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020-10-26马长顺

知识文库 2020年20期
关键词:责任感法治道德

马长顺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思想成形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将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八(上)第七课“服务社会”一课的教学为例,联系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现状,分析学校和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目的在于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现“课程联系实际”以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对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正逐渐成为中国未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灵魂。《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中国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只是片面地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引领和培养却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服务社会”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贡献社会”这个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题和目标均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基于此,笔者选取了《道德与法治》中“服务社会”这一课来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1 实践与探索

2020年初,新冠病毒悄然而至。面对疫情,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相关部门兜底在后,而初中生们只能待在家里。但待在家里并不只是意味着被动等待疫情结束,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抓住这一进行德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关键节点和最佳时机。新冠肺炎的防疫工作,带来全社会对自身行为习惯的反省。教育界也有机会从这次疫情发生以及防治过程中受到触动,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从本质上讲,所谓“社会责任意识”,便是在利己之外,还要利他、利国和利社会。青少年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够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向导,同时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指南针,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1.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服务社会”一课的教学为例

笔者将在此章节详细论述如何通过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七课“服务社会”这章节的课堂教学来达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教学目标。

1.1.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推进素质教育

1.1.2 活动项目设计

(1)课堂导入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时间只有每周2课时,相对较少,那么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呢? 首先,高效简洁的课堂导入环节可以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服务社会”这一节课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课堂导入,可以给学生播放与此次新冠疫情相关的医生、军人、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相关视频、文字和照片。高效简洁的课堂引入能够让教师顺利过渡到课堂教学环节,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结合教材,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道德与法治》这本教材为培养学生的服务社会意识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活价值观。

通过课堂导入环节,同学们已经对社会服务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设计良好的课程活动和互动环节来继续推进教学。

首先,在课堂导入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们来分享他们观看以后的感受,进而让同学来分享和回忆自己的社会服务经历和想法,将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再向大家展示提前收集来的部分同学参与社会服务时的照片,这不仅可以起到表扬学生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为社会服务的真正意义,感受到为社会服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第二步,任课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有关“新冠病毒”的主题不限的社会服务活动,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分为准备和宣传两个环节。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自愿分成小组,小组成员讨论并决定好活动的主题(比如:如何做好新冠病毒的公益宣传)。学生们要在卡片上列出活动的主题、意义和要求,任课教师可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策划与“安全防疫、远离新冠”有关的活动,这为学生们融入社会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也提高了学生的公众参与能力。

在宣传阶段,教师组织各小组选出自己的宣传组长,然后让宣传组长上台宣传。通过宣传活动,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快速明确了解每个小组的主题、意义和要求,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而且,通过宣传活动,每个活动小组之间可以分享合作探究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在服务社会中的价值认知和行为认同。还可以鼓励学生将书本上知识应用在个人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学生们对理论的理解与感受,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利用典型人物、树立学习榜样

面对疫情,数万名医生夜以继日,火神山医院十天建成,千名建设者不分昼夜……社会各界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他们都是时代的榜样。责任教育和奉献教育可以从“宣扬典型、树立榜样”开始。因此,任课教师可以用社会英雄、名人榜样或典型人物的教育(钟南山、李兰娟、李文亮)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在心中树立榜样和责任感。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典型人物丰富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自己应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从而身体力行去做。此外,教师还应利用身边的人,特别是地方、学校、班级和学生的事迹,以此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评价与反馈

任课教师应对学生的策划活动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和反馈,这样做可以达到两层效果:第一,评价每个活动组的学习成果,评价每个活动组的主题是否具有创造性,根据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情况和表现给予合理的建议和表扬,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第二,整合活动内容,总结每个策划方案的意义,通过学生设定的活动主题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同学了解何为“服务社会”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服务社会”。同时,任课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尽量将规划方案付诸实践,使学生能够自觉发挥“奉献社会我实践”的意志和主动性。

2 结语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要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点缀有意义和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必须通过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让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只有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学生才可以意识到,“服务社会”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只有学生真正做到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真正体现承担社会责任的教育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责任感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责任感等2则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