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途径探究

2020-10-26叶薇

读写算 2020年26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培养途径小学数学

叶薇

摘 要 数学是小学教育基础学科之一,更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该学科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小学生学习和理解时不免会存有难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生动游戏以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让学生直观形象理解数学概念、公式与定理,为深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097-02

形象思维是人类思想主要组成,数学学科则有着较强的抽象性,无疑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途径,能让学生获取丰富表象的同时增强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巧借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形象思维

随着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信息技术在此背景下也实现蓬勃发展。当前各个学科都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直观生动为学生呈现知识。尤其数学知识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借助信息技术能让学生迅速理解晦涩难懂数学知识,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涵盖视频、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无疑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最佳途径。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学控制平台,打破传统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聆听现状,拉近师生以及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增强学生自学意识。

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该章节重难点知识即圆的圆心、直径、半径关系。教师在正式授课时可提出以下问题:“想必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自行车车轮是圆形的,请问不能将它做成方形吗?”为了使学生直观化理解上述知识,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段视频,即一位女性在广场上推着一只乘坐一辆椭圆形车轮玩具的小狗,但可以看到小狗在玩具车上不断地颠簸,看似马上要掉落下来,请问小狗为何会在玩具车上颠簸呢?部分学生看到视频回答:“因为玩具车的车轮是椭圆形,这种形状车轮缺乏稳定性。”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那是否可将自行车的车轮做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再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其思考:“想必大家在现实生活中都看到过,路上的自行车和汽车车轮都是圆形,因为要保证车子平稳前进。”此时借助现代多媒体演示自行车车轴离圆心位置,问该如何保持稳定继续前进?小学生听到教师的问题后立即动手操作模仿,在生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教师待学生讨论到一定程度后归纳总结知识。总之,现代多媒体是当前很多教师都喜欢运用的教学工具,直观化演示知识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理解障碍,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达到寓教于乐目的。

二、运用生动游戏教学,培养形象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空间观念是课程标准要求,但如果依旧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则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如果教师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时运用小学生喜爱的游戏,不仅能较好地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潜力,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以《观察物体》一课为例,该章节教学目标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验从正面、侧面、背面、侧面等多个位置看到物体时的情况,在观察中会明显感受到不同位置,观看的物体形状自然不同,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在位置判断物体形状。与此同时让学生在观察物体中形成初步空间观念并发展数学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授课之前准备课件、吸铁石、每个小组一只玩具小熊,先创设情境:“请问大家都认识班上每位同学了吗?如果老师给大家出示一张同学的照片,是否能叫出这位同学的名字呢?”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一张背面照,此时学生十分困惑,因为教师说看一下就能猜测出是谁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答案?教师为学生出示两张侧面照,学生继续猜测,最后让这位学生站起来和大家打招呼。教师:“刚才大家都看到很认真仔细,这种方式就称为观察。”教师在上述教学中就运用观察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在初步感知中虽然好像一个人,但受不同方位观察影响,看到结果也是有着较大的不同。与此同时教师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学具。教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一群小客人,他就在某位同学的课桌里,大家想知道它是谁吗?快点请他出来吧!”之后学生找出小熊并让其面对着黑板端正座好。教师:“请大家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学生纷纷说出前后左右等位置,并询问学生坐在位置上看到小熊是什么形状?学生A:“我坐在小熊的前面,看到它的一张嘴巴、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两只熊掌和熊脚。”教师:“你观察得十分认真,没错,这个视角就是正面!”学生B:“我坐在小熊的左邊,看到它的左手左脚,左耳朵和眼睛…”教师:“其实这位学生描述的方位是侧面”。学生C:“我坐在小熊的后面,看到它的屁股、后背、后脑勺”,教师为学生讲解此方位可称为背面。上述游戏即让学生坐在自己位置观察玩具小熊,让学生了解方位知识,更从形象化角度感受知识形成过程,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形象思维

想象即大脑加工改造记忆表象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全新形象。从表面看数学学科和想象无关联,但实际上数学比文字更具需要想象。一个人的想象水平和其所具备的表象数量与质量有关,如果表象越贫乏,那么想象就越肤浅和狭窄。如果个体表扬越丰富,其想象也就越深刻和开阔。如果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那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小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较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其思维正从直观形象转为抽象逻辑,此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黄金期,因而教师可从多方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也为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奠定坚实基础。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为例,教师可紧贴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如闭上眼睛想象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图形之间有何区别?由于上述问题紧贴学生现实生活,学生纷纷踊跃回答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答案给予判断。为了丰富学生表象,数学教师可让学生从课桌上小小的文具盒联想到城市中威猛的高楼大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自然展现空间观念。与此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动脑想象,架起知识与现实生活连接的桥梁。当学生深处巨大的空间环境中就能发挥想象并深刻认识事物特征。事实上,想象是一种求异思维,打破传统只跟随教师教学步骤无思考现状,只有敢于想象才有利于形成形象思维,解除思想压力。例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于教师的意见,不过多规范学生表达形式和要求。如果规范学生回答形式,那么学生就会下意识抑制自身习惯并提取大脑中储存的教师规定格式,必然影响学生思维。对此,数学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想象机会,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知识时,教师在刚授课时可先让学生想象:“大家是否将平行四边形想象为长方形,再将两个角切掉,两边各添补一块,这种方式是否可行?”再例如讲解梯形面积公式时,数学教师可从以下角度思考:“我们之前所学的运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尝试变换角度,即运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教师调动,当学生陷入思考后,教师适时引导:“如果可以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转为长方形面积计算,那么是否可以将梯形面积转为长方形面积?或将梯形转为三角形面积后进行计算?”上述问题均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维。

总之,数学是小学教育基础性学科,在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由于数学学科涉及较多的算式、图形等抽象性知识,学生学习不免会感到困难,此时凸显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重要性,教师可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形象思维,从而高效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吴金玲.关于小学数学形象思维教学的尝试[J].华夏教师,2017(7).

[2]陈龑,敖世群.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8(15):82-82.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培养途径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