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 快乐写作

2020-10-26刘丽娟

教师·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积累素材习作教学

刘丽娟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习作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与习作是一脉相连的。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从培养观察习惯,积累习作素材;注重训练方式,点燃习作兴趣;学会自我修改,提高习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指导。

关键词:习作教学;积累素材;点燃兴趣;激发欲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4-0049-02

常听教师抱怨:我班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一提笔头就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好不容易写完,可仔细一看交上来的习作,句子普通干巴,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怕上作文课便成了师生们共同的心声。可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又是必需的。学生不爱写、没东西写、不会写的三大难题急待突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学科对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愈加重视,这在写作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应努力在生活中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教师应“引进生活之水”,引导学生自如地“驾驶习作之舟”。

一、培养观察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说明观察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要想写好作文,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俄国著名学者巴普洛夫有一句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的重要性在这句话中也得到了强调。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身边的大小事物都要留心注意并仔细观察,这就为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奠定了基础。

(一)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美丽而又神秘的,无处不美景。蓝天白云、小桥流水、老树昏鸦、碧草红花,都是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从大处讲,有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往小处看,也有家乡的溪河、田野等。就以家乡的小河为例,小河边一年四季的风光不尽相同,春天垂柳依依,鲜花朵朵;夏天绿树成荫,清风拂面;秋天硕果累累,黄叶飘零;冬天老树枯草,寒风料峭。这些都是一道道风景线。即便在春天里,景色也各不相同,垂柳、鲜花固然值得欣赏,但河里自由游水的小鱼、五颜六色的鹅卵石等也是不容忽视的点缀,它们都是生命和活力的象征。而且早春的风景和晚春的风景又不尽相同。因此,学生要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这样便可积累大量的写景素材。

(二)留心身边人

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相貌和个性。但学生写人的作文,往往是千人一面,这归根结底是学生没有留意身边的人,对他们观察不够细致,了解不够透彻。因此,学生要多注意身边的人,观察他们的长相、身材、衣着打扮等,了解他们的性格、品行、特点等,对能表现他们性格特征的突出事件也要熟悉。只有积攒了丰富的素材,笔下的人物形象才能丰满莹润,个性鲜明,且与生活紧密相连。

(三)观察身边事

人有千百态,事有千百种。世上有多少人,身边便会有多少事发生,但不少人对发生的事抱着“事不观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或者走走看看,凑凑热闹。不追究事情的前因后果,不思考事情的深层含义,因此写起事来总是“陈芝麻烂谷子”,故事没有新意,内容空洞,更缺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如果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时刻关注身边的事,了解它们发生的经过,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思考,那么,胸中有锦绣,文章自天成。

二、注重训练方式,点燃习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兴趣不再。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努力寻找点燃学生写作兴趣的“火焰”,变保守、单一的课堂作文教学为开放、多渠道的作文训练,才会让学生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才会让学生倾吐真实动人的内心体验。

(一)感知生活,课前训练

笔者利用课前三分钟按座位号每天挑选1~3名学生依次进行训练。这样既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让学生发现每天生活中的不同。有学生说:“早上我起床时,妈妈正在梳头,我发现她的头上有一根白头发,妈妈为了这个家,多么辛苦呀!”“我今天在来学校的路旁看到一朵小花开了,原来春天来了!”……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中,包含着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感悟,这样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养成一种习惯,写作时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而然会更上一层楼。

(二)以文为例,模仿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著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熟练阅读和写作的技能。”的确,语文教材就是我们身边最好的教学资源,但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它与习作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将语文课文作为识字、写字、阅读的例子,而忽视了读写结合,忽视了教材对习作的指导作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们精心编排的,不仅具有极强的教育性、科学性、审美性,也渗透着写作的技巧。其中精彩的遣词造句、典型的叙述结构,是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最直接的范例。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教材中的这些例子,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渗透,使学生打开思路,进行大胆的创作。比如,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文在遣词造句上就很有特色,也是积累语言的好范文。教学时,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说说对每段的感受,说说好在哪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个性化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精彩字、词、句、段、篇,朗读背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努力尝试在作文中运用。让学生以课文为例子,表达自己对世界、自然独特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使语言训练扎扎实实地进行。日积月累,滴水穿石,在厚积薄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三)融入生活,加强训练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可贯穿作文训练。只有融入生活的作文训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在课余时间,笔者发现本班学生喜欢聚在一起玩陀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契机,为了让学生在兴致盎然的玩乐中学会写文章,在上课时,笔者便故意神秘地对学生说:“今天的语文课老师不想上了。”在学生错愕的表情中,笔者又慢悠悠地说:“我们来举行一场转陀螺比赛,谁愿意参加?”在一片欢呼声中,学生纷纷举手表示要参加。笔者就从学生中选出了几个对转陀螺较为熟练的参加比赛,让其他的学生当裁判。在比赛开始前,笔者明确要求:必须仔细观察,评出“最佳陀螺手”;观察时要多注意选手的动作、表情、神态等。比赛结束后,笔者不忘让参赛选手说说自己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的心情及感想。后来笔者就顺其自然地让学生围绕这场比赛写篇习作。生活源头“细流涓涓”,学生笔下自然就会“汩汩流淌”。看那一篇篇感情真挚、文采斐然的文章,笔者明白学生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心”的境界。

(四)引导实践,全面训练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世界是千姿百态、精彩绝伦的,但是现在的小学生的生活却单调如一,他们的阅历和经历极大地限制了自己习作能力的发展和习作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者鼓励学生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规律或其他自然现象,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启发。例如,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这一单元训练容易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一个选题非常适合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在这次实践活动中,笔者带领学生在校园中的芒果树下捡树叶,在花坛前闻花香、识蝴蝶,在泥土堆里数蚂蚁,让学生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精妙绝伦,探索大自然的各种奥秘。在观察实践的对象的选择上,学生中有的选择了秋天的树叶,有的选择了在阳光中绽放的花儿,有的选择了团结一心的蚂蚁,笔者引导学生采用看、摸、闻、说、想、查、評、写等方式全方位感知,获得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爱上大自然,爱上写作,一同努力给作文教学呈现一个兴趣盎然的春天!

三、学会自我修改 ,提高习作能力

教给了学生习作的能力,也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修改文章不单单是修改自己的习作,还包括修改别人的,从而使学生在作文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一)学生自改

古人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就要先教给学生修改的技巧:一看句子是否通顺;二看词语运用是否恰当;三看意思表达是否明白;四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同时文章的立意选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结构层次等方面也是文章修改的重要方面。这样,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技巧,改起来才有据可依。另外,还应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二)学生互改

评改别人的文章也是学习的机会,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虽然有时候别人的文章写得不如自己的好,但在帮助别人修改的过程中,自身的习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别人的文章其实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在评改同学的文章时,学生可以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总之,语文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大自然,去寻找,去发现,寻找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发现自己没有体验过的情感。以生为本,快乐写作,作文,快乐,一个都不能少。

参考文献:

[1]王 俐,程 鸣.引导高中生自改和互改作文之理论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12):15-17.

[2]王本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3]曲淑霞.作文评改教学之我见[J].作文教学研究,2005(2):51-52.

猜你喜欢

积累素材习作教学
“文”山有路“积”为径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教学 使习作课堂更有效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寻找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