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保障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安全
2020-10-26张洁
张洁
摘 要:近40年来,在上海博物馆100多次的出国境展览中,涉及大量中国古代珍贵文物出展。文章从甄别海外合作方、完善展品安全评估、合同的制定与陈列设计方式、内部协调、点交和包装、布撤展、温湿度监控、国际转机等方面,试析上海博物馆保障出国境展览中文物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出国境展;文物安全;布撤展
我国的博物馆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国内博物馆通过举办对外文物展览,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理念、弘扬中国价值、体现中国精神,有力地展示了我国的文化形象,让全世界了解到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为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做出了特殊贡献。现如今,我国每年的文物出国境展览数量日益增多。以上海博物馆为例,上海博物馆从1980年起舉办了第一个前往海外的特展,截至今年已成功举办近130个出国境展览,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的展品涵盖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品等各个门类。据粗略统计,有74批次书画作品出展,57批次青铜器出展,55批次工艺品出展,42批次陶瓷器出展。在如此庞大数量的出国境展览中,上海博物馆是如何保障文物安全的?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海外合作方的选择和甄别
海外合作方的专业性和处事态度的优劣决定了一个展览前期的筹备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我们可以自主选择海外合作方就某一主题进行展览,但有时我们无法自主选择海外合作方,可能还会遇到首次办展、毫无经验的合作方。这样的合作方势必会给我方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需要我方反复提醒展品安全相关问题。此外,民族特性也是我们在展览沟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某些国家的人具有纯天然的散漫和不拘小节,对展览的筹备、甚至文物安全都不那么在意。虽然不能说那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民族特性,但一旦遇上了,我方就得打起一百分的精神来应对。相较之下,日本、美国、德国等国的博物馆同仁在联络、沟通方面还是比较顺畅的,当然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在与海外合作方协调举办展览时,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提高警惕,保证展览的顺利筹备和文物的安全。此外,对于首次合作办展的海外合作方,我方可视情况,在必要时对该合作方进行展厅条件、安保措施的考察与评估,最终判定是否可以出展。
2 完善出国境展品的安全评估
以上海博物馆为例,出国境展览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我方自主策划、设计并主办的展览,另一类是由外方策展,我方参与、合办的展览。由我方策划、设计的展览,从展品的选择上看,我方拥有较强的主导权,可以根据馆藏情况决定出展展品;而由外方策展的展览中,展品的挑选多由外方策划,但最终仍由我方来决定外方提出的借展展品是否适宜出展。即不论策展方是谁,预备出境的展品清单必须由我方专业部门和文物保管部门审核,确定展品是否适合出国境办展。同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必须知悉,每件藏品都应享有一定时间的“休整期”。我们不应为了某个原因,不顾展品的“劳累”而连续让它展出。
3 合同与陈列设计方式
笔者认为,文物出国境展览中,合同是筹备一切展览的基础。随着国内博物馆界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上海博物馆也在近年引进了法务专员,这使上海博物馆在展览合同和运输合同的内容修订上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我方权益。笔者认为,合同内容越是详尽,双方遇事都能参照合同进行。如展览合同内容可以规定海外合作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实施标准,包括展柜、展厅的温湿度、灯光照度、安保、文物包装、点交和包装等;运输合同可以明确展品包装、运输的具体操作等。即使展品的陈列方式是由外方策划设计,其所有的展柜、展厅环境也必须符合展览合同中所规定的条件。因此,尽早启动展览合同的商定,尽量给双方的起草人、法务专员更多的审核时间,对展览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展览出国境申报工作都是有利的。
其次,当地的陈列设计方式也关系着我方的文物安全。陈列设计是为展品服务的,一切设计都应以展品安全为第一要务。对于毫无经验的海外合作方,我方必须再三叮嘱其陈列设计上的注意事项。如有些海外设计单位喜欢运用裸置展品的陈列方式,我方并不提倡,因此我们会要求对方尽量采取更为安全稳妥的方法设计展厅。
4 妥善的内部协调
对于点交和包装,我方除了跟外方沟通好在当地的相关细节外,还应与馆内的文物保管库房协调好,尽量减少提取文物的次数。在准备今年前往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何处寻真:仇英的艺术”展览时,我们利用对借展作品的预点交之机,同时完成了展品的精确测量、外包装的测量等工作,以便运输公司制作文物运输箱,避免了一次又一次提取文物,减少了文物的安全隐患。在实际点交时,点完一件包装一件,最后封箱,准备起运,这样做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的移动次数。
5 点交和包装
按照双方商定,点交出库的工作一般在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我方一般都会将文物点交和包装交由运输公司进行操作,但我方必须在场并监督运输公司的操作。过去,没有运输公司帮助我方包装文物,全靠馆内工作人员包装。虽然现在不常需要我们亲自动手,但熟悉每一门类的包装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上海博物馆目前都采用无酸纸进行包装。包装时应首先观察文物的质地以及表层,如是否有贴金、彩绘,是否经历过修复等,再弄清文物的内部结构,空心还是实心。
6 安排运输
笔者认为,制定详细的运输计划和应急预案是十分重要的,运输计划可以让馆里的相关部门清楚自身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责任划分。以上海博物馆为例,一般我们会在文物计划起运前一周将运输计划表分发给各相关部门,包括藏品库房、专业部门、搬运部门以及上海市文物出入境管理站等(图1)。虽然我们都期望每一次出展都能顺利平稳,但总会有特殊情况发生,如天气变化、航班变化等,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为我们在特殊情况发生时提供一条参照方法。而应急预案的宗旨是“一切以文物安全为首要”。记得2013年上海博物馆赴法国池努奇博物馆举办“上海画派”展览时,布展组押运文物准备登机时,文物登机了,布展组两人却被航空公司告知无法登机,原因是该航空公司当天超售机票,布展组两人根本没有座位可坐。眼看航班就要起飞,本着不能让文物独自飞去法国的宗旨,布展组及时与馆里联系,后经多方努力,终于其中一人同文物一同起飞,另一人乘后续航班,再到巴黎会合。
7 关于布撤展
布撤展人员作为我方外派的全权代表,肩负着重要使命。在安排布撤展人员上,必须根据展品的门类妥善安排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加强行前教育,明确个人的分工。出国随展的目标很明确,对于布展组来说,押运借展文物安全抵达外国,待当地海关核查放行后押运文物抵达借展的艺术机构,之后开箱、点交、布展;对于撤展组来说,撤下展品、点交、装箱,押运文物至机场,待海关放行后押运文物回国。过程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其中的所有流程都需要随展人员时刻提高警惕,本着一切以文物安全为第一的原则进行。在上述情况中,除去在当地海关接受核查的那段时间之外,文物箱应该时刻与随展人员在一起;在正式开始布、撤展之前,随展组人员应该同海外合作方商定具体操作的流程。如在布展中,是点交完一件布置一件,还是全部展品全部点交完再布置,这些都取决于展品总数量、展品门类及展柜、从旁协助的工作人员等客观条件;在撤展中,是撤一件包装一件还是先行全部撤下,再统一包装,是多人分工同时进行还是大家在一起慢慢进行,这些也都需要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商议。总之,一切都应以文物安全为准。2011年上海博物馆赴荷兰海牙市立博物馆举办“明清官窑瓷器展”,布展时布展组发现荷方有同仁在搬运我馆的瓷瓶时戴着手套,就告诉他戴着手套容易手滑,待他摘下手套后又发现他还戴着一枚硕大的戒指,也赶紧请他摘下,均得到了那位同仁的配合。又如在2018年上海博物馆赴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展览的布展中,由于乌方当地的材料和技术限制,他们所使用的展柜玻璃罩为铰链前翻盖式,在摆放瓷器过程中玻璃罩下侧边缘容易接触到瓷器发生危险,布展组果断采取别的办法避免了玻璃罩碰触文物的问题。而当外方因为客观因素无法提供专业工具时,我方应该自行携带工具前去布展。如2013年赴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展”中,因为少数民族服饰穿戴很有讲究,因此为了展品的安全,布展组亲自动手为模特儿穿衣戴帽。布撤展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随机应变地阻止一切不利于我方展品安全的举动。
8 展览期间每日温湿度检测
筆者认为,这一点必须写入展览合同中。出国境展览一般展期在三个月,书画类和漆器、竹刻、家具等工艺品展品对温湿度尤为敏感。若温湿度控制不当,三个月的展期极有可能对其造成损害。因此,为了保证我方展品的安全,必须要求外方将每日温湿度情况记录下来,并定期发送给我方。
9 国际转机和在海外当地的帮助
国际长途中由于某些国家无法通过直航到达,押运文物转机势必会增加丢失文物的风险。笔者认为,为了避免发生航空公司因为货仓满仓,而将价低的货物板上的货物临时撤下的情况发生,转机时应事先在展览合同中要求海外合作方购买高价格的航空货物板,这样在满仓情况下,文物箱也不会被航空公司抛下,杜绝出现随展人员回国而文物却孤独滞留转机地的危险境地。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证我方展品的安全,在举办海外展时,我方可以积极主动与中国驻外使领馆取得联系,以便必要时寻求帮助。2016年上海博物馆赴意大利威尼斯宫博物馆举办的“上海博物馆”展中,由于意方在展厅内的说明文字上出现太多错误,差点导致展览无法如期开幕。幸得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的帮助和协调,我方和意方一起及时纠正了文字中的错误,使展览顺利开幕。
文物的每一次移动都具有一定的风险,而长距离、长时间的文物出国境展览具有更高风险。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外民众希望在本国看到来自中国的艺术珍品,我国博物馆的出国境展览压力想必会越来越大。因此,如何避免这些风险是我们每一个文博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