拓展延伸时,可以使故事更具内涵。

(三)在高年级课堂的应用

而在小学高年级中,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更多,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提升。这时,学生可以勉强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故事是否具有逻辑性,在听了教师讲述的故事之后,也可以仔细回想故事中深层含义。所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引入故事教学,就要将音乐知识融入到故事中,要引导学生去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变化和内在价值。即故事可以复杂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争议性的内容,来让学生思考讨论,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故事导入法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想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教师就需要要让学生具备求知欲。只有学生具备了求知欲,学生才会为了知道故事的后续发展而深入学习探究,进而高效学习音乐知识。所以,教师要利用故事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

(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会受到外界猜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转移注意力,进而出现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时常走神、开小差等情况。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讲述的知识内容学生就不会放在心里,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故事导入,对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或是改编、或是续写都可以。教师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也可以从歌词入手将音乐故事化,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教师所讲述的故事吸引。

(三)塑造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将故事导入法的作用发挥出来,就需要在学生的面前书造出和蔼可亲的形象,这样才可以增强教师所讲述的故事的感染力,才可以让学生的情绪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如果教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板着一张脸,声音生冷生硬,就会让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师的形象上,会不由自主的给学生的造成心理压力,进而大大降低故事的可读性和有趣性。但教师若是讲故事的时候能够放松表情和心态,可以以轻松、和蔼的态度面对学生,语言诙谐幽默,这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出温馨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去听故事。

(四)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故事导入法虽说要注重趣味性,但教师不能舍本逐末,不能过于看重故事性,而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先讲述音乐的发展历史,讲述音乐创作背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去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让学生欣赏更多的音乐作品,这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乐曲的歌词想象故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比如在人教版音乐教材中有《小白船》这一首歌曲,学生可以思考《小白船》具体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最后,不论哪一个科目的教学都要积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因而音乐教师可以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注重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如此一来,就能有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故事导入法的獨特性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能够设置悬念,吊学生的胃口,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故事导入法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并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就要积极将故事导入法灵活运用在小学的各个不同阶段,以此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舒.浅析故事导入法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J].戏剧之家,2020(19):93.

[2]干香娟.让小学音乐课堂有声有色[J].学周刊,2012(17):206-207.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