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2020-10-26张国栋单荣艳王洪义
张国栋 单荣艳 王洪义
摘 要:本文介绍了台湾泥鳅人工养殖的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日常管理及捕捞技术。为我省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同时也为台湾泥鳅这一受市场热捧的优良品种提供了推广应用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台湾泥鳅;人工养殖;苗种放养
台湾泥鳅,又称“台湾鳗鳅”或“台湾龙鳅”。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副鳅属(Paracobitis),是大鳞副鳅(Loach dabryanus)的改良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不钻泥、雌雄个体大小基本无差异、抗逆性强、饵料系数低等优点。其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占鱼体的18.43%,脂肪含量占鱼体的2.69%,同时还具有食疗价值。因此,近年来台湾泥鳅在市场上不断受到追捧,且销路好、售价高,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台湾泥鳅池塘养殖亩产可达500kg~2500kg,亩效益可达1000元~10000元,是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高效品种。
1 池塘条件
一般能养殖常规鱼类的池塘都能放养台湾泥鳅。池塘面积以5ac~15ac为宜,池深2m以上即可。池塘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宜超过20cm。
2 放养前准备
2.1 清塘消毒
鱼种放养前10d,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但碱性池塘不宜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用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清塘消毒。
2.2 注水施肥
清塘消毒后,池塘应注水到50cm~60cm深。鱼种放养前一周,新池塘应每亩施加腐熟发酵的粪肥300kg,同时施生物渔肥3kg/亩~4kg/亩。老池塘不用施粪肥,只施生物渔肥即可,且施肥量与新池塘相同。
2.3 防鸟线(网)
附近水鸟多的池塘一般需要设置防鸟线。在相对应的两边池埂上各打一排木桩,木桩间距为2m,桩高50cm,入土15cm,并根据池埂长度确定打桩的数量。每排木桩顶部各固定一条与池埂等长的粗绳,再在池埂两边相对应的粗绳上,每隔30cm~50cm拴一根横跨池塘的细线绳或0.2mm的胶丝线,并拴牢、绷直,从而在池塘上形成一排排平行线,以防止鸟类靠近。除防鸟线外,还可在池塘上方设置覆盖全池的防鸟网(网目30cm),并用木桩固定,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2.4 栈桥及投料框
用木板、木桩或其它材料搭建一个伸入池内的栈桥作为投料台,以便于投喂饲料。如果投喂的是浮性膨化饲料,还应在栈桥前面设置投料框,投料框大多用木方制成,方形或长方形均可,面积为10m2~20m2,并用竹竿固定在水面上。将浮性膨化饲料放入投料框内,可防止饲料被风吹散,避免因被风吹到岸边搁浅而不能被鱼吃到所造成的浪费。
3 苗种放养
目前,台湾泥鳅苗种来源广泛,除南方省份向北方地区供应苗种外,近两年北方本地苗种繁育规模也比较大。2015年,黑龙江省台湾泥鳅人工繁殖获得成功,苗种已经可以供应本地生产。同时还在有些池塘内发现了台湾泥鳅自然繁殖的苗种。放养鱼种的时间一般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期间,目前北方地区放养的台湾泥鳅鱼种主要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放养当年繁育的规格3cm~4cm的台湾泥鳅夏花鱼种(俗称寸苗),当年即可养到20g~50g;另一种是放养前一年培育的大规格的台湾泥鳅鱼种,规格为8g~10g,当年即可养到70g~100g。通常放养台湾泥鳅鱼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放养密度根据计划产量确定,放养模式可参照表1。另外,搭配放养白鲢和细鳞斜颌鲴鱼种,可有助于改善水质,防止水质过肥。
4 饲料投喂
4.1 饲料选择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可选择硬性颗粒饲料或浮性膨化饲料。但浮性膨化饲料养殖台湾泥鳅的效果更好,消化利用率更高,饲料系数低(1.5左右),对水质影响小。另外,浮性膨化饲料在水中稳定时间长,便于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和掌握投饲量。
4.2 投饲
鱼种放养初期,由于施肥的原因,浮游动物量较大,台湾泥鳅摄食量较小,可少量投饲,主要以投喂颗粒饲料的破碎料(粗蛋白含量38%)为主,并驯化其到投料台附近或投料框内吃食的习惯。正常投喂时,可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6%的人工配合饲料20d,之后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4%的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前,配合饲料要用水浸湿3hrs.~5hrs.,再进行投喂。每天投喂3~4次为佳。台湾泥鳅早晚两次吃食量大,一般每次投喂以40mins.吃完为宜,当看到大量鱼窜出水面排气时,应停止投饲。喂到八成饱即可,不宜过多投喂饲料,过饱会导致台湾泥鳅因胀气而死亡。参考日投饲率:6月~8月为3%~5%,9月为2%~1%。具体每天的投饲量,还要根据鱼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5 水质调控
一般亩产1000kg以下的不需要配备增氧机。随着水温的上升,逐渐加深池水即可,并且7d~10d加入一次新水,至7月份水深达到1.5m左右,以后保持该水深。发现水质恶化,及时换水。同时每隔15d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亩水面生石灰的用量为20kg~25kg为宜。但碱性池塘不建议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可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以改良水质。
6 日常管理
6.1 防逃
池塘进排水口要用80目的筛绢网兜罩上,并固定好。这样既可防止其它鱼类鱼苗进入鱼池,又可防止泥鳅的外逃。
6.2 鱼病防治
饲养期间应注意检查鱼体情况,发现鱼病,及时治疗。台湾泥鳅发病较少,一般烂鳃和烂尾的情况比较常见,可使用氯制剂进行防治,用量与常规鱼类相同。
6.3 防害
台湾泥鳅的敌害主要是鸟类、青蛙等。邻近湿地保护区的池塘鸟类比较多,要注意安装和维护防鸟线(防鸟网),及时驱赶鸟类,捕捉到的鸟要及时处置,放归自然。放苗初期还要注意预防青蛙进入,青蛙会吃食台湾泥鳅鱼苗,特别是附近有稻田的池塘更要预防。少量青蛙,可人工捕捉;大量青蛙,则需在池埂上建起围墙,以防止青蛙跳入池内。围墙材料多使用塑料薄膜(塑料大棚淘汰的塑料薄膜即可)。搭建方法与河蟹池塘防逃墙相同。塑料薄膜下端埋入泥土中15cm,出土部分高50cm。将塑料薄膜拉直并与地面垂直,同时紧贴塑料薄膜的外侧,每隔50cm插一个木棍或竹竿作桩,用细鐵丝将塑料薄膜固定于木桩的顶端。
7 捕捞
根据气温、生长规格及市场销售价格情况确定捕捞时间。一般8月下旬即可开始捕捞上市,捕捞时间最好不晚于9月下旬。10月份开始,水温进一步下降,台湾泥鳅开始钻泥,很难捕捞。捕捞时,应先用普通拉网捕捞,捕捞两次后,即可捕捞到大部分台湾泥鳅。然后再用地笼捕捞,最后进行干池捕捉,这样基本可以将台湾泥鳅捕捞干净。
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常 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