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
2020-10-26韩平
摘 要:信息技术水平逐步提升,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档案管理也迎来全新发展契机,现阶段正步入数据档案管理的发展轨道。档案信息是社会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有助于增强信息的安全性,且基于信息而做出的检索、整理等行为也具有更高的便捷性。文章则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背景,对其相关理论作出思考,提出几点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理论思考
档案信息化是主流发展方向,但现阶段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工作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放眼未来发展蓝图,档案信息化进程中应当做好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对档案的系统性管理,切实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1]。
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内容
档案信息化逐步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高频词汇”,而以此为核心所衍生出的理论设想也较为丰富,但现阶段始终未形成准确的认识[2]。档案信息化进程中,计算机以及网络均是至关重要的工具,由此赋予档案管理全新的特征。
1)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数字化的实现是顺利推动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必要前提,以既有档案信息为基础,对其执行数字化处理后,可深挖信息的价值,有助于给后续的信息整合或检索等相关工作创造良好条件[3]。传统档案信息多以纸质为载体,音频和视频的占比相对较少,而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引导下,突破了传统信息载体的束缚,在延长信息的保存时限等方面都更具优势。
2)档案信息网络化。置身于互联网的大环境中,每位个体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与互联网有不同程度的关联,互联网已然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形式[4]。依托于网络,人们可实现数据间的高效传输,此时的数据传输不再受限于时间或空间,且创造的信息流动速度以及信息传输体量都极为可观[5]。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则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可实现对所有数据信息的整合,以极为快速的方式传输给各个区域,构筑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资源的共享水平得以提高,信息沟通壁垒被打破,档案信息化的价值随之彰显。
3)档案信息一体化。基于信息的管理和使用需求,逐步衍生出档案信息一体化的特征,即信息的管理应当充分考虑到所有受众群体,提高工作与个体间的同步性[6]。
根据上述的分析,下文则进一步阐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1.1 数字化建设
档案数字化建设极具必要性,原因在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以档案数字化建设为前提[7]。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的特点在于生成完整的数据库模式,能够提高资料的查找效率,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可靠性[8]。(见图1)
1.2 网络化建设
网络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网络实现高效的信息传播成为极为普遍的方式,若将网络延伸至档案信息管理中,将有助于突破档案信息的局限性,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解决以往工作效率低下的问
题[9]。由此说明,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极具必要性,甚至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通过网络的介入,可有效规避资源使用不当的问题。
2 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我国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迄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期的探索之下,现阶段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1)技术层面。计算机相配套的硬件与软件技术都取得突破式发展,由此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逐步实现微观向宏觀、局部向整体的改变,无论在技术含量还是安全水平等层面都有质的飞跃[10]。此外,部分档案信息系统已经形成与地方电子政府系统高效衔接的关系,是信息化战略建设的重要基石。
2)政策层面。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纵观历史发展状况,政策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政策的推行给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可有序推进,国家档案局以发展目标为导向,创建档案信息化工作指导小组,且推出《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成为政策扶持的重要转折点[11]。《纲要》的覆盖面较广,包含人力、物力及财力三个层面,以期从多种途径切入,给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12]。并且,地方政府也相继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逐步推出鼓励性政策,总体政策氛围较好。
当然,虽然档案信息化建设环境已经较为良好,但依然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绊脚石”。
3 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3.1 建设理念较落后
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但部分地方的单位管理者并未对信息化形成准确的认识,忽略其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日常工作中依然采取手工操作的方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偏少;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过于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认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成本较多且不具备过多的创收途径,是一项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的工作[13]。受人员观念的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3.2 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创建一套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系统必须得到软硬件的双重支持,具体包含计算机、局域网、资源存储数据库等,且要根据档案管理的特点配套信息化软件,实现对硬件设备的有效调度[14]。硬件与软件方面的投入成本较高,多数档案管理机构的资金筹措渠道有限,过度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而自身难以从外界筹集丰富的资金,基础建设因资金的不足而频频受阻,甚至出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的局面。
3.3 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回望过去,我国信息化水平呈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助推力。各单位的数据资料较为丰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15]。但从现阶段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综合状况来看,素质偏低依然是普遍现象,例如学历较低、计算机操作水平偏低等,高素质人才屈指可数。
3.4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利用程度不够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其需要得到人力、物力及财力的多重支持,除了做好前期建设工作外,后续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逐步更新也至关重要。虽然部分私营企业创建有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但对维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逐步下降。例如,部分企业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依然采取人工查询的方式,所创建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形同虚设,存在智能化水平和网络化水平偏低的问题,难以作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工具,相较于档案信息化发展需求而言具有较明显的滞后性。
4 完善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 加强有关人员的意识培养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形成准确的认识,养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再将其落实到实践中,推动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人员应从主观上改变固有的认识,既要给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又要做好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配置等相关工作,创建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4.2 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档案信息化建设得以良好发展的关键在于得到多方的支持,资金则是基础的要素[16]。从我国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来看,在此方面的实际资金投入与预期依然有较大的差距。对此,综合考虑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状况,提出如下几项措施:
1)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政府拨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其对于改变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而言具有积极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需要以本区的实际财政收入状况为立足点,再结合地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划拨适量的资金,将其用于基层单位的日常工作,从而提高基础设施的配置水平。
2)多渠道筹集资金。档案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虽然政府能够提供专项拨款,但其总量相对有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依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对此,各级企事业单位应当摆脱过度依赖于财政拨款的方式,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例如,相关企事业单位可融入市场融资模式,将其应用于资金筹措的途径中,较为典型的有银行贷款、股票市场融资等,通过多重途径的应用,切实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4.3 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人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软实力,各单位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高素质人才培训工作,实行“内外引培”的模式,创建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对于已在岗的人员,应考虑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岗位性质,以此为依据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在档案信息化管理领域的综合素质。总体来看,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加强对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培训。档案管理工作表现出较明显的枯燥性,若要将该项工作落实到位,管理人员则必须具备足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此,各单位管理者应发挥出引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增强其责任感和事业心。培训的途径较多,例如组织学习、视频教学等,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2)加强对信息化业务水平的培训。在采取外出培训、内部培训等多重方式后,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利用信息化技术,彰显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计算机操作能力应当成为重点内容,需要使相关人员准确掌握档案管理流程,依据规范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4.4 加大对档案信息系统的利用率
各单位的管理者在养成正确的意识后,还需切实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利用率。为保证档案信息化系统可充分发挥出作用,则要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以便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在档案信息系统得到有效的利用后,有助于提高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17]。此外,各单位应从自身档案管理的实际状况切入,合理采用高效的数据处理技术,促进档案信息系统的发展,丰富其功能,创建颇具规模的档案信息系统,从而给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支持,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5 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主要背景,分析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具体问题,再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作为一项持续性的现代化事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当得到有关管理人员乃至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在档案信息化水平持续发展之下,不可避免出现各类问题。对此,需要将资金、技术及人才等方面作为突破口,提供多方面的支持,给档案信息化建设助力,将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至全新的发展层次。
参考文献
[1]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Sciences; Researchers from Drexel University Describe Finding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The information work of community archive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sweekly,2020.
[2]劉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风险识别与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山西档案,2020(01):94-103.
[3]朱红茹.大数据视域下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技能大赛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9(11):54-56.
[4]钟虹.大数据背景下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8):179-181.
[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s from University of Leeds Highlight Recent Finding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a Worldwide Database for Lava Dome Collapse Events: the Global Archive of Dome Instabilities (Gladis)][J]. Science Letter,2019.
[6]田伟,韩海涛.“互联网+”视域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四重境界[J].中国档案,2017(10):70-73.
[7]郝晨辉.档案信息化标准的发展与展望[J].档案学研究,2017(04):61-66.
[8]陶水龙.大数据视野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7(03):93-99.
[9]汤男楠.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7.
[10]于英香.大数据视阈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新路向——基于《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思考[J].北京档案,2017(02):9-12.
[11]郭欣仪.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以东汽综合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6(03):90-93.
[12]张丽娜,夏庆利.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基于大数据思维下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学术论坛,2016,39(04):157-161.
[13]杨静,路思.回眸与展望:国内档案信息化理论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基于国内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4(06):4-10.
[14]宋守君.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与对策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29(04):364-367+373.
[15]朱丽梅.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6]和梦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17]马仁杰,张浩.论社会转型期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伦理建设[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01):145-150.
作者简介
韩平(1982-),女,汉族,山东栖霞人,硕士研究生,中级(馆员),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